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90795713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7.0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0卜 OOZ8SHMSBSK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我厂生产的各种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动力配电箱、 起动箱及控制保护屏的二次配线2. 材料:2.1 导 线 : 一 般 采 用 单 股 或 多 股 绝 缘 塑 料 铜 芯 线 其 截 面 和 颜 色 要 符 JB/DQ6141/2/3-86 和 GB2681-81 的要求辅助回路采用最小截面积 BV 导线不小于1.5mm2的铜芯黑色绝缘导线;连接低电压小电流(交流或直流电 流小于1A,电压小于50V)的电子电路,允许选用更小截面的绝缘导线专 用计量柜应分色,电流回路4mm2、电压回路2.5mm2,其他回路1.5mm22.2 BVR 导线,适用于柜体、箱架至门及其活动部位2.3 辅助材料为:白色塑料 3.5mmE 型套管、各种规格橡皮圈、夹线板、行线夹、 塑料捆扎带、塑料螺旋管、胶带纸、铜制裸压接头、紧固件等3. 工具: 尖嘴钳、斜嘴钳、剥皮钳、扁嘴钳、剪刀、电烙铁、螺丝刀、冷压接钳、套 筒扳手、活扳手、电工刀及万用表等4. 配线的原则:装置、单元配线基本上有方线束、矩形线束、圆线束,横平竖直走线,另一种走线槽行线装置配线所用的交流电源线,直流主回路及高电平(110V及以上) 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V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 分,同一工程中各台装置内所选用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易受干扰的导线(如:检测 元件的信号回路线,放大器的输入导线,可控硅控制极引线等),应采取有效的防 干扰措施(如采用绝缘的屏蔽电缆、屏蔽线、双绞线),这些要求在接线图上予以 具体说明5. 配线工艺过程与要求:工艺过程:备图j备料j按图样要求核对电器元件位置和型号规格j填写粘 贴不干胶元件位置符号牌-白色塑料3.5mm型套管标号(线号)-下线-接线- 捆轧整理j自检j交检5.1 准备工作5.1.1 看清图样及材料明细表和技术要求5.1.2 按图样要求,领取各种规格导线及辅助材料5.1.3 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异形套管,并按图样要求及配线先后次序套标号5.1.4 按图样要求,对元件安装位置和型号规格5.1.5 按图样要求,在元件明显位置,粘贴元件符号牌5.2 下线5.2.1 下线前应根据装置的结构形式、元件的安装位置,确定线束的走向及线束 的固定方法、安装走线槽,必要时加装固定线束的支持架,控制台面板背面 采用双面胶带粘结走线槽5.2.2 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设备,一次线和二次线应分开走线, 尽可能分别在 一侧走线5.2.3 过门线一律采用 BVR 软线,下线长度应使门打开到极限位置不受拉力影响 见图 1。

      5.2.4 插件,采用软连接的插头座,下线长度应保证插拨的长度,单面检修的插 件应保证拔出插件的长度5.2.5 大批量的产品,可先接一台产品,然后解开线束实测每根导线长度,编出 导线长度表,再根据生产台数统计出各种长度的导线数量,一次下好线,并 在下好的导线端上拴上一硬纸片,写下该导线的标记5.2.6 小批量产品,在确定走线方案后,实测一根导线长度,下齐全部数量导线 并检硬纸片,写上该导线的标记号5.2.7 单台产品确定走线方案后,实测一根下一根,一端与元件接线端子接牢, 套上该导线的接线标号5.3 接线、行线要求:5.3.1 行线方式有完全用走线槽行线,走线槽及成束捆扎混合行线,成束捆扎行线5.3.1.1 如果采用成束敷设,要求排列整齐美观,线束要以适当距离安装支持固 定,被金属支持件夹紧部分的导线要用绝缘布缠绕 4—5 层再进行夹紧,线束 间隔适当距离用塑料扎带捆扎,捆扎距离一般在 40-60mm 左右,当线束需 要转弯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束直径的 3 倍5.3.1.2 绝缘导线不允许直接在导电部件上敷设,线束应固定在骨架或导线支架 上5.3.1.3 将线束自上而下放好,然后分路,以上下笔直的线路放在外档,有上下 曲折(弯头)的线路顺次序放入内档。

