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剖析.ppt
42页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基本概念,信用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高利贷 商业信用 赊销 银行信用,重点问题,1、 信用的含义、产生及形式; 2、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以及信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现代信用形式以及我国如何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一、信用的产生 含义:信用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偿还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二、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 实物借贷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 货币借贷是指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三、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一)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制之间调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信用和货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它们的产生都与私有制紧密相关,并且都表现为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价值运动的形式,,2、货币借贷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3、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三)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第二节 高利贷信用,一、高利贷的特点 含义: 高利贷是指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的一种借贷活动 特点: 利率极高且不稳定二、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之所以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发展,是由当时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三、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高利贷是一种很残酷的信用剥削; 高利贷作用的两重性; 新兴资产阶反对高利贷的斗争第三节 现代信用及其作用,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一)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即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经济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成为经济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经济关系,成为连接经济各部门、政府、企业、个人最重要的纽带经济越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紧密,越成为经济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二)在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变的重要的原因:,从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看:现代经济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决定了信用是经济的基本条件。
从货币形式的发展来看:自金融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信用货币成为流通中最基本的货币形式信用货币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信用活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货币,或多或少会与货币发生联系,所以信用就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经济关系二、现代信用的基础和体系构成,(一)现代信用基础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1、经济生活中多种信用形式齐备规范,各经济主体都可以通过相应的信用形式授受信用,信用关系成为全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2、全社会成员在经常性的信用活动中具有明确的信用价值理念,社会成员普遍具有良好的守信习惯与意愿,信用氛围良好 3、各种信用活动都纳入具有强大约束力和制衡力的信用规则下运行,信用秩序井然并具有自动维护机制 4、社会信用体系齐备并规范运作,高效运作,覆盖面宽并具有权威性,各系统之间紧密相连、有机结合,运转正常二)现代信用体系主要由四大系统构成,1、信用中介系统由银行等多种信用中介机构组成 2、信用服务机构系统由专门提供与信用活动相关的多种服务机构组成 3、信用管理机构系统由对信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协调的官方或民间机构组成 4、社会征信系统主要包括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调查系统、信用评估系统、信用查询系统和失信公示系统等。
三、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信用是保证现代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在利润率引导下,通过信用实现资本转移,自发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信用与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信用膨胀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膨胀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出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第四节 现代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 (一)涵义:它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二)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对债务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有期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票据可以转让流通三)商业信用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 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二、银行信用,(一)含义: 它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4、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三、国家信用,(一)含义: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二)国家信用的形式 在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 2、发行国库券; 3、专项债券; 4、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四、消费信用,含义:它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主要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五、国际信用 含义:它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具体形式: 1、出口信贷; 2、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3、政府贷款; 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5、国际资本市场业务; 6、国际租赁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分析了说明信用的概念及其产生,高利贷信用,现代信用及作用,现代信用形式等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都是货币银行学的基本要素——信用范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一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逻辑的和历史的两条线索阐明了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关系,介绍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高利贷信用,重点阐述了在现代信用经济中,信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可能出现的泡沫经济;同时,还介绍了现代信用的五种形式 思考题: 1、信用的含义、产生及采用的形式是什么? 2、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利息与利息率,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了利息的概念、来源和本质,利息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类别,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基本概念,利息 利率 收益资本化 基准利率 差别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官方利率 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重点问题,1、利息的含义、来源、与本质; 4、现代经济发展中信用有什么作用? 2、利息的分类标准与类别; 3、我国利率决定与影响的主要因素; 4、 利率的含义及作为经济杠杆的功能; 5、 利率的作用以及发挥利率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第一节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一、利息的概念 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与条件 二、利息的来源 考察利息的本质,必须结合其来源进行分析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利息的来源不同,反映的经济关系也不同:,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高利贷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高利贷的利息来源于奴隶或小生产者的剩劳动甚至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体现了高利贷者和奴隶主、封建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们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3、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社会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三、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民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从而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化”规律的作用会不断扩大与深化。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一、利率及其两种计算方法 利率的概念:利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它体现着借贷资本增殖的程度 利率计算有两种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二、利率的种类,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二)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三)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四)按照利率的作用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五)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六)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一、利率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本质出发,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零和平均利润之间波动 在上述区间里,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利润在借贷双方之间分配的比例,这个比例主要由资本供求关系及竞争决定一、利率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本质出发,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零和平均利润之间波动 在上述区间里,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利润在借贷双方之间分配的比例,这个比例主要由资本供求关系及竞争决定二、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一)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税收等 (二)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的实施对利率的影响 (三)制度因素:主要是利率管制程度三、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一)利润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二 )资金的供求状况在我国,利率水平的高低仍取决于资金的供求,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反则反之 (三)物价变动的幅度物价变动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国际的经济环境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如资金流出,会减少国内资金供给,要制约其大量流出,就必须提高利率 (五)政策因素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要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一、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