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doc
3页完整word版)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一、 书名: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二、 著者:应星三、 出版社:2001年三联出版社四、 页数:169五、 内容大意:这本书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遗留问题”主要记述了山阳乡电站的建成前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为之后的各种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本章中记叙了山阳乡水电站建立的原因,选址的过程,明确出山阳乡的水电站是对应国家政策而产生的“献礼工程”同时也是政府不得不采取的处理即将报废的发电机的措施,同时又简要介绍了书中的人物“别有苦衷的刘行健、忧心忡忡的朱运敦、玩捉迷藏的江祥应以及没完没了的周长发”,写出了他们的背景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第二章“讨说法去”主要写了作者初到山阳乡时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人们对于他到来的反应写出了人们将他视为救星,向他诉苦的事情,作者通过当地官员以及民众的行为第三章“从默契到对峙”以及第四章“‘开口子’的新尝试”主要记述了关于移民问题的各种解决方式的尝试以及对应的结果.其中,单独记录了关于许老师的问题以及人们将他称之为“脓包”的故事在第四章的第五节“山坳中的孤魂"中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历年来山阳乡政府报给地区行署的触电死亡的事故记录从中提出由于事故是分散发生的,并且被人们认为是个人生活中的不幸,难以提炼出集体的受难感来,因此电击身亡的人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这种命运的安排.第五章“摆平三部曲”记录了各级干部对于乡民上访采取的“摆平理顺”的做法,官员们在计生以及移民的补偿事件中与乡民之前产生了各种矛盾,甚至发生了冲突,但是他们对于乡民的上访采取的是一种对于“个别坏人”进行处罚进而平息众怒,同时强势压境,用恩赦来平息事端,化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危机。
第六章“综合治理”对于上五组和十六组分别进行了记述,上五组在乡村精英的带领下,集体上访并且不仅仅制度化,组织化,而且在集体上访的这条钢丝上走的准而稳,最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他们既获得了粮款的补助,同时又保证了作为上访领导者的精英群体的安全,成为十六组羡慕的人但是十六组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上五组成功的原因,他们单纯的认为是集体的力量造成的上五组的成功,但是却没有明白精英带领的重要性,结果越过了法律的界限,最终进入了监狱在本书中,作者将移民与政府的冲突划分为“情”、“势"、“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在这件事情中的人们又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对于枉法者视如仇敌的群众,对于滋事者咬牙切齿的基层官员和从安定大局出发、以解决问题为重的政府高层.他们三者之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大河移民上访的基础线索六、读后心得在我看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是一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去斗争的血泪史,人民因为水电站的建立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承受房屋被征用的痛苦对于他们来说,政府的补助是他们之后生活的唯一保障,因此他们决不允许自己的补助减少同时,官员们不论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还是为了满足上级高层的心意,往往希望用最少的代价完成移民的安置工作,而这就意味着要减少用于移民补偿的费用。
移民与官员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于移民问题的根源,我在书中找到了如下的几点:1. 移民补偿太低,移民在搬迁之后生活水准普遍下降,许多人甚至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地步移民的人均年收入也远远低于当时的全国人均水平另外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用于移民安置的费用,当地的基层官员在计算赔偿款的时候往往用尽各种办法来缩小赔偿范围,降低对应等级的赔偿额度,比如在丈量土地的时候,对村里的丈量者威逼利诱,让他将土地的总面积进行虚报,以减少支出2. 安置的基本条件不具备当时实行的政策硬性的规定了要以后靠安置为主,但是山阳乡基本不具备后靠安置移民的条件另外,之前的官员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这是乡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关于移民如何界定的问题也是很不清晰3. 库区的移民安置中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由于移民大多数是非自愿的离开家园,是属于在政府的强迫下进行的做法,而对于移民的补偿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有长久的有着观点上的分歧,中央或者高层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是要移民安居乐业,恢复之前的生活状态;而基层政府由于官员属于任期目标制,他们的短期行为很普遍,往往希望通过截留相当一部分的移民资金来进行自己的事情,即使他们没有对这笔资金进行贪污,而是把这些本应该补偿给移民的钱用来做好事,比如修路或者送电等等利民的工程,但是这两种行为都造成了一个最直接的引起移民反抗的原因——移民补偿款真正落到移民头上的还是少之又少了。
书中在记录移民上访的原因的同时,也用山阳乡的移民上访的方式的变化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关于上访的形式的演化史,即由单个上访到集体上访的变化,而集体上访又可以分成有组织的在精英指挥之下进行的上访和盲目的情绪化的上访闹事单人上访的结局往往是可悲而又可叹的书中记述了山阳公社白杨16组的村民周长发的上访故事,由于为电站补给的竹子款被乡里,村里乃至组里克扣的问题,周长发用十几年的不断上访下,尽管被这三者推脱来推脱去,但是还是在1984年拿到了自己的补偿款但是虽然周长发最终成功地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补偿款,但是他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由于上访的各种金钱和时间上的消耗,他的本就残疾的妻子由于缺乏良好的照顾和及时的医治而死亡,同样的在于地方官员在关于调整承包地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后,因为他拒绝上交相关款项而遭到了地方官员的报复.同时,由于对于上访的问题他与他的儿子意见不同,在激烈的争吵过后,他与儿子分了家,只能一个人住在山坡上的小屋里,孤独的继续走在上访的路上随着单人的上访者不断的失败,他们认识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在面对政府官员时所具备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弱与渺小,于是他们选择了联合如果自己难以引起上级的重视,那么就团结起来,将上访者的声势做大,直到引起上级的注意。
