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人员业绩考核办法(修订).doc
5页教学人员业绩考核办法(讨论稿)一、 指导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先导,全面实施新课程,建立科学合理、客 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 评价原则以“增值评价法”为依据,考核评价以全面性、科学性、导向 性、激励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 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结果为主本考核办法包括两大部分: 教学质量40分,教学常规30分,总分70分三、 考核对象全体教学人员四、 考核办法(一)教学质量考评办法(40分)教学质量考评以“增值法”评价为主,通过核算“进步率值” 对科任教师、班级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1. 以学生高中升学考试成绩全年级排名为基准名次,中考成绩 个别科目如果没有成绩排名,文科科目则以语文成绩排名为基准名 次,理科科目则以数学成绩排名为基准名次高三复读学生以当年 高考成绩排名为基准名次,若文、理综合各科目未分开,则以文、 理综合成绩排名为基准名次2. 学生分科后按文、理科以中考成绩重新排名作为基准名次3. 复学、插转、借读学生以该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排名为基准, 直接排入高一新生中考排名中,作为该生的基准名次。
4. 高三学生评价由教导处统一组织的考试为依据,每年安排两 次,分别安排在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五月份5.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每次考试成縯排名都与高中升学考试成縯 排名进行比较,以班级为单位,只核算进步学生人数,计算进步率 值进步率值核算方法:各学科进步率值=各学科进步人数/本班 学生总人数;班级进步率值=学生综合成绩进步人数/本班学生总6. 积分办法1) 按照考核年度计算科任教师的平均进步率值,将每次进步率 值相加,除以考试次数,即为平均进步率值2) 科任教师任教几个班级将每个班级的进步率值进行相加,然 后除以所带班级数,则为最终所得进步率值3) 将所有科任教师所得的进步率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赋分,排 名第一的科任教师教学质量得分40分,每递减一个名次减0. 05分例如,如果有100名科任教师参加考核,则第一名得40分,最后 一名得35分)(二)教学常规考评办法(30分)1.备课(4分)按照《镇原中学教师教案考核办法》和《镇原中学教师集体备 课考评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备课每少1课时,扣0.2分,质量视 情况酌情扣0.1—0.5分,考核采取随时听课检查、期中、期末检查 相结合2. 作业布置、批改(4分)按照《镇原中学作业考核办法》执行。
检查时每少一次扣0.1 分(作文每少一次扣0. 4分),作业质量视情况扣0. 1—0. 5分3. 课堂教学(4分)由备课组全体成员依据《新课程评价标准》听课、评课量化打 分,每期至少听一次课4. 教研教改(3分)1) 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有教研计划、教研总结、教 研活动记录记1分2) 每学年听课、评课20节,有记录、有改进建议等记1分3) 积极参加学科类课题研究、实验,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省 级以上2分,市级1.5分,县效1分,校效0. 5分4) 优质课、公开课、电教录像课、德育研讨会、教研教改交流 会、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获省级奖的记2分、市级1.5分、县级1 分、校级0. 5分5) 教师在县效和校效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分别记1分和0. 5分以上均以获奖获奖证书或杂志报刊原件为依据,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5. 学生民主测评(3分)教导处组织学情调查,由学生给科任教师评价打分6. 学分认定(3分)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期《学分认定手册》、《学习过程表现记 录卡》的得满分;未能按时交回的每次扣0.5分;所填表册未按照 要求填写的每次扣1分7. 综合实践活动(3分)1) 研究性学习(2分)能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研究性课题得满分,未能按时结题或 完成质量较差者扣1分。
2) 社会实践活动(0.5分)各班主任能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按时认真填写完成 《社会实践记录卡》、《社会实践评分表》的得满分,未按时填写完 成的每次扣0. 3分3) 社区服务活动(0.5分)各班主任能指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按时认真填写完成 《社区服务记录卡》、《社区服务评分表》的得满分,未按时填写完 成的每次扣0. 3分8. 校本课程研发与开设(3分)1) 能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独立承担校本教材研发和开设加1-2 分2) 能按时上交《校本课程学习过程表现记录》、《学分认定》表 册加1分否则扣0. 5分9. 教师专业发展(3分)1) 能够按时积极参加有关培训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缺席 且承担相关任务的教师得满分2) 无故缺席每次扣1分3) 迟到、早退累计三次扣0.5分;超过三次扣1分4) 活动过程中能积极参加交流发言的教师一次加0. 5分5) 活动过程中能承担教学实践汇报课的教师一次加0.5分6) 能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反思的教师依据实际情况 加0. 5-1分7) 无有关新课程读书笔记、读书随笔或心得体会累计两次扣0. 3 分;超过两次扣0.5分说明:1. 科任教师、班级核算进步率值保留四位小数。
2. 高三级不考核学分认定、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研发和开 设,将备课、作业布置、批改、课堂教学分值按7分进行考核3. 备课、作业布置、批改、课堂教学由教导处、年级组共同进 行考核,教导处占60%,年级组占40%4. 教学人员业绩考核中教研教改、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 校本课程研发与开设、教学专业发展由教科室考核,其它项目由教 导处考核5. 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研发与开设中考勤按上课考核,不再 重复考核6. 每个项目中,扣分项累计超过该项总分时该项计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