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SSD管理制度标牌.doc
5页一、 标牌尺寸:标牌内容:1、污物传递窗口 2、冲洗池(流动水) 3、洗涤池(酶:水=1:250 ) 4、漂洗池(流动水≤40℃)5、终末漂洗(蒸馏水) 6、洁具间7、制水间 8、灭菌间 9、器械检查打包台 10、敷料检查打包台 11、无菌物品存放间 12、无菌物品发放窗口 13、一次性物品存放间 14、一次性物品发放窗口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设备类别 物品类别 灭菌温度 所需最短时间 灭菌压力敷 料 121℃ 30min 102.9kpa器 械 121℃ 20min 102.9kpa下排气式 器械、敷料 132~134℃ 40min 205.8kpa物品手工清洗四步方法一、清洗方法:1、冲洗: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残留的血迹、组织等有机物2、洗涤:冲洗后,应用酶清洁剂浸泡后刷洗、擦洗 (将器械完全打开,浸泡在中性酶清洗剂中 2—5 分钟,配置比:手工洗 1:200—300,多酶清洗剂需一洗一换并记录)3、漂洗:洗涤后,再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
4、终末漂洗:应用蒸馏水进行冲洗二、清洗注意事项1、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 15—30℃,应≤40℃2、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洗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3、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容胶4、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的部分应拆开后冲洗5、不应使用钢丝球类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6、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污物洗涤工作间(去污区)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供应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2、进入污物洗涤工作间(去污区)应更换室内专用工作衣、帽、鞋进行污物洗涤时,应做好个人职业防护措施,穿戴防水围裙、护袖、胶鞋、护眼罩等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3、回收工作:临床科室使用后的物品应放置在科室污染物专用的密封容器中(若器械血迹较多,应立即用纱布擦拭或冲洗干净后在放入染物专用的密封容器中) ,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在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清点、核查并记录4、分类工作:认真做好对回收的污染器械进行分类,确保污染的医疗器械得到正确、有效的清洗和消毒5、清洗工作:清洗是有效去除物体表面附着的污物(血液、粘液、组织、蛋白质)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应严格遵守手工清洗四步法流程。
6、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并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存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制度1 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应洗手.更衣.戴帽 . 戴口罩、着装整齐规范,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2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物品检查与包装灭菌操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 确保工作准确无误.3 根据敷料使用情况 ,合理准备储存量,保证供应,避免浪费.4 敷料室和手套室供制作各类敷料和手套, 5 严禁一切与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该区;该区使用车辆不得随意出入,必须进入者需进行处理后方能进入该区;保持该区清洁干净.6 消毒灭菌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7 工作结束后 ,做好登记.环境整理和安全检查 .8 其他则按照消毒供应中心一般工作制度执行.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制度1、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换鞋、戴帽、口罩着专用服装,注意手的卫生3、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增强无菌观念4、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1) 使用棉布类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 7 天;(2) 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灭菌包有效期为 6 个月;(3)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有效期为 6 个月(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5、该区专放已灭菌的物品,严禁一切未灭菌的物品进入该区6、凡发出的灭菌包,即使未使用过,一律不得再放回该区7、各类常规物品和抢救物品应保持一定基数,认真清点、及时补充、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保证随时供应8、从库房领取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均需先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该区9、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做好环境消毒和登记10、其他按消毒供应室一般工作制度执行 .无菌物品的封包要求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颜色变化的可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纸袋等密封包装器密封宽度≥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 ≥2.5cm 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封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消毒供应室查对管理制度1. 回收物品时 ,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 , 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2. 配置各种消毒液 ,清洗液时 ,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 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 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3. 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 ,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 ),灭菌日期 ,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 ,正确, 包的体积,重量, 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能封包.4. 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 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缺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6. 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暴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穿戴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防刺伤3、清洗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 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6. 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7. 工作区域禁止吸烟 ,易燃物品远离火源 ,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供应室布局应按去污区;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3、严格划分去污区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 ,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4、分别设置污染 .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 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5、下送设备和下收设备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装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7、各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空气照射消毒一次,台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每日擦拭1—2 次9. 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无菌物品做到:“包包监测,锅锅监测”灭菌器的灭菌质量应做到每周进行生物检测一次3. 每季度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监测4. 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5. 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空针、输液器、分装袋等,每一批号的进货应要求厂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 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消毒供应室应设专人管理.2、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上卫生或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国务院(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接收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认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债、霉变、潮湿;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灭菌标示和失效期,检查后建帐登记,每批产品需由生产厂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并加盖生产厂家红色公章4、要求有计划申购,不可积压太多太久,储存于专用库房内,放置在距地面大于等于 20cm.距墙壁 5 cm、距天花板 50 cm 的货架上,室内保持洁净、阴凉、干燥、通风,每日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5、建立质量登记本,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详细登记时间、种类、事件经过、结果,涉及产品单位、批号、汇报护士长和相关部门;及时封存取样送检,不得擅自处理6、做好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