但是集体上访并不是十全十美,集体在具有巨大能量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控性,如果没有真正懂得驾驭群众的人进行引导,往往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不仅不能得到想要的利益,相反的,往往还会为此付出失去自由,关进监狱的代价集体的上访是一种在一条钢丝上行走的行为,只有那些制度化,组织化的集体才能在这根钢丝上踩得准而稳,最终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否则如果一个集体仅仅是在一种愤怒的情绪引导下进行抗争的话,就会越轨,越轨法律的底线,而集体的领导者将会面临来自区乡的报复,乃至被关入监狱之中与盲目的集体上访相对应的便是在真正懂得如何驾驭群众的精英的带领下进行上访的群体,他们有着详细的策划,同时在争取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要求彻底查明关于移民安置款的去向,这种行为看似是为了惩治违法乱纪的官员,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领导群众运动的精英们所采取的对于自己的一种保护措施只要自己领导的上访群众的对应的官员能够在这次上访运动中下台或者调离,那么新上任的官员绝大多数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相反的,可能还会对自己各位注意,方便自己趋利避害另外,这种有组织的集体上访活动还会利用群众的名义来壮大自己的声势,比如他们会在自己上访材料上盖上许多村民组的公章或者在上访信中进行群众签名,这样一份信访材料因为公章或者签名而变得愈加的有分量,同样的也愈加的容易引起高层官员的重视,进而得到迅速的解决.集体上访的力量来自上访的所有人,但是由于个人的力量微小分散,往往不能发挥多大的力量,但是当人们的力量合理的凝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虽然群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使得他们不愿近距离接触,但是在上访目标的利益驱使下,再次汇聚成为了可能,在集体上访的面前放下了私人的恩怨,共同为了上访而努力.另外对于政府提出的平息上访的条件普通群众与精英之间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普通的群众上访的目的很单纯,仅仅是为了捍卫自己应得的补偿金,所以当政府承诺了给予他们全部应得的补偿时,他们往往会见好就收,不在要求对于那些官员进行彻查.但是对于精英来说,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那些官员打败,因为一旦没能达成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在普通群众达到补偿而不再支持他的时候,他将要独自去面对官员的报复,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结果,而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精英们往往会竭力去减小自己与普通群众的目标之间的差别,同时也会适当的减少条件换取自己目标的实现上访精英之所以被称之为精英,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政府的底线的精准的把握,在他们的领导下,上级政府不得不来认真的解决问题,同时又不能对上访精英进行报复,精英们的利益也因此得到了最大化上访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关于利益,更是一种人性的博弈,一种对于人们心里的揣度,是一门深奥学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些社会的丑陋的方面,同时也让我对于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令我受益匪浅。
一、 书名:streetwise ——the black male in public二、 著者:Elijah Anderson三、 出版社:1990/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四、 页数:276五、 内容大意:本章是本书的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黑人男性,尤其是青年的黑人男性在公共场所的表现以及他们做出这些表现的原因由于各种新闻报道以及长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黑人男性在白人的心目中留下了罪犯的印象,因此当白人在街道上遇到黑人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戒备的状态,甚至对于黑人上前询问时间的行为给予过激的反应与之相对应的,黑人为了改变自己在公共场所受人戒备的状态,往往会通过特定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来让他人放松,而这些行为中最常见的莫过于黑人之间打招呼的行为当两名黑人在非黑人聚居区的街道上相遇时,他们会主动地非常热情得向对方问好在他们看来,这种热情而友好的做法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是安全的,对其他人没有威胁的,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对方对于自己问好而回应的微小的肢体或者表情乃至回答的句子来判断对方的心情,进而相对应的做出正确的进一步的动作这种行为只有在非黑人聚居区才会频繁出现,更加明确了这种行为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与安全性为目的的,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友谊,在问好过后,往往是头也不回的继续自己的路程,不再留恋.有趣的是,对于黑人中的中产阶级来说,他们更加愿意与自己的白人邻居问好,他们的收入较高,相对应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对应的提高,而他们对于自己朋友的要求便也包括了白人邻居.但是虽然他们热情的与邻居问好,在白人眼里他们仍然是潜在的罪犯,心中对他们仍然充满了戒备。
这些中产阶级的黑人,忍受着心中被人无理由的戒备所产生的痛苦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行为六、阅读心得在美国的黑人处于一种在我看来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要忍受着来自社会的歧视,不能完整的享受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不断的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与其他人种的平等性,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在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当黑人青年在街上行走的时候,他不会走在街道的中央,相反的,他往往是沿着街道的边缘行走,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以免引起其他人的紧张情绪.但是一旦发现他们的前方有其他的黑人男性,那么他们不会穿过马路或者进行躲避,因为在他们看来,躲避意味着畏惧我觉得黑人青年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们渴望被人们认同,渴望平等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断的证明自己的勇敢优秀;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深深的自卑的情绪,当他们面对白人时,总是采取躲避的态度,而这更加加剧了白人对他们图谋不轨的印象人种歧视的问题由来已久,我想了许久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具体的了解了黑人的处境,也第一次认识到人的肢体语言所具有的丰富含义.社会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从一些细微的现象中分析出隐藏其后的各种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在篇末之处只能希望种族歧视问题早日消除,让人类共同的享受平等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