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doc
16页辽宁省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一、瞬働控制区域绩效标类别指 标 数评价指标指标要求・资料收集途密权霓分值1.传染病预防控制21.1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A0.10481051.2传染病总发病率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 比较,持平或下降A/D0.046747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2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具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A/D0.056557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 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A/D0.07037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处置2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100%A0.078478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 数M0. 85D0.087087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评价与干预4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 率100%D0.0252254.2新建改(扩)建项H卫生学评 价率100%D0.0315324. 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90%A0.028529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80%A0.0285295.健康教育和健康促 进2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农村^80%城市^85%A/D0.053253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农村^70%城市^75%A/D0.0744746.运行保障5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 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地财政 支出增长比例A0.1605161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 比例^80%A0.0326336. 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省级$6.70,市级$5.97, 县级N4.93A0.056356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95%A0.0312316. 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1) 辖区所有信息网络直报 用户$80%;(2) 乡镇级$80%,县以上医 疗卫生机构100%A/D0.034635合计17——————1.00001000堆:资料收集途径中A——利用上级报表和记录的方法;B——现场观测的方法;C—公众意见调查方法;D—利用评估对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
二、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评估指标使用说明1.1儿鞍苗接种率指标指标要求丿葩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105(1)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辖区内国家免疫规划规定使用疫苗的接种情况2)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免疫规划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3) 指标的计算方法:儿童疫苗接种率二儿童全程接种某种疫苗人数/同期辖区内某种疫苗应接种人数X100%(4) 资料收集方法:原则上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准;没有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地区查看接种率年报表或近年接 种率调查资料;根据地方统计年鉴年龄别儿童数资料核算报告接种率,验证一致性,相差5%为-•致,认可 报告接种率或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方法,估算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率二[实际管理的儿童数+ 1/2未管理儿童 数]/目标儿童数X100%o其中,未管理儿童数二目标管理儿童数-实际管理儿童数相差5%为一致,认可报 告接种率如果考核年度有本级抽样调查接种结果,以该调查接种率为准5) 资料来源: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划免疫、医疗机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等相关职能部门教育系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核查登记有关单位6) 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数据1.1儿童 疫苗接种 率年 度辖区 儿笊 数疫苗 种类应接 种人 数实接 种人 数全程接 种人数接 种 率参 数接种调 查人数调查接 种人数调查全 程接种 人数调查 接种 率资料 质量备注:参数我种人数X接种殛1・2传染病总发病率指标要求分值传染病总发病率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持平或下降47(1) 指标的界定与解解: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吿发病情况。
2)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相关疾病控制规划或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3) 指标的计算方法: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二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当年统计人口数X 100000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止报告的病例数,通过传染病漏报率校止 年总发病率4) 资料收集方法:传染病漏报率来源于各市、县、区上报的漏报调查情况或者采用专题调杏资料其中,居民漏报率来源 于疾病监测点的数据,医疗机构漏报率来源于医疗机构疫情漏报调查该指标应结合每年对辖区内冬缺报具或单位进行督导情况进行评估省级冬缺报县督导覆盖率占所辖零 缺报具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具的全部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具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具 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5)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资料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赠1・2传染 病总发 病率年 度实现网络 直报的医 疗机构数网络 鬥报 覆盖 率零缺报医 疗机构数县以上医疗 机构零缺报 单位数省级督 导零缺 报单位 数市级督 导零缺 报单位 数县级督 导零缺 报单位 数本级漏报率校正总 发病率本年度备注: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县覆盖率100%;人口覆盖率60%57(1) 指标的界定与解釋:评价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方案和规定3) 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具(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具(区)覆盖率=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超过60%的具(区)数/辖区总具(区)数X100%具级考核居民健康档案的人群覆盖率计算方法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辖区健康档案建档居民数/辖区总人口数X100%(4) 资料收集方法:杏阅国家、省级制定的规划、方案、报表、督导记录、建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信息,计算覆盖率5) 资料來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健康档案、报农、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2.1居民 健康档案 建档覆盖 率年度辖区城市 社区和农 村基层卫 生服务机构数开展建档城市 社区和农村基 层卫生服务机 构数辖区 人数实建 档人数健康 档案 覆盖率参数电子档 案覆盖 人数资料 质量督导 次数实际 督导 机构 数备注:参数二建档人数X每档案填写项冃遵守2.2慢瞬病人规范管理率指标指标要求分值慢性病病川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 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70(1) 指标的界定与解释:根据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规范管理的项目。
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规范管理是指资料完整不缺项,没有逻辑错误;规则治疗、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至少1年更新1 次;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归档按目前国家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工作的视为规范管理2)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省级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和有关规定要求3) 指标的计算方法:省级和市级考核所辖各具(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的覆盖情况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县(区)覆盖率二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超过60%的县(区)数/辖区总县 (区)数X100%县级评价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计算方法为: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病人数/同期辖区内应规范管理的慢性病病人总数XI00%(4) 资料收集方法:查阅相关方案、报表、干预等归档资料或网络管理系统倍息数据,或从专题调查资料获得省、市级应 掌握各县开展社区(乡镇)综合防治的情况,有对社区乡镇的督导和指导记录和反馈意见,核实规范管理率、 城帀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防治覆盖率齐级根据慢性病防治规划方案等要求,评估目标实现情 况5) 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综合防制、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健康档案、报表、信息管理系统。
6) 基本情况登记表量化加2・2慢性 病病人规 范管理率度辖有城市社 区和农村基 层卫生服务 机构数开展综合防治 城市社区和农 村基层卫生服 务机构数机构综 合防治 覆盖率建档 慢病 人数制定 干预 计划 人数实行 干预 人数十预 项目 数规范 管理 人数慢性病 人规范 管理率参 数资料质量备注:参数二规范管理病人数X规范管理各项目数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指标指标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100%78(1) 指标的界定与解释: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2) 指标的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有关规定3) 指标的计算方法:报告及时率二I、1【、III、IV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报告数/ I、1【、【II、IV级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总数X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是指按照各类途径接报后,经核实符合预案报告标准的数量以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报吿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为及时, 计算及时率4) 资料收集方法:查阅评估年度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杳报告的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 间隔。
自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 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到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 格5) 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6)基本情况登记表:指标量化数据<1 度接报事件及时报告事件报告及时率3.1突 发公共 卫生事 郴告 及时率总数I 级II 级m级IV级总 数I 级II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