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静安区、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化学试题.doc
8页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化学学科 (本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2014.0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含20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青铜中所含铜的元素符号是A.Cu B. Ca C.Hg D. Fe2.生活中见到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A.医用酒精 B.干冰 C.清新空气 D.加碘食盐3.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4.我们熟悉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5.PM2.5是可入肺颗粒物,为降低PM2.5的含量,应该提倡A.露天焚烧秸秆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直接燃烧煤炭 D.大量使用燃油汽车6.ClO2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1 C.+2 D.+47.固体碘受热升华,关于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体积变小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质量变大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8.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反应为SO2 + 2CO 2X + S,则X化学式是A.CO2 B.C C.CS2 D.COS9. 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A.2C2H2 +5O22H2O+4CO2 B.H2CO3 H2O+CO2↑C.4P+5O22P2O5 D.2H2O 2H2↑+O2↑ 10.以下化学符号里的“3”,表示分子个数的是A.3H B.NH3 C.3H2 D.O3 11.蜡烛成分之一化学式为C20H42,关于该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化合物 B.该物质是由20个碳原子和42个氢原子构成 C.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0∶2112.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13.右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技术条件HCl含量 36.0%~38.0%外观 合格A.氯元素含量 B.溶质溶解度C.溶质的式量 D.溶质质量分数14.“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个NO2分子的质量是46 g B.1mol NO2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C.lmol NO2含有3mol原子 D.NO2的摩尔质量是4615.以下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检验氢气的纯度C.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16.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CaO(CaCO3):高温煅烧C.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1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相同原子只能构成同种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18.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很重要性。
以下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B.“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D.“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19.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黑色固体B.向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吹气,紫色石蕊变蓝色C.向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少量水,粉末由蓝色变白色D.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回澄清20.在CO、CO2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该混合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5g B.10g C.15g D.20g二.填空题(本题含5题,共34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21.现有氧气、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食盐等八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① 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是 (1) ; ② 最常用的溶剂是 (2) ;③ 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料是 (3) ; ④ 导致酸雨的气体是 (4) ;⑤ 能与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5) 。
22.碳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物质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物质用途金刚石切割玻璃石墨作电极活性炭净水对应特性硬度大 (6) (7) ② 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这些物质互称为碳元素的 (8) ③ 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9)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10)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④ 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11)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最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13) 1 g物质完全燃烧甲烷 碳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 g2.753.67放出的热量 / kJ563223.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通过化学学习之后,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① 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即水是由 (14) 元素组成的;② 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微粒是 (15) (填A、B、C、D字母序号);A. B. C. D. ③ 认识了用实验测定物质元素组成方法化学家卡文迪什做的关于水的组成实验原理如下:2H2+O22H2O,请你从宏观角度描述该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 (16) ;从微观角度,结合化学方程式,用②中微粒模型图示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 (17) 反应物生成物24.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问题:温度(℃)1020406080KNO320.931.663.9110169NaCl35.83636.637.338.4① 10℃时,KNO3 溶解度是 (18) g/100g水② 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19) ③ 40℃时,将70gKNO3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20) g④ 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通过 (21)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⑤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 (22) ⑥ 向20mL水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右图: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数据回答:A、B、C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23)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24) 当x = (25)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25.采用适当的试剂,可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中获得高纯度CaCO3,其流程如下:① 流程图中进行的操作1、操作2的名称是 (26) ;② 写出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27)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8) ③ 该流程图所示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29) ,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 ④ 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1) (填“化学式”)三.简答题(本题含3题,共26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26.小敏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① 实验台前有如下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1) ,B (2) 。
小敏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 (3) ;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② 下表是小敏实验时的主要步骤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 (5) (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 (6) 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7) (填字母序号)实验步骤a.制备气体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相关实验装置③ 利用上述装置另选药品,也能完成二氧化碳气体制备,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8) ④ 右图甲装置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甲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9) 27.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A处通入无色气体(可能是H2、CO或CO2);B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可能是CuO或C),C处试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① 根据要求完成下表填写:序号探究实验简答Ⅰ若为H2与CuO的反应B处玻璃管观察到现象: (10) 。
Ⅱ若为CO与CuO的反应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12) Ⅲ若为CO2与C 的反应(B处换成酒精喷灯加热)B处的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最后消失,D处观察到有 (13) 色的火焰② 探究实验Ⅰ通过B处的现象只能确定一种产物是铜,为了进一步确定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