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doc
21页南宁市“十三五”推广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和装配式建筑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南宁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南府规 [201711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实 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南府规[201712号)、《南宁市 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府规 [2017111号文),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工作任 务,强化保障措施,促进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 推广应用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确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率达到20%以 上,其中市区范围达到25%以上,市辖各县达到10%以上2017 年起,新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政府投资工程的房建、 市政、轨道、管廊、园林等项目全面进行装配式建筑试点、采用 装配式方式建造;五象新区核心区、凤岭片区新开工项目全面采 用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项 目采用装配式方式建设在充分总结试点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制 定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规程、图集等。
通过2017至2020四年分阶段、分步骤推进BIM技术应用, 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BIM技术标准体系、配套政策和应用环境; 构建与BIM技术相适应的政府监管方式和管理机制到2020年 底,我市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审图、运维等企业普 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我市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 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 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全生命期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 率达90%;在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全面应用 BIM技术二、明确重点任务(一)编制发展规划1、编制《南宁市BIM应用发展规划》、《南宁市装配式建筑 发展规划》(《南宁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规划 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阶段性工作安排和分工, 提出保障措施各县结合实际,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建筑 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开展调查研究,协同推进装配式建筑项 目推进和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基地的合理布局,适当超前、努力 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 信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城区和开发区)(二)狠抓项目落地2、加快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BIM及装配式建 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落实'‘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工程、 政府投资工程的房建、市政、轨道、管廊、园林等项目全面进行 装配式建筑试点”的要求2017年开始政府投资工程的房建、 市政、轨道、管廊、园林等项目全面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建设, 同时大力开展BIM技术应用,各部门在项目审批环节要对项目落 实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要求进行审核把关,建立试点示范项目 考核评价办法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规 划局、市国土局、市林园局、市审批局、市住房局,配合单位: 各建设项目业主及参建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3、 落实五象新区核心区、凤岭片区列为装配式建筑和BIM 技术试点区域的工作要求,2017年五象新区核心区、凤岭片区 土地招拍挂项目在项目土地出让相关文件中明确“采用装配式建 筑和BIM技术建设,在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使用BIM技术,装 配率不低于30%”,2018年五象新区核心区、凤岭片区新开工项 目实现全面采用BIM技术开展装配式建筑建设牵头单位:市国土局、五象新区管委会、市城乡建委,配 合单位:各建设项目业主及参建单位)4、 落实南府规〔2017〕2号文"对主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 化方式建设且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住房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的 规定,2017年9月开始,对于地块性质为住宅、办公、酒店、 学校医院用途且总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将装配式建筑 建设要求列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在出让文件中 公示,并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
同时市城乡建委与土地受让 人在成交当场签订《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履约监管协议 书》的方式进行监管,并纳入土地征询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监管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国土局、市住房局,配合单位: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5、 规划鼓励对主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方式且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住房项目,规划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审批时, 依据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出具的意见,其外墙预制部分可不计 入建筑面积,但不超过该栋住宅地上建筑面积的3%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城乡建委、市住房局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6、 将项目按照装配式建筑建设的要求融入现有审批环节中, 各部门在项目审批环节要对项目落实装配式建筑要求进行审核 把关项目前期工作、报建审批、过程监管等工作中要按规定严 格督促项目落实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对未按规定落实要求的不得 给予办理相关手续牵头单位:市审批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 局、市城乡建委、市住房局,配合单位:各城区、开发区)(三)抓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7、 积极推进邕宁区五合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以预制混凝土 PC 构件厂为主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重点做好五合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生产 力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实现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工 厂化生产,并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装备制造基 地、科技研发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形成特色鲜 明的产业集聚区,实现建筑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华润水泥投资有 