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doc
5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襄阳市23中陈涛内容提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已全面展开要进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多媒体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好多知识变得具体化、动态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速化、人文化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得更快、更多、更好,能够迈着轻松愉快的步伐进入数学王国的大门关键词:多媒体 直观 运动 有形 简明《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时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的使用为基本手段,以网络技术为前瞻教师应用计算机技术所创造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集直观图像、鲜明色彩、逼真音响和网络技术为一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
学生在学习时,作到眼、耳、手、脑并用,同时调动了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在教学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具体化、清晰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更活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数学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下面是自己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里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重复、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内容抽象和枯燥,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才能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很难透彻理解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这句话,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等,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然后通过观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认识加强了,理解得非常透彻 二、化静止为运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做了一个试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试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用动态图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的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连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以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如“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自小学至初中一直是应用题中的难点,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屏幕上首先出现了A、B两间小房子,一人骑自行车自A出发向B行进,一会儿,又一人骑摩托车自A出发追赶前面的人,伴随着摩托车的“突突声”,终于他们同时到达B地,此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A、B两地相距30公里,甲骑自行车从A往B出发45分钟后,乙骑摩托车也由A 往B,结果两人同时到达 B地,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倍,求两人的速度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弄清了题意,画出线路图,并正确列出方程,比教师的任何解释都有说服力在此情况下还可设计几个变换条件的类型题,学生都能通过动态演示和直观线路图解决,难点被突破了,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三、化繁琐为简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确率,使繁琐的教学过程简单化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及时做出反应,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棒!”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话语;若答错了,会出现小孩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有力的声音鼓励“动动脑筋,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让学生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
通过及时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求知欲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高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简单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给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只需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四、化无形为有形,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初中数学理性知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如:“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多媒体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凸显出“轨迹”与“点的集合”的密切关系。
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于观察、比较、分析实实在在的把握住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节,学生对于圆锥的高和轴剖面图是没有认识的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圆锥体,再从顶端把圆锥体平均切成两块,将圆锥体的新切面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清楚地看到圆锥的轴剖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最后,两个新切面慢慢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锥体,让学生明白了圆锥的高、轴剖面是用眼睛看不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无形”化“有形”,使学习内容更加形象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化无形为有形、化繁琐为简明,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还能用手操作,参与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合理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多、更好,轻松愉快地迈进了数学王国的大门但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实质上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让多媒体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