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春江花月夜》.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yanfen****ozhan
  • 文档编号:207910941
  • 上传时间:2021-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第一部分:(一)课题:春江花月夜(二)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三)重点、难点(1)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2)难点:明了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四)课时:1 课时(五)教具:多媒体设备(六)教法:诵读法(七)教学过程第二部分:(一)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而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1. 作者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合称为“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2. 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作了铺垫;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三)整体感知(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听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地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幅画面中去 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四)赏析诗歌(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问: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问:前八句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得出最佳答案)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2)接下来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与空旷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五)写作技巧分析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 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 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六)再次欣赏教师诵读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七)课堂练习(八)布置作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