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doc
21页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木宗香(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07级 昆明 650224)摘 要: 社区林业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云龙县作了系统的调查,并构建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层16个指标,通过确定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和参照值,从而求出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值,经加权计算得到目标层的综合指数最后定量结果显示:云龙县社区林业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关键词: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云龙县The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Yunlong County Mu Zongxiang(Accounting 2007 Classes,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 China, 650224)Abstract:Nowadays,community forestry is one of the hottest focuses of research.This pa-per has mad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Yunlong County,Yunnan Province by question-naire.It has construct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minority community forestry of Yunlong County.This system includes three lev-els and sixteen index.It detemined the standard value and actual value of individual parameter,then figured out the value of estimation of individual parameter,and figured up the composite index of target by weighted method.Finally,the quantitative result shows thatthe minority community forestry of Yunlong County is in a state of weak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Community fore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Yunlong County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致使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空前的严重,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挑战生存环境越来越糟,沙尘暴、水土流失、温室效益等等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已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要与生态环境协调适应,而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由此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林业作为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关系到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经济、生态、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内容,而本文阐述的社区林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发展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它要求全社会都来关注林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区林业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提出,那么如何评定一个社区的林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呢?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实地调访,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原则,构建出适合云龙县林业的指标体系,并对其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了定量评价1 研究背景1.1 国内外发展现状一般认为,社会林业的意识行为和实践在乡村发展中由来已久,尤其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则是最近40多年的事。
而追溯社区林业的起源,应回溯到1968年在印度召开的第九届英联邦林业大会,在会上首次提出了社会林业的概念[1]之后,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发展,一种以农民为参与主体,以解决农民的薪炭材和增加其收入为目的的森林经营形式(被称为社会林业)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社会林业一词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引进我国,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林业项目也在我国开展起来在我国的社区林业研究中,长期使用社会林业这一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社区林业这个概念,目前也用社区林业替代了社会林业1.2 相关理论概念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1.2.2 社区林业的概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吸收当地人参与林业有关的任何活动,都称为社区林业泛指在木材或其他林产品缺乏的小块地上,通过栽种树木提供经济收入或以家庭或小型作坊的形式对林产品进行加工以增加收入的所有活动[3,4]。
结合中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将其定义为:所谓社区林业就是在农村社区发展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业为主体,研究如何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到森林管理中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该定义包括几个要点: (1)社区村民拥有对森林资源的权利; (2)强调社区林业的主体是群众的积极参与; (3)在村民参与林业的同时,必须使其收益,这样才能调动起积极性,才能让其致力于森林的保护和恢复中[3] 1.2.3 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上述,可归纳社区林业可持续的概念为:引入社区林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且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考虑森林与人类的关系,考虑人类社会经济背景、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对森林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合理有效地发展机制的建立,实现林业资源公平、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最终实现林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森林的保护以及资源的恢复等一切林业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特别是长期居住在森林周边的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在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和满足周边居民对森林的社会需求、经济需求以及文化需求,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森林周边的农村社区发展为背景,以农民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对森林的社会组织与管理形式[3]。
它的宗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的决策性参与和科技人员的辅助作用,使农民公平的拥有发展的机遇通过合理有效的发展机制的建立,实现林业资源公平、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最终实现林业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林业是基于人类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解决农村贫困、森林可持续经营、改善生态环境等是社区林业的最终目标[5]因此,无论是从社区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来看,社区林业建设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战略性社区林业是一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论是对林业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本文选取的云龙县社区是白族比较集中的地方,研究少数民族社区林业,是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边远地区,往往边远的山区是森林覆盖最为密集的地方,而且森林破坏也是最严重的,因为他们的生产生活都与森林息息相关,他们通常利用森林进行狩猎获取食物、燃料、建材等活动[6]只有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地提出林业发展对策1.4 研究方法 1.4.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村民发放问卷,调查和收集主要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和成员受教育的基本情况、土地面积及利用方式、结构与分布、主要经济来源及木材产品利用等方面,了解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
通过问卷了解该地区土地的利用情况,人口资源与森林经营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度,并通过问卷调查初步得出该地区社区林业发展状况 1.4.2 研究方法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和评价区自身特点构建适合该地区的社区林业可持续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各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值,然后确定各单项的参照值,最后求出目标层的综合评价指数,定量评价云龙县的社区林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2 研究区域概况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横断山南端澜沧江纵谷区,东经—,北纬—之间,是大理州、保山地区、怒江州3个地州的结合部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东连洱源、漾濞,南邻永平、保山,西靠怒江,北接兰坪全县辖4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诺邓镇、旧州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表村傈僳族乡、民建乡共有1个居委会、85个行政村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属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主干河流澜沧江及支流沘江分别由北往南纵贯县境的西部和中部。
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县城海拔1640米属大陆性副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具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县城石门距州府大理市158千米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518千米[7]云龙县政府驻诺邓镇,有白、汉、彝、傈僳、阿昌、苗、回等民族,汉族人口25963人,占12.65%;少数民族人口179333人,占87.35%云龙县是大理州最大的林区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最明显的地区全县林地总面积490万亩,有林地面积43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3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8%,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裸子植物9科28属25种,被子植物101科329属670种有滇金丝猴、小熊猫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红豆杉、榧木等大量珍稀树种[7]3 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社区林业所选取的一定区域应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它由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构成云龙县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它是一个“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拥有复合系统的特点,因此,云龙县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森林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6]其中,森林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3.1 构建指标体系指标是指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各指标按一定关系形成一种结构和体系[8]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过程中确定指标应遵循客观性、层次性、可应用性、灵活性、综合性等原则,并结合社区林业的特点和云龙县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考虑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建立云龙县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目标层、亚目标层、指标层3个层共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