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再论《刘子》是否爲刘勰所作兼谈学术争论中的学风问题.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6911493
  • 上传时间:2018-04-0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01.9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嶺南學報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ume 1第一、二輯合刊Article 183-2015 再論《劉子》是否爲劉勰所作 : 兼談學 術爭論中的學風問題Shaokang ZHANG北京大學、樹仁大學Follow this and additional works at:http://commons.ln.edu.hk/ljcs_newPart of theChinese Studies CommonsThis 文史考證 Textual and Historical Studies is brought to you for free and open access by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t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ccepted for inclusion i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by an authorized editor of Digital Commons @ Lingnan University.參考書目格式 Recommended Citation張少康 (2015)。

      再論《劉子》是否爲劉勰所作 : 兼談學術爭論中的學風問題《嶺南學報》,復刊號(第一、二輯 合刊),頁345-353檢自 http://commons.ln.edu.hk/ljcs_new/vol1/iss1/18再論《劉子》是否爲劉勰所作 — — —兼談學術爭論中的學風問題 張少康【摘 要】近來有人認爲《劉子》作者是劉勰, 這種結論的得出, 體現了作者曲解材料的不良學風, 本文爲之做正本清源的駁斥認爲《劉子》是劉勰所作者的文獻根據就是兩《唐志》的著録, 本文考辨了兩《唐志》致誤的緣起, 從目録學上, 否定了某些人據以爲劉勰著《劉子》的可信性從《劉子》基本思想傾向、人格思想素質以及語言風格諸方面與《文心雕龍》相對照,所呈現之差異, 可徹底否定所謂《劉子》爲劉勰所作之謬論一切基於違背實事求是原則而作的所謂學術研究,根本是站不住脚的關鍵詞】《劉子》 《文心雕龍》 袁孝政 劉勰關於《 劉子》 的作者問題, 《文心雕龍》研究界炒得很熱, 可是這實際上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爲主張《劉子》是劉勰所作者並没有提供有力的新根據, 不過是重複歷史上的已有説法而已而這個問題從古到今已經有很多專家、 學者作過詳細的論證和辨析。

      研究《文心雕龍》和六朝文學的學者基本上都不認爲《 劉子》是劉勰所作而主張《劉子》爲劉勰所作只是很少幾個人, 當然學術問題是不能以多少來定是非的, 但是, 我們對多數專家、 學者的意見也不能輕視, 因爲他們是確有根據的2013年九月在山東大學召開的紀念《 文心雕龍》 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的學術研討會上, 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甚至有的人把它當做定論來論述我在《劉勰及其〈文心雕龍〉 研究》 一書中, 已就這個問題詳細地説過我的看法這裏我想針對當前的爭議, 再作一點補充一、關於文獻根據的幾個焦點(一) 袁孝政其人與其注的真僞從文獻的角度講, 袁孝政是否爲唐人, 其序及注是否確爲唐時著作, 是考定《 劉子》 是否爲劉勰所作的關鍵, 也成爲當前爭論的一個焦點主張《 劉子》 爲劉勰所作者必然要否定袁孝政及其所寫《 劉子》 注及序, 否則其説就難以成立他們説袁孝政不是唐人, 其注與序也是僞作不過, 他們的説法是不能成立的, 起碼没有一條確鑿證據他們否定袁孝政及其注、 序,有五條理由:一曰隋唐北宋未有著録, 但這是不能成爲理由的:因爲袁孝政其人並非名人, 其注也簡陋, 自然不爲人所重視, 其注本到宋代始出現並不奇怪。

      二曰隋唐至北宋所存《 劉子》 及其殘卷均無有注記載, 這也和上條一樣不能成爲理由無需多説三曰對袁孝政的注和序, 南宋著名目録學家均表示“ 質疑” 這是曲解南宋目録學家的荒唐之論因爲南宋著名目録學家都是明確著録《 劉子》爲劉晝所作, 但是他們也説明還有劉勰、 劉孝標等作的説法事實俱在, 不容詭辯此點下面還要專論四曰袁注遺存異體字與隋唐古本不成比例這更不能成爲理由, 袁注本出現肯定是在南宋初晁公武《 群齋讀書志》 前, 確切時間已無法考定作爲宋代刊刻的本子和唐刻本在異體字方面略有不同, 是完全正常的五曰袁注和唐人注書體例不同, 實名徵引比例小這也完全不能成爲理由, 首先唐人注書並不都一樣, 更何況袁注是低水平的注其實就算這五條理由全能成立, 也不能否定袁孝政其人和其注, 不能得出“袁孝政《序》及《袁注》實宋人僞托”的結論這樣武斷的論證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因此, 我們認爲袁注本的實際存在足可説明這是唐人的一種説法, 它和新舊《唐書》著録爲劉勰作, 是併行的而且根據王叔岷先生考證, 袁注中避唐高宗以前的諱, 而不避高宗以後諱, 故袁孝政應爲唐高宗時人和高宗調露時《朝野僉載》作者張鷟, 爲同時代人。

