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古道资料.doc
8页徽州古道资料歙县古道资料(摘录安徽地方志)转自行者户外,作者:火毛毛 歙县古代道路多为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因其与“兽蹄鸟迹”相交,故又称为“鸟道”弘治《徽州府志》有“自睦州青溪县界至歙州路皆鸟道萦纡”的记载三国贺齐,出守新都,始凿连岭,以通江浙;隋未汪华,起兵保州,又凿箬(音弱;意竹名,即箬竹,竹叶及箨似芦荻)岭,以通太平;唐代,官邮发达,除一般道路外,还有一种邮路,叫驿路,又称官道北宋时,赴京官道出东门,经界牌岭出境,可至京城开封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门,经昱(音玉,意明天,日光,照耀等)岭出境,可至京城临安 明清时,徽商鼎盛,商运繁忙,取道主要有二:一是水路经新安江船运,可直达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并从建德梅城转港,可至金华、兰溪、衢州一带清代太平县岭北太河开通后,可通长江,改变了全县仅靠浙水转运情况,使“芜湖商贩至徽,为期不过十日”二是陆路,经商贾捐资,陆续修筑,有东至苏杭,西抵四川,南到闽广,北达两京的商运路线但由于歙县在万山中,仍须翻山越岭,方能出入县境黟县古道资料(摘自安徽地方志)转自行者户外,作者:火毛毛 1. 宁(宁国府)池(池州府)古道:由休宁县东亭进入黟县界首,经渔亭、栈阁岭、西递铺、石山、古溪、江村、北庄、际村、卢村、过羊栈岭经榧树下、扁担铺进入太平县界,黟县境内里程40公里。
从扁担铺经太平县岩前司、石埭县大松居、青阳县朱备店至大通和悦州120公里,从扁担铺经泾县、南陵至芜湖150公里 2. 羊栈岭古道:出县城北门经石村、秀里、龙蟠桥,至北庄入宁池古道到扁担铺达太平县界,全长25公里 3. 章岭古道:出县城北门经江柏山、榆村、枧溪、过章岭经章岭脚、石栏杆、宏潭、河家埠、潘田、溪下、浏下至石埭县大河口,全程47.5公里从大河口到芜湖165公里从石栏杆经张扒坑、竹溪、佘溪到太平县郭村15公里 4. 方家岭古道:出县城南门经百户、丰口、程家山、过方家岭经龙岸、大星、主丈、杨家墩、湘口、庙上、美溪口、茅山下、鱼龙岭、东坑、翠林、埠头至石门岭(黟县石埭县交界处),全程58.5公里由石门岭经石埭县可往贵池、安庆从茅山岭经胡家门过箬岭,经祁门县花桥,可往江西从翠林经祁门县雷湖、赤岭口、石埭县可往安庆 5. 西武岭古道:出县城南门,经五里牌、月塘、陈闾、古筑、宏田、关麓,过西武岭至祁门县界,全程11.5公里从西武岭头一经柏溪、双河口至祁门县,一经墙里、花桥至祁门县经祁门县柏溪、大洪岭可至安庆,路长115公里 6. 渔亭古道:出县城郭门,经横冈、石山进宁池古道至渔亭15公里。
由此东经休宁县可至江苏、浙江省;西过楠木岭至祁门县城路长28公里,可到江西、湖南、福建等省;向南经汪村、考川,祁门县高岭脚至休宁县流口31公里;向东南经岩下、霞阜,过排岭经休宁县珰金街可往江西省婺源县清乾隆年间,县人王毂等捐资开通石山以下沿河道路,由石山经浔阳台至栈阁岭,比原来路线缩短2公里 7. 阜岭古道:出县城桃源门经古溪、枫源里,过东文岭,经善禾、潭口、阜岭下至阜岭头(黟县、休宁县交界处)14.5公里从阜岭头经休宁县儒村、高桥、过双岭经歙县冈村至黄山脚(汤口)48公里从善禾经叶村、湖川至休宁县小溪4.5公里 附网上摘得之徽州地区古道古关名词解释若干: 【丛山关】关隘名位于绩溪县扬溪镇北部处于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结合部,因丛山四合,中有通道,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故名此处古为歙、宣两州的界关明、清曾在此垒石为城,上置楼橹,下设铁门,屯兵驻守,以时启闭,有"一夫守关,千人气缩"之势明末,金声、江天一曾率兵扼守此关,清军屡攻不克1933、1936年先后修建芜湖至屯溪公路及京赣铁路,关口被毁当地有村依关为名徽安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从歙县沿徽浮古道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北上,经臂岭、大但、大洪岭至雷湖;转向西北,经琅田、古楼墩至金汉培,入石埭县境;再经横渡、七里、矾滩,沿鸿陵溪北行,过唐家渡,经塔坑、九里冲入贵池县境;经十字路、牌楼、吴田、黄溢至安庆。
