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按章节分】第2章.pdf
38页1 *注意:带有*的知识点不做重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以作了解 第二章 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一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一、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影响因素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1.1949~1978 年:计划经济时期“大一统”的金融体系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 1948 年 12 月 7 日首次发行人民 币 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 合并解放区银行、 没收改组官僚资 本银行、 取缔外国在华金融机构、 改造民族资本金融机构以及在农村发展信用合 作组织等途径实现1952 年 12 月,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后并入中国 人民银行体系 1953~1979 年,我国实行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活动的“大一统”的金融 体系 “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覆盖全国; “一”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是 该时期唯一的银行,它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于一身,集现金中心、结 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统”是指全国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 体制 2.1979~1983 年:多元混合型金融体系 1979 年,恢复设立中国农业银行。
随后,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 中国建设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非 银行金融机构也先后成立 但中国人民银行仍然身兼二职,既承担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信贷储蓄业务,没 有真正成为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使当时的金融体系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 面 3.1984~1993 年: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 融体系逐步形成 2 1984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其原有商业银 行业务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 1985 年全面推行“拨改贷”政策,银行信贷代替财政拨款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 来源此后又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十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至此, 我国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 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 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 作的金融体系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部分地区进行企业发行股票筹资试点1990 年 12 月,上 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标志着股票市场正式运作的开始 1992 年 10 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 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形成并初步发 展。
4.1994~2003 年:逐步改革和完善的市场化金融体系 (1)改革目标 1993 年 11 月,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 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一是要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主要用经济办法调控 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二是现有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三是组建政策性银 行,实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开;四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 (2)改革的具体措施 ①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专门承 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 【小贴士】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具有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或向中 央银行举债运行,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②对国有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造 ③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改革1998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了总行、分行、中心支 行和支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力和责任 ④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1999 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 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⑤银行业与信托业、证券业分离1993 年开始全面整顿金融秩序,规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 业经营1998 年颁布了《证券法》 ,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原则 5.2004~2011 年: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 体系 2003 年 4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分业经营、分业 3 监管”的金融体系得以确立 6.2012 年至今:基本金融制度逐步健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金融体系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 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 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水平 一是基本金融制度逐步健全 股市、 债市、 衍生品和各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 “四梁八柱” 已搭建完成, 市场容量位列世界前茅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业双向开放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此外, 改革开放还促进了 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结构优化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商 品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构成的, 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 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 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1.货币市场 我国货币市场建设始于 1984 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银行间 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在内的统一的货币市场格局 货币市场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 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 管 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 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7 年开始试 运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目前,Shibor 已经成为认可度高、应用广泛的货 币市场基准利率之一 2.债券市场 (1)交易市场 交易场所 子市场 托管和结算机构 场外 银行间市场: 针对机构 (属于批发市场) 中央国债登记公司 银行柜台市场: 针对个人 (属于零售市 场) 一级托管:中央国债登记公司 二级托管:商业银行 场内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 (2)券种 券种 内容 利率债 1.概念:是指直接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或是以政府提供偿债支持为基础而发行 的债券 4 2.价值的影响因素:由于有政府信用背书,正常情况下利率债的信用风险很 小,影响其内在价值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利率或资金的机会成本。
3.广义分类:除国债、地方政府债,还可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票据、国家开 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 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发行的债券 信用债 1.概念:是指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而发行的债券 2.分类: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 (3)我国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①债券市场产品创新丰富, 包括绿色债券创新产品大量涌现, 扶贫债券发行规模和品种增加, 专项债品种增加,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增多 ②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17 年 12 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总部正式成立 ③债券市场扩大开放, 包括建立内地与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债券评级市场对外 开放, “一带一路”主体债券发行, 时隔 13 年重启境外美元国债发行 2017 年 5 月 16 日,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开展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债券通”合作,2017 年 7 月 3 日,“债券通”正式上线试运行 ④信用风险事件有所减少 3.股票市场 (1)历史 1984 年 11 月 18 日,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诞生 1990 年 11 月、1991 年 4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
2005 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2)交易场所 场内 沪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 场外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交易柜台市场 (3)参与主体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群体包括个人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持续提升,但个人投资者参与比例仍然较高各类机 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4)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行 B 股,体现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较早 2002 年引入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 ,后逐步扩大至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 2014 年 11 月 17 日,“沪港通”股票交易正式启动,2016 年 12 月 5 日,“深港通”正 式启动,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 5 2018 年 4 月 11 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 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4.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开放进程、人民币国际化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1994 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 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初步形成了外汇零售和银行间批发 市场相结合,竞价和询价交易方式相补充,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类型外汇交易工具的市 场体系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成为初步具备价格发现、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功能的场所,市 场化程度大为提高 外汇市场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 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黄金市场 (1)市场体系 2002 年 10 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国内黄金市场的正式开放中国 黄金市场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为主体, 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 商 业银行柜台黄金产品共同组成的,层次分明且各有侧重的多元市场体系 (2)特点 ①市场架构比较完整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包含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 多层次体系 ②参与主体类型多样商业银行、产用金企业、期货、证券、信托和各类专业投资公司等是 两大场内市场的参与主体, 另外还包括会员代理客户、 提供客户服务的中间商以及支持类机 构等 ③与实体经济和黄金产业密切关联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建设 一个市场化、统一高效的交易平台,有助于提高交易和生产效率。
④投资与风险分散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各类金融机构和其他非金融机构以及广大投资者均 开始重视参与黄金投资,黄金市场的投资与风险分散功能日益完善 6.商品期货市场 (1)交易所 1990 年 10 月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我国成立了 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 (2)期货品种 商品期货交易品种目前已达到 49 个,主力品种为豆粕、焦炭、铁矿石、天然橡胶、螺 纹钢、黄金、镍、石油沥青、PTA 等,交易品种以工业品商品期货最为活跃,商品交易所则 6 以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为活跃 (3)成长情况 商品期货市场的成交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2017 年末,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已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一大黑色金属期货市场和第二大有色金属期货 市场; 大连商品交易所农产品期货年成交量超过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 成为全球最大 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并保持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地位 (4)监管 我国已形成了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局、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 协会“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协调工作机制与较为完善的期货监管法律体系。
7.金融衍生品市场 (1)历史 2006 年 9 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成为我国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2010 年 4 月 16 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 300 股指期货合约,标志着我国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