      他們對《劉子》的看法是如此相同, 都認爲把《劉子》説成是劉勰作, 乃坊間無知之説可見, 在唐前期已經有不只一人對傳説《劉子》是劉勰所作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 並不是到南宋後才有此説·643· 嶺南學報 復刊號( 第一、 二輯合刊)(二) 晁公武、陳振孫、章俊卿是否對《劉子》爲劉晝作進行“質疑”這種説法如前所説是完全違背事實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原文: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二:《劉子》三卷右齊劉晝孔昭撰, 唐袁孝政注凡五十五篇言修心治身之道, 而辭頗俗薄或以爲劉勰, 或以爲劉孝標, 未知孰是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卷十:《劉子》五卷劉晝孔昭撰, 播州録事參軍袁孝政爲序, 凡五十五篇案《唐志》 :十卷, 劉勰撰今序云: “ 晝傷己不遇, 天下陵遲, 播遷江表, 故作此書時人莫知,謂爲劉勰, 或曰劉歆、 劉孝標作 ”孝政之言云爾終不知晝爲何代人其書近出, 傳記無稱, 莫詳其始末, 不知何以知其名晝而字孔昭也筆者按:《 北史·劉晝傳》 云: “ 劉晝字孔昭, 勃海阜城人也 ” )晁公武和陳振孫所見到和收藏的《劉子》爲袁孝政本, 皆題劉晝作, 他們指出此書《 唐書》作劉勰作, 或謂劉歆、 或劉孝標作, 而真正作者究竟爲誰, 他們認爲已經很難確考。

      他們並不是“ 質疑” 《 劉子》 作者爲劉晝而認爲作者是劉勰, 只是客觀地説明他們看到的《劉子》是署名劉晝的袁孝政注本, 並説明其作者還有其他説法這是清晰可見的事實, 何來“質疑”劉晝而認爲是劉勰作之説呢?他們更没有懷疑袁孝政本的真僞, 而陳振孫專門引袁序, 更説明他是肯定其“時人莫知, 謂爲劉勰”之説的我們還可以考察宋代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所説: “ 《劉子》五卷右劉晝字孔昭之書也或云劉勰所撰, 或曰劉歆之制, 或謂劉孝標之作袁孝政爲序之際, 已不能明辨之矣 ” 他們對作者的各種説法, 均是從袁孝政的“序”中來的既對袁注及序没有懷疑, 更可以説明他們也不否定袁序對作者的看法, 但是他們都是著名的目録學家, 不僅熟悉歷代書籍, 而却對作者的認定也是十分謹慎的, 所以在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説得都是非常客觀和穩妥的説他們在作者問題上“ 質疑” 劉晝而肯定劉勰則是毫無根據的章俊卿在《 山堂考索》 中的觀點更爲鮮明章俊卿爲南宋的大學問家,其《 山堂考索》 , 或稱《 群書考索》 , 體現了他廣博的學識和精細的考證他在《 山堂考索》 卷十一中説: “ 《 劉子》 , 題劉晝撰泛論治國修身之要, 雜以·743·再論《 劉子》 是否爲劉勰所作 九流之説, 凡五十五篇。

      《 唐志》 云: ‘ 劉勰撰 ’今袁孝政《 序》云: ‘ 劉子者,劉晝, 字孔昭, 傷己不遇, 播遷江表, 故作此書時人莫知, 謂劉歆、 梁劉勰、劉孝標作 ’ ” 這裏他明顯先説有《 唐志》 的劉勰作説, 然後引袁序加以説明,表明劉勰作之説不可靠, 袁序已經指出“ 時人莫知, 謂爲劉歆、 劉勰、 劉孝標作” 這難道是“ 質疑” 劉晝, 而認爲是劉勰作嗎? !(三) 劉克莊所引唐人張鷟《朝野僉載》的話是否可靠這也是考定《 劉子》 是否劉勰所作的另一個關鍵劉克莊在《後村先生大全集》 卷一百七十九《 詩話續集》中引《 朝野僉載》云: “劉子書, 咸以爲劉勰所撰, 乃渤海劉晝所製晝無位, 博學有才, 竊( “ 竊”字原無, 清人余嘉錫考定爲“ 竊” ) 取其名, 人莫知也 ” 張鷟和袁孝政應該是同時代人, 他們的看法是一樣的, 認爲説劉勰作是不對的, 應該是劉晝所作强調《劉子》是劉勰作的研究者, 認爲劉克莊引用的這條材料“不可信” , 不可靠, 無非是因爲今本《 朝野僉載》 中没有這一條可是, 目前我們看到的《 朝野僉載》本來就不是完整的本子, 《朝野僉載》一書, 晁公武未見原書, 陳振孫所見爲節略本, 而劉克莊所見或爲比較完整的本子。