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和广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入园,2017年实现2—3家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入园落地将该园区建成南宁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并积极向自治区住建厅、国家住建部申报列入自治区级、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牵头单位:邕宁区政府、市城乡建委、五象新区管委会、 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8、鼓励各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在产业定位中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园区发展大 力引导支持大型产业化集团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基地,重点 支持装配式建筑PC构件厂、钢结构构件厂、装配式建筑生产及 施工机械设备、建筑设备生产加工、加气混凝土隔墙板、轻质隔 墙条板和其它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向伊岭工业园区、六景工业园 岭基地建设,2017年6月实现投产目标;支持推进北港六景产 业园区建设,2017年实现钢构件生产厂投产目标,2017年装配 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厂开工、2018年投产区、良庆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区、集中区集聚支持推进华润伊(牵头单位:各城区政府、市城乡建委、市工信委、市投资 促进局,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9、支持推进广西景典钢结构有限公司六景钢结构加工生产 新厂区建设,积极引导现有钢构件加工生产企业提质升级、扩大 产能,满足装配式钢结构项目建设需求。
牵头单位:各城区政府、市城乡建委、市工信委,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四)完善标准体系和配套政策10、在国家、自治区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市 实际情况的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相关配套技术标准和指南组 织制定《南宁市市政工程BIM实施指南》《南宁市建筑工程BIM 实施指南》《南宁市岩土工程BIM实施指南》《南宁市装配式建筑 计算细则》《南宁市装配式建筑技术路径》等技术标准和指南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规划局、 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城管局,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11、市规划、发改、国土、财政、城乡建设、城管、审批管 理、城建档案管理等相关部门应依据本部门工作职责,积极研究 制定南宁市建筑BIM深度和收费指导意见、基于BIM技术的工程 建设项目BIM及装配式建筑招投标管理办法、基于BIM技术的工 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及验收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及验 收管理办法、关于对采用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建设项目 进行补贴奖励的管理办法、基于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管理办法、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移交管 理办法,培育良好的政策指导体系和应用管理机制。
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审批局、市规 划局,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委、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五)加快推进城市级BIM云中心建设12、按照智慧南宁建设的要求,在“一朵云”平台下,加快 推进BIM云中心建设,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上一个 台阶市发改部门牵头打通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平台障碍,使相关 政府部门能够按照各自权限共享数据,实现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和充分共享,建立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数 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机制,转变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方案设计、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项目推进及变更、工地质 量安全监管、项目竣工验收、档案移交存储等监管环节的管理方 式,能够实现信息化的尽量信息化,能够上网的尽量上网鼓励 城建集团、轨道集团、南宁交投等平台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商、勘 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等建立公司级的BIM管理平台,并积极与 南宁市BIM云中心对接,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局、市审 批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林园局、城建集团、轨道集团、 南宁交投,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六) 加强BIM技术应用实践13、各单位应提高认识,全面推行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方 参与的BIM应用。
建设单位应建立BIM协调管理平台,有效控制 投资成本,开展施工监控和管理,并积极探索项目后期运维管理 勘察设计单位应把握市场需求,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人才和技术 的储备,积极开展项目实践,开展多专业协调设计,切实提升工 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并打通设计、施工障碍,有效降低投入产出 比施工单位应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 制,不断拓展BIM应用范围,减少返工和浪费,实现精细化、信 息化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大力推 进BIM应用,合理协调各阶段、各专业工作,实现与设计、施工、 设备供应、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单位的无缝对接,切实节省投 资、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牵头单位: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审 图单位,配合单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七) 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力14、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 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统筹考虑建筑各功能 空间尺寸、全生命周期的空间适应性等更加注重建筑、结构、 机电各专业一体化协同配合;要强化装饰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的 集成,让全装修设计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流程之中,统筹内装部 品体系,应用内装部品模块,实现装饰装修部品化、装配化,推 动打造装配式建筑的完整产业链。
大力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 准化的设计方式,将设计、生产、建造等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技术 作为重点进行一体化考虑,立足于提高生产标准化和现场装配化 程度,体现部品部件工业化大生产的优势,减少手工作业推广 应用标准化、通用化部品模块,推动实现装修部品的工业化开发 和生产牵头单位: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工信委,配合单位: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八)充分利用BIM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15、 充分利用BIM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以装配式建筑 为载体大力推广BIM技术,以BIM技术助力装配式建筑更好发展, 通过BIM技术与建筑产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建筑业生产效率和 工程质量,实现建筑业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转型升级发挥BIM技 术的可视化、精细化、信息化优势,在装配式建筑策划、设计、 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