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_1.docx
15页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曹高慧 王春燕【摘要】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使用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对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1个样本反映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处于中等水平在师幼互动的三个维度中,情感氛围得分最高,其次为活动组织,得分最低的是教育支持总的来说,11个样本中的师幼互动氛围是温馨和谐的,但存在着反馈质量不高,语言示范作用不强,对促进幼儿元认知发展关注不足等问题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师幼互动;CLASS;新视角G612 A 1004-4604(2014)03-0006-06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活动,〔1〕而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不断交流、互动获得的,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师幼互动水平与幼儿的语言学习水平密切相关纵观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师幼互动的探讨较为丰富,对师幼互动的基本成分、特征、类型、影响因素、价值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较少,且缺少专门的研究工具,大多是对互动时间、频率、言语等指标的简单量化分析,难以对师幼互动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科学评价。
国外已有研究者设计了一些适合进行量化研究的研究工具,〔2〕如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简称CLASS)CLASS是一种用以观察和评价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教育活动情境中师幼互动质量及教师利用教学材料情况的工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和适宜性〔3,4〕 虽然它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现实,但CLASS建构的三个维度、十项行为指标的评价体系及其完备、客观的评价工具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视角,有利于我们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从而为我们观察和评价师幼互动的相关问题提供方便一、研究样本及方法研究者对杭州市两所省一级幼儿园的大、中、小、托班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视频样本采集,从18个样本中选取14个有效样本(其中2个小班样本和1个托班样本用于预测,4个小班、3个中班、4个大班样本用于正式测评和分析)样本信息如下表所示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了文献调研方法外,还使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非参与式观察法研究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情境中的师幼互动状况进行观察,并用摄像机进行全程记录,以搜集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
〔5〕2.田野笔记式的记录方式在用摄像机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完整拍摄下来后,研究者反复观看录像,用田野笔记式的记录方式记录了11个正式测评样本的活动过程,即详细记录了活动的环节、主题以及师幼的言语、动作、材料展示、反应及时间等内容为将互动过程尽可能清晰地呈现出来,笔者制作了相关表格,左列记录教师的表现,右列记录幼儿的表现3.测量法研究者以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为研究工具,对所收集的语言教学活动样本进行评价分析CLASS主要通过情感氛围、活动组织和教育支持三个维度共十项行为指标来分析师幼互动质量,每项行为指标均有相应的具体标准和行为案例(见图1)CLASS采用7点计分法,三个等级分别表现低、中、高三种水平,即1、2分为低水平,3、4、5分为中等水平,6、7分为高水平其中,消极氛围(NC)指标为反向计分,当进行数据录入时,该项指标的得分转换为相反分值〔7〕为了保证评分标准的高度一致性,研究者在正式测评前进行了3个样本的预测4位研究者在分别对每个预测样本评分后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以促使4人的评分标准趋于一致在对11个正式测评样本进行评分后,研究者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师幼互动整体水平从整体情况看,11个语言教学活动样本中的师幼互动处于中等水平,但三个维度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其中,情感氛围平均得分最高,为5.02分;活动组织为4.67分;教育支持得分最低,为3.39分(见图2)从十项行为指标的平均得分看,除消极氛围(NC)(由于11个语言教学活动样本全都没有出现消极氛围指标中所称的消极行为,所以这一指标得分均为1分)指标外,其余9项指标的总平均分为4.43分,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均位于3~5分区间,也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积极氛围(PC)、活动安排效率(PD)指标的平均分最高,均为4.91分;其次为教学指导形式(ILF)、教师敏感性(TS)和行为管理(BM),分别为4.82分、4.36分和4.27分;关注幼儿的看法(RSP)、反馈质量(QF)、语言示范(LM)、认知发展(CD)四项指标的平均分均在3~4分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认知发展(CD)的平均分最低,仅为3分(见图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均是语言教学活动,但语言示范(LM)这一指标的平均分仅为3.55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情感氛围幼儿很容易受到师幼之间情感氛围的影响1)积极氛围与消极氛围CLASS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言语、非言语互动中呈现出的情感联系来判定积极氛围水平。