全程210公里这条古道,以祁门县境内大洪岭段最为难行明万历年间,祁门县有儒妇郑氏,曾捐银修辟其后之年久失修,洪水冲刷,山崩道塞,石瞪剥蚀,几至断绝交通清道光年间,地方人士捐款整修,凿山平路,改善弯道,加铺石板,路况遂有改观整段岭路上七里下八里,岭头有石碑二块,一刻修路经过及捐款、开支情况;一刻养护道路规定现屯溪至安庆已通公路,古道荒废徽昌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古城至浙江昌化县出歙县南门,东北行,经渔梁、鲍家庄、呈村降、大阜、霞坑、苏村、粑樟里、三阳、星岭关至浙江昌化县,通杭州歙城至星岭关62公里三阳之东,从竹铺至星岭关为高山地带,岭峻路险其余路段,依山傍河,为走廊地带星岭关路段相传为1131年岳飞提兵讨杨么过此而建,元代曾整修这条古道1932年改建为公路 【徽池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安庆府城沿徽州至安庆古道,行至石添唐家渡分路,转向正北,经沟汀、鹪鹩入贵池县境;至虎子渡,沿秋浦河,指北偏西,顺流直下,经高但、殷家汇转向东北行至贵池城全程200公里徽浮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县从歙县城西行,经棠樾、唐模至潜口,转向西南,经塘贝,跨丰乐水,过塘坞,至休宁徽光,经万安至休宁县城;出休宁县西门西行,经夹溪桥、川湖街、蓝渡、岩脚至界首,过界首至至黟县渔亭;由渔亭西行,经楠木岭至祁门县的横路头、再西行,经金字牌、洪村至祁门县城;由祁门县城再西行,经新岭、小路口、石坑、大北埠、罗村铺至闪里;由闪里南下直趋浮梁县城,全程200公里。
潜口至塘坞10公里,路宽之至3尺,石板路面;徽光至休宁县城10公里,路宽7尺,其路中为石板路面,宽1.5尺;休宁县城至渔亭28公里,蓝渡桥南沿横江至岩脚段古道尚存,路宽7.5尺,路中石板路面宽1.2尺;渔亭至祁门县城27公里;祁门县城至浮梁县城125公里徽浮古道横贯徽州西部,是古代驿道现在这条路的大部分路段为慈张公路所利用徽泾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泾县出歙县城向东北行;经吴山铺、牌头、新管、上新入绩溪县境;经临溪、雄路至绩溪县城;从绩溪县城向西北行,经高村、翠岭、镇头、浩寨至分界山(绩溪、旌德县界);过分界山,经七里铺至旌德县城;由旌德县城再向西北行,经新桥、柳山铺、高口铺、三溪铺至浙溪入泾县境;再北上,经榔桥至泾县城全程94公里歙绩段30公里,道路平坦,路宽6至9尺,修建慈张公路时被利用绩溪县城至旌德县城段古代设有驿铺,自唐至清,为官员往来宣州、徽州的官道之一其间,翠岭段陡峻难行宋代在翠岭设立关寨,名"翠岭关",1555年在关头重建城蝶,为军事要塞清康熙年间,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攻绩溪,翠岭一带是两军争夺的战场宋王安石为江东提刑时,由江西经徽州赴宁国府,经过此道,有"夜过翠岭月明中"诗句。
清人施润章亦有《过晕岭》诗:"崇冈郁峻脂,鸟道绕山腹仰探白日短,俯瞰阴霞伏鱼贯渡行人,马瘦艰踝囹春晴多好风,吹我岩壑绿农耕岭上云,妇饭溪中犊羁心旷登陈,瘠土见风俗华阳灵迹闪,杖策寻石屋 50年代,镇头以北,沿古道走向建成绩溪至旌德公路,翬岭古道已少行人徽开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出歙县城西门,过太平桥西南行,沿丰乐水直上,绕过圣僧庵,经七里头、冷水铺、梅村至岩寺;自岩寺向南行,经于村至莫墩,转向西南行,进入屯溪;由屯溪再甫行,经阳湖、临溪、汉口至珍源(古为休宁、开化县界),再前行,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屯溪至开化段为石板路面,现在大部分路段为屯开公路所利用徽宁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宁国县沿徽径古道至绩溪县城,由绩溪县城向东北行14公里至丛山关,出关入宁国县境再向东北行,经金沙、三十八号桥至宁国县城此道古代设有驿铺,是官员往来徽州的官道之一明程敏政由京城返乡,经此道过丛山关,曾赋诗:"江南江北路迢迢,马上朱颜觉渐调今日故乡初入眼,丛山关下巧溪桥"此道现为慈张公路所利用徽青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青阳县出歙县北门,西北行,过万年桥,经富惕至许村;由许村北上,经五猖庙、茅舍、茶但至窘岭关;过菩岭,入太平县境,至上岭脚,经谭家桥、感样里、迄溪、马兰地、三口至仙源;西行至甘棠,转向西北,经秧溪河至广阳,广阳北上直通青阳县城。
