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34页项目编号:HP140748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 : 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建设单位(盖章): 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编制日期 2014年5月国家环境环保总局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建设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法人代表梁伟贞联系人邱 颜通讯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联系13828431266/邮政编码510160建设地点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I 6710 正餐服务占地面积(平方米)420建筑面积(平方米)420总投资(万元)1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0%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4年5月地理坐标23°8'43.23"N 113°13'36.16"E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工程概况广州市白云区松洲新荔都海鲜酒家(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主要经营中餐制售,提供午餐、晚餐服务项目占地面积约42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万元共设有398个餐位,60名员工,年工作时间365天,员工全部在项目内就餐但不住宿。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本)》,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单位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请有关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工程内容与规模(1)设备清单表1 设备清单序号名称数量位置序号名称数量位置1烧腊炉2台烧腊间9煲粥炉1台点心房2烧烤炉1台10蒸炉3台3矮仔炉2台11肠粉炉2台4炒炉8台主厨房12单头炒炉1台5蒸柜2台13扒炉1台6双头平头炉1台14双炸炉1台710头煲仔炉1台15六头煲仔炉1台88头煲仔炉1台(2)电力供给本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项目不设柴油发电机组3)给排水系统①给水系统:本项目的用水由市政自来水公司供给,主要的用水为餐饮用水、员工生活用水,以及海鲜池用水,最大日用水量约为104.6t/d,年用水量约为38179t/a②排水系统: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餐饮废水、海鲜池换洗废水,日排放污水量为94.14t/a项目产生的粪便废水经化粪池处理,一般生活污水经格栅隔渣处理,含油废水经三级隔油隔渣池处理,海鲜池废水经三级过滤沉淀池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大坦沙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最后排入珠江西航道。
4)通风系统项目不设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制冷系统由分体式空调提供,主要通风设备为排气扇5)劳动定员与作业制度本项目预计设有员工60人,均在项目内就餐但不住宿,营业时间为早上10:00至晚上22:00,年营业365天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所在建筑为一栋9层的商业建筑本项目东面、南面均为居民楼;西面24m外为增槎路;北面为西华园大厦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周围是商业、住宅混合区,原有污染主要表现为周边商铺的营业噪声及增槎路来往车辆产生的噪声、汽车尾气、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白云区位于广州西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区,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白云区扼交通要冲,京广电气化铁路、105、106、107、324国道及京珠、广惠、北环、华南快速干线等高速公路穿越本区,广花、兴泰、罗南、沙泰等省道和地铁二号线、机场快速干线也行经区内,使区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因此白云区是广州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二、地形地貌白云区地貌主要由丘陵山地、台地和平原构成本区东部属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为丘陵山地,面积526 km2,占全区面积的50.4%,一般高度在200米以下;少数为高丘,高度在 250~500米之间;溪流沿岸河谷平原,流溪河沿岸属台地,相对高度在5~35米西部和西南部属台地和冲积平原,面积516.7 km2,占全区面积的49.6%三、地质情况白云区内地质母岩主要有以下几种:石炭系的浅海相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太和一带;二叠系的灰黑色灰岩夹炭质页岩,埋伏在三元里、嘉禾一带地下,厚度140 m以上,灰黑色灰岩页岩粉砂岩与灰白色长石细砂岩互层,主要分布在新市、嘉禾、岗头等地,厚度在800 m以上;下株罗系的石英砂岩,砂砾岩页岩,夹煤层,厚度大于200m,仅分布于龙归盆地东侧;白云山、帽峰山一带,主要有花岗岩、片麻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第四纪沉积平原,以粘性上及砂砾层为主,分布于江村、鸦岗一带低洼地区及流溪河中游右河谷;广花盆地内,以软硬相间碎屑岩(粉砂岩、砂砾岩、泥质页岩和薄煤层)组成四、气象与气候白云区地处南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
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向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主风向频率:北风16%,东南风9%,东风7%白云区多年平均气温21.8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6.2℃,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8.5℃低温霜冻期出现的天数不多,无霜期平均341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64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7~10月蒸发量较大,12~4月蒸发量较小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1650mm,变化范围在1620~1680mm之间,变差系数为0.21,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30.49亿m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雨量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80.3%,降雨强度大,易成洪涝灾害10月至3月雨量稀少,常出现春旱五、水文白云区全区主要河涌总计78条,总长473km较长的河涌有10条:凤尾坑、马洞坑、头陂坑、良田坑、泥坑、沙坑、石井河、新市涌、白海面、跃进河最长为凤尾坑,主河长22km;河涌分别汇入流溪河、白坭河与珠江白云区水资源非常丰富,镇内流溪河、巴江河可航行500至3000吨船只,距华南地区最大的港口黄埔港仅25公里。