除关注教师对幼儿的正面期许、支持性评价、积极反馈、频繁的言语和情感交流外,身体距离、表情、眼神、语调等也均在评价范围内11个样本在积极氛围指标上的得分均在4~6分之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个样本时常可以让人感受到师幼之间温馨和谐的互动气氛,如师幼的微笑、平和的语气、自然的身体接触等教师大多能在言语上给予幼儿积极反馈,频繁使用“请”“谢谢”等尊重幼儿的词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LASS关注的用语言表达正面期许、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具体标准在11个样本中表现并不明显研究者还观察到,教师在言语上的积极反馈大多成为回答正确的幼儿的专利,当幼儿的回答不正确,或不符合教师的期望时,教师很少会给予言语上的积极反馈 消极氛围指标主要包括消极情感、惩罚性控制、讽刺/不尊重、严重否定等方面11个样本在消极氛围指标上均分值较低(反向计分),也即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没有出现惩罚、严重否定等行为,很少表现出消极情感2)教师敏感性这一指标主要通过教师与幼儿双方的反应进行评定一方面关注教师对幼儿学业、情感的敏感程度,如是否积极关注和解决问题,回应是否及时有效,是否体现情感支持等;另一方面关注幼儿是否愿意挑战有难度的问题,是否愿意寻求教师帮助,是否自主参加活动等。
11个样本教师敏感性指标的得分均在3~5分之间,平均分为4.36分,处于中等水平从具体表现来说,大部分教师预先选择的活动内容、设计的活动环节基本上都能满足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表明教师在这方面具备较高敏感性,但对于正式活动中幼儿的一些临时需要,教师的敏感程度不一有的教师非常了解幼儿,能够预期幼儿会提出的问题并制订恰当的计划;有的教师虽不能提前预期,但在发现幼儿遇到困难后,能够及时进行有效引导;有的教师既不能提前预期,也不能有效引导在11个样本中,教师普遍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业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需要关注不够案例1:小班语言教学活动——儿歌“月亮扒扒”教师在分配老奶奶角色时,有幼儿不愿意扮“老奶奶”,但教师还是半强迫地让幼儿贴上了“老奶奶”的图片教师:这个奶奶笑眯眯的,多好看呀!好不好?教师说完,欲将“老奶奶”图片贴在一位男孩身上男孩不情愿教师:没关系,那就贴在老师身上,等一会儿你和老师一起扮老奶奶,好不好?男孩略显失落本案例中,教师没有预想到幼儿可能会不喜欢老奶奶角色,尤其是男孩,这表明教师的敏感性有待提高在幼儿表现出排斥意愿后,教师还力图诱导幼儿接受这个角色以便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这种罔顾幼儿感受的做法导致幼儿情绪低落。
一般而言,教师能够敏感、及时地对幼儿的发言给予回应,但回应往往是就事论事,对幼儿的情绪变化不够敏感3)关注幼儿的看法这一指标主要关注教师是否以幼儿为中心,主要观察当幼儿在互动中出现游离情况时教师的反应、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幼儿的活动是否受限制、师幼言语互动中谁占主导等方面这一指标的平均分为3.82分,所有样本的得分均在3~4分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观察中研究者发现,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他们对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关注要高于对幼儿的关注,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话语权上占主导地位,活动内容、环节设置、材料分发、话题导向等的主动权几乎全部被教师牢牢控制着幼儿较少有机会主导教学活动,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在教师的邀请下参与活动等有时教师会追随幼儿的想法进行进一步提问,但前提是幼儿的想法与主题紧密相关教师一般不会灵活地追随幼儿的“临时起意”,而是力求将活动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甚至会敷衍回应或直接打断幼儿偏离主题的言语或行为3.活动组织良好的活动组织能力对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有支持作用1)行为管理此项指标针对的是教师如何制止和应对幼儿的不当行为,一方面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出现不当行为,如奔跑、打架、争抢、吵闹等,另一方面观察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不当行为,包括是否提前讲明活动要求,能否预测不当行为的发生,不当行为发生时的反应能力、如何制止不当行为以及是否使用暗示、关注积极行为等。
在11个样本中,大多数时候,幼儿都能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不过插话、走神、聊天、小争执等不当行为还是时有发生在行为管理指标上,11个样本的得分均在3~5分之间,平均分为4.27分,处于中等水平虽然教师大多能够较好地维持班级秩序,但行为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常规约束、直接打断、提醒、移走干扰物等,略显机械除了小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是“反应型”管理模式,即在幼儿发生不当行为后再作出反应,而不是预测幼儿即将出现的不当行为,在每一环节开始前提出清晰的行为期望,在活动中始终贯彻要求等对于幼儿的诸如走神、插话、大声喊叫、起立走动、小争执等行为,大多数教师干预的频率和程度不高,有的选择忽略,继续教学活动,有的会即刻、简单加以制止,主要采用直接言语或行为的方式制止,很少采用眼神、手势等巧妙暗示方式来制止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关注积极行为等正面方式让幼儿了解被期待的行为,从而有效制止幼儿的不当行为,不过这种方式出现的频率不高2)活动安排效率这一指标主要通过有效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量)、班级常规制定与维护、过渡环节的作用、教学准备是否充足等具体标准进行评价11个样本的得分均在4~6分之间,平均分为4.9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教师大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活动,活动过程紧凑,整个教学活动几乎都是学习时间,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足不过,整个教学活动并不都是有效学习时间,时间浪费情况还是存在的,如有的教师言语重复冗长,有的教师在幼儿出现大量重复答案时不能有效加以引导,等等3)教学指导形式这一指标用于评价教师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指导水平,主要观察教师提问、回应幼儿的方式,材料呈现方式是否丰富多样,是否使用非常规的教学手段,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程度等本研究特别观察了教师在澄清活动目标时使用的策略,这是以往研究中很少关注的内容11个样本在这一指标上的得分均在4~6分之间,平均分为4.8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观察发现,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一般比较丰富多样,教师会通过积极提问、组织表演、设计游戏、及时鼓励等方式促进幼儿学习在11个样本中,大量提问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征,而教师的提问大多是针对儿歌、故事的内容提出的,较少提开放性的问题此外,教师使用多种策略对活动目标进行澄清的能力明显不足观察发现,当幼儿对活动目标的觉察不足时,教师很少强调或明确澄清活动目标,偶尔谈及活动目标时所采用的策略也较简单,以总结策略最为常见。
例如在大班语言游戏活动“神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