      此書明時已亡, 今本乃後人拾掇而成, 所以没有劉克莊所引一條是毫不奇怪的而且前人引用的材料原書中没有是很正常的事, 這就像揚雄批評屈原作品的“ 蹈雲天” 、 “ 如其智” , 只見於李善《 文選》 注引用, 而不見於揚雄《 法言》 他們還引用臺灣王叔岷先生對《 朝野僉載》 中張鷟説劉晝是“竊取其名” 、 盜用劉勰之名所作的批評,來證明《 劉子》 非劉晝作而是劉勰作, 更是嚴重的斷章取義, 歪曲王叔岷先生的原意王叔岷先生只是批評劉晝竊取劉勰之名説, 其實王先生是明確主張《 劉子》 爲劉晝所作, 而嚴厲批評了《劉子》是劉勰所作説的!王先生《 劉子集證》 書在,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裏涉及一個學風的問題, 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 採用不擇手段的方法, 真的讓人感到十分遺憾!他們還引余嘉錫《 四庫提要辯證》説今本《朝野僉載》中有“後人取他書竄入者” ,但是即使有“ 竄入者” 也不能否定劉克莊的引用不是真的更何況余嘉錫對劉克莊的引用是深信不疑的他説: “然則此書實晝所撰, 晝有才無位,積爲時人所輕, 故發憤著此, 竊用劉彦和之名以行其書, 且以避當時之忌諱也人既莫知, 故兩《 唐志》 及諸傳本皆題劉勰矣。

      《 朝野僉載》 爲唐張鷟所著鷟高宗調露時進士, 博學有才, 且去北齊未遠, 其言必有所本, 自足取信 ” 所以用余嘉錫所説的《 朝野僉載》有“後人取他書竄入者”來否定劉克·843· 嶺南學報 復刊號( 第一、 二輯合刊)莊的引用, 實在是非常可笑, 也是對余嘉錫這位晚清著名學者原意的嚴重歪曲, 實在是讓人無法容忍的!事實證明, 劉克莊引用其真實性目前並没有任何材料可以否定我對《劉子》作者爭論中所出現的這種不良學風感到憤怒四) 兩《唐志》關於《劉子》作者的著録爲什麽是值得懷疑的認爲《 劉子》 是劉勰所作者的文獻根據就是兩《 唐志》 的著録但是, 自宋代發現袁孝政《 劉子》 注本後, 人們才明白原來早在唐高宗時代已經提出《 劉子》 爲北齊劉晝作之説, 而且明確指出坊間傳説《劉子》爲劉勰作, 是錯誤的待劉克莊引用張鷟《 朝野僉載》 之説出, 更證明了唐代前期並非只有袁孝政一人指出《劉子》非劉勰作而宋代著名的目録學家晁公武、 趙希弁、 陳振孫, 還有大學問家章俊卿等皆據袁孝政注, 署《劉子》爲劉晝作, 他們也都指出《 劉子》 據兩《 唐志》 著録, 有劉勰、 劉孝標作等説法, 因此不能確切考訂作者。

      但是他們都没有懷疑過袁孝政注和序, 是完全相信的那麽, 我們究竟應該怎麽看兩唐志的著録呢?它是不是很可靠呢?其實, 《舊唐書》 成於五代那一動亂時代, 此書並不是後晉劉昫所寫, 而是他之前宰相趙瑩主持下, 張昭遠等幾位史官所寫, 劉昫任宰相後以他名義出版《舊唐書》 的作者並非專門目録學家, 而《隋書·經籍志》記載: “ 《劉子》十卷,亡 ” 所以《 舊唐書》 作者很可能就是依據袁孝政和張鷟所指出的坊間一般傳説來著録的看來, 他們並不知道在唐高宗時期就有袁孝政的序和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