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pt
16页>选读之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音v曲肱v公绰之不欲v忿思难v无适也,无莫也v非其鬼而祭之;谄也v恶乎成名通假v若臧武仲之知v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今异义v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v子路问成人富而可求也 以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 义然后取 其然?岂其然乎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见危授命 忿思难 君子尚勇乎 闻义不能徙 今之成人何必然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解 释v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v文之以礼乐v义之与比v君子义以为上v德之不修,学之不讲v课后题3句 式中华儒商第一人 1.生财有道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 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 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2.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 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 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 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3.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 (“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 鬻财于曹、鲁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 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
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 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 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儒商楷模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 ,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 推子贡 1.追求和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格言是“我不 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互相尊重 ,平等相处2.诚信为本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 ”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 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 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3.崇仁立德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 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 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 界v读语段3,思考“乐亦在其中”,乐的是什么 ?v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的道义v读语段4,人们想要的有时不接受,厌恶的 有时不摆脱,为什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这一观点对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谈一 谈。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 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 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 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 ,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 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 ,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 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v读语段5,孔子认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要求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 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 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 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v读语段6,思考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 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这二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 一:“义之与比义之与比”“义以为上义以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 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v读语段7、8,思考本章谈论的是什么问题?读语段9, 知圣人之忧,圣人之乐是什么?总之:6-9都是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 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 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 ,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小结v追求财富:合乎道 合乎仁 合乎礼v总之: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