被广州人亲切称为“母亲河”的流溪河,是广州市惟一一条完整的内河,也是广州市自来水的主要水源基地,流经白云区约55公里流溪河、白坭河、官窑涌在三江口相汇后注入珠江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市桂峰山,流经从化市、花都区、白云区,流溪河总流域面积2300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56公里,流域面积占广州市总土地面积的31%,流域耕地面积约占全市的33%,河面最宽处有700余米,最窄处也有200余米,作为珠江的一级支流,流溪河除灌溉、防洪、发电外,还负担了广州市自来水水源总供水量的60%,广州市一年用水量十余亿吨,流溪河便贡献了六亿吨之多,是广州市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六、自然资源白云区是广州市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当优越白云区有白云山、帽峰山、南湖、流溪河等众多的山川河流和湖泊,人均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为广州各区之最1、土地资源白云区是一个城市与农村并存的区域,拥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土地资源相当丰富2、水利资源白云区水资源丰富,是广州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珠江流经白云区西部,巴江河、流溪河、小北江、白坭河、沙贝海等数条大小河流亦流经境内其中流溪河从该区东北部横贯至西南部,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除此之外,白云区还有大小水库14个。
3、动植物资源白云区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的帽峰山植被以天然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阔叶林为主,有黄樟、中华楠、观光木、桫椤等珍贵树种,也有穿山甲、猫头鹰、蟒蛇等保护动物七、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表2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功能区类别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水环境功能区项目所在地为非水源保护区,纳污水体为珠江西航道(广州鸦岗-广州沙贝),属饮用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大气环境功能区二类区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二级标准环境噪声功能区2类、4类区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4a类标准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大坦沙污水处理厂)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是否必须预拌混凝土范围否是否《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范围否是否敏感区否是否两控区是八、污水处理厂简介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5万m3/d,占地面积约10hm2,于1989年投产,二期工程处理规模为15万m3/d,占地面积约4hm2,于1996年投产,一、二期工程均采用A2/O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2000年通过对二期工程进行处理能力为3万m3/d的挖潜改造,使大坦沙总处理规模达到33万m3/d另外,三期工程也于2004年通水试运行,处理规模为22万m3/d,厂址位于已建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厂区东北侧的市政规划用地内,占地面积约9.7hm2,采用分点进水倒置A2/O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一二三期总处理量达到55万m3/d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管辖本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16号二楼,属于白云区管辖范围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区的北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相邻增城市,西界南海,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面积795.79平方公里,辖内有三元里街、景泰街、同德街、松洲街、黄石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嘉禾街、均禾街、石井街、云城街、鹤龙街、白云湖街、石门街、金沙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等18个街道办事处、4个中心镇二、人口分布全区年末常住人口226.57万人全区年末户籍人口87.56万人,其中女性41.89万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27.35万人,非农业人口60.21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数11503人,同比增长4.6%,人口出生率为12.8‰,人口自然增长率7.9‰,计划生育率94.8%。
三、经济概况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9.35亿元,同比增长11.1%,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5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06.9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89.22亿元,增长11.1%经济增长速度在经历上半年的低谷后,呈现出稳步上扬态势2013年白云区GDP第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6.6%、10.3%、11%和11.1%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居各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