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襄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xx****3
  • 文档编号:319719718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襄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注释 篇一 ①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不知道 ④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 翻译/译文 篇二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飘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似乎都文风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古诗简介 篇三 《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飘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特别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赏析/鉴赏 篇四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新颖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覆盖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协作,红绿衬托,色调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观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假如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于是,作者茅塞顿开: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切的是风向、风速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假如没有“风”,“花”就不会“飞”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其次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应当看到,三、四两句也写“风”,假如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篇五 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安逸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襄邑道中 篇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作者介绍 篇七 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字去非,号简斋其先本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因官迁洛,故为洛阳(今属河南)人儿时为文即冠绝流辈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谪监陈留酒税金兵陷汴京,南下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夏至行都绍兴,迁中书舍人,兼管内制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为参知正事八年十一月,病死于乌墩之僧舍与义为人容状俨恪,不妄言笑,待人谦和而内刚不行犯工于作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作诗宗法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与陈师道。

      晚年身历国家破裂之痛,流离颠沛之苦,多伤时念乱之作,风格沈郁悲壮又能词,所作不多,但语意超绝,有东坡词作清旷气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襄邑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7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