      线束不能紧贴金属表面必须腾空 3— 5mm5.3.1.4 分路部分,将可连接的一端接好,弯头处弯成圆角 (弯曲半径,不小于 线径或线束直径的 3 倍)横直行走5.3.1.5 分路部分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按水平居中, 向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 到继电器接线端的每根导线就略带圆弧状连接.同柜、屏内所接的各种继电 器,其接线元弧,应力求一致.见图25.3.1.6 分路部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方法布置见图 35.3.1.8 分路部分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 横向对称行走,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见图 5-1、5-2、 5-3、5-4图5-2图5-4图5-35.3.2 过门线当有过门线时,线束两端要用支持件压紧,近门线束的中间一般不要捆扎,可用螺旋管,根据走线方位一般变成U型或S型当门关闭时,线束不得叠死, 并和附近元件保持安全距离5.3.3 二次线均应使用剥皮钳剥削绝缘层,钳口与线径要配合得当,不得损伤 导线,两点间的连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即始端和终端为同一根导线5.3.4 0.35-50mm2 导线与螺钉紧固的电接点时,均根据根据螺钉规格选用适当的端头压接(当电接点两边没有挡板时,必须选用O型端头)。

      5.3.5 25mm2 及以下的导线在与要求焊接方式连接的电接点时,可采用焊接方式焊接方式:绝缘导线去掉绝缘层后,导线的表面应处理干静,涂焊锡膏后搪锡, 再与电接点焊接,但电烙铁的温度不能低于250工,焊锡要适量,掌握好焊接时 间(2—5S),焊后焊接处要光亮、平滑、无假焊、冷焊现象5.3.6 BVR 导线去掉绝缘层后,应加以绞紧.不得有断股5.3.7 BV 导线去掉绝缘层后,导线的表面不得有损伤痕迹5.3.8 在强电回路中,当导线与发热元件连接时(如电阻等),导线应剥去 40mm以上的绝缘层,套耐热瓷珠再进行连接5.3.9 导线标号,根据图样标注,其接点号、端子标号的方向按标号所处方位而a图6定,一般原则为:水平从左--右,垂直由下向上,以图 6供参考5.3.10 由一次母线引出二次线时,必须用专用接线片连接5.3.11 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必须加装绝缘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线束距离发热元件应符合规定5.3.12 当元件本身带有引出线接入电路时,如果原来的引线,不够长应以端子进行过度,不得悬空连接5.3.13 同一接点最多只允许接入两根导线,并在二根导线之问垫上一个垫圈5.4 产品上所用的端子,应根据图样要求,标注序号以及接点号或回路标号。

      5.5 产品上所装单元和元件板后的相对位置,紧固或粘贴符号牌,标注代号要求 字迹清晰整齐,字体统—,大小匀称并不得被线束遮挡5.6 二次回路的导线配制,应整齐美观,横平竖直,并保持导线清洁5.7 连接导线用的螺丝及元件的紧固件,必须经过表面处理并符合要求5.8 接线完工的产品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和整理,包括一次接线是否完整, 所有紧固处的螺钉紧固件是否都紧固和齐全,焊点是否牢固,清除夹持在导 线中的断线头,焊锡渣等残物,并要注意工具及零件、材料有否遗忘在产品 内,自检后再交检6. 导线的选择:根据技术条件规定,设备中控制回路导线截面按规定的载流量选择,但考虑到机械强度的需要,一般应采用截面:高压开关柜为1.5—2. 5mm2的铜绝缘 导线,低压柜为1.0—1. 5mm2的铜绝缘导线对于电流很小的电路(如电子逻 辑电路或类似的低电平v信号〉电路)导线的最小截面不得小于0 . 2mm2在可 能受到弯曲的地方(如拒门上的电器引至拒体内部的跨越线)和可活动的地方,只 准许采用多芯铜绝缘线,配线过程中不得损伤导线具体规格、技术要求见附录 A7. 安装导线颜色的选择:7.1 依导线颜色标志电路时:7.1.1 黑色:装置和设备的内部配线;7.1.2 棕色:直流电路的正极;7.1.3 红色:三相电路的 C 相; 半导体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或可控硅管的阴极。

      7.1.4 绿色:三相电路的 B 相;7.1.5 黄色:三相电路的 A 相,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极、可控硅管和双向可控硅管 的控制极7.1.6 蓝色:直流电路的负极;半导体三极管的发射极;半导体二极管、整流二 极管或可控硅管的阳极7.1.7 淡蓝色: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直流电路的接地中线7.1.8 白色: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无指定用色的半导体电路7.1.9 黄绿双色(每种色宽约 15—100mm 交替贴接):安全用的接地线7.1.10 红、黄色并行:用双芯导线或双根交线连接的交流电路7.2 依电路选择导线颜色时:7.2.1 交流三相电路的 A 相:黄色B 相:绿色C 相:红色导线的中性线:淡蓝色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7.2.2 用双芯线或双根弱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7.2.3 直流电路的正极:棕色;负极:蓝色接地中线:淡蓝色7.2.4 半导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红色基极:黄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