此路多为石板道,石面光滑,路宽3至6尺徽婺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婺源县自歙县至屯溪,从屯溪起,向西南行,经黎阳、高枧、瑶溪、新村、霞阜、龙湾至五城;转向南,经山斗、于金担、官铺街、黄土岭、下但,出休宁县界,前行通婺源县瑶溪至五城段古道仍存,石板路面其余路段多为公路利用古时,此道为婺源和徽州的联系孔道,婺源茶叶由人力通过此道挑运至休宁龙湾,然后由水路或陆路运屯溪;由屯溪运去食盐、布匹、粮食和其它日用品休宁西南部的茶叶及其它土产,也大部分由此道运至屯溪交流 "【江南第一关】关隘名又名逍遥岩位于绩溪县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乃徽州至杭州古道要隘危岩陡绝,南北夹峙,上多怪石,下临深渊1257年绩溪县人胡旦,随山势开凿瞪道,以便行旅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间曾重修从关脚至隘口瞪道约1400余阶,部分绝壁嵌入2米长花岗岩石条,筑成瞪道关门由四根巨大石条横架在天然石住上构成东西两媚分别镌有"徽杭锁钥"和"江南第一关"字样关东施茶亭旁岩石上,刻有记古道小史碑文关名为明胡宗宪所取旌浙古道】古道名由旌德县城至浙江临安的浙西田从旌德县城东南行至白沙,入绩溪县境;再向东南行,经尚田、板桥、扬溪源至扬溪,转向东,经石门、伏岭、祝山村至"江南第一关"出关经浙岭至县界岭脚下,过岭脚下至浙江临安县浙西田,再前行接杭徽大道,此道横贯绩溪东西,沟通旌德;古时旌德的粮食外运及日用百货内调,多由此道。
扬溪源路段长7.5公里,沿扬之河走向,在山腰间婉蜒伸履,山高林密,道路险峻:"江南第一关"处绩溪县东北逍遥岩,为深山峡谷地带;逍遥水奔腾直下,山沟中多深潭怪石,两岸奇峰陡峭此道始辟于宋,历代维修,逍遥岩上至今仍存宋宝柏年间的筑路碑文此段凿通之前,绩溪人赴杭州,须绕道歙县逍遥岩凿通后,由此至杭州,比走歙县路程缩短60公里,至今仍为逍遥山区进出孔道举根关】关隘名位于石台县甘爵村东南5公里举根岭口建于清以前,清咸丰年间曾国藩军队为抵御石达开部的太平军,曾重修此关关隘高3.50米,长30多米,城墙厚5米,全用石板砌成城门宽1.5米,高2米,原有铁皮城门,今无存关内尚存"玉泉亭"石门额一块,涸井一口现为石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掘珠渡】古渡名位于石台县城东1公里;处鸿陵溪中游为当地村民来往之渡,由此过渡为石台县城至蓬莱仙洞之捷径箬峪类】关隘名位于歙县城北约30公里处是歙县北面交通路线的控制点,为"府治"屏障,海拔998米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关东20米处,有关帝庙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屋顶已毁,仅存四壁关岭处,原有楼房数槛,备行人住宿,现已无存出关日,北通太平县(今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
关居四县之会冲休淳古道】古道名由休宁县城至浙江淳安县城从休宁县城起,东行至屯溪;入歙县境,经莫墩、王村、森村、黄备、小洲、小川,折向东南至街口,越界前行经淳安县威坪至淳安县城全程90公里此路宽3至4.5尺,大部分是石板路面,间有石子路面为休宁、屯溪、王村等地商旅至淳安的要道休宁至淳安虽有新安江通航,但滩多、流急,船行滞缓,远不如陆路便捷30年代,屯溪至亘墩段为芜湖至屯溪公路所取代;莫墩至王村、黄备段,50年代改建为公路;小洲至小川段改建为板车道休龙古道】古道名由休宁县城至浙江遂安县龙山街从休宁县城至屯溪,东南行,经欲县横关、呈田、石门、啸天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