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高中数学全套精品教案有三维目标.pdf
5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2 课时)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二、教学重点 :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 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的求法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表面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几何体的侧面展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2)通过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者之间的面积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几何体面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难点: 锥体、台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体积的求法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者之间的体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几何体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的计算;难点: 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1.3.2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1、知识与技能: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所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球有关的面积与体积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公式的应用,了解球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内接与外切关系中边长与半径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的关系进行解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球的有关公式的应用,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二、教学重点: 了解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难点: 应用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2.1.1 平面1、知识与技能: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增强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 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 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并掌握公理4、等角定理 2、过程与方法: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 :异面直线的概念;公理4 及等角定理 难点: 异面直线定义的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熟记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会用平移转换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过程与方法:借助正方体、长方体这一主要载体,以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角的求解及其所蕴含的转化思想与化归方法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范围与计算难点: 空间平移点的选取及解题规范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得出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培养空间问题平面化(降维)的思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 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的证明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得出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培养空间问题平面化(降维)的思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 判定定理的应用,例题的证明。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作用;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二、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理解难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正确运用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体会类比的作用,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二、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理解难点: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正确应用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2)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2、过程与方法 (1)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三垂线定理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准确把握“空间三线”垂直关系的实质;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垂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体会空间线线、线面垂直关系的转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和初步应用难点: 三垂线定理中的垂直关系及证明过程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熟记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会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过程与方法:借助正方体、长方体这一主要载体,以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角的求解及其所蕴含的转化思想与化归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精神,渗透事物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定义、范围与计算。
难点: 角的寻找(垂线)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3)学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难点: 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2)能运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2、过程与方法:从开放性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立体几何复习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为直观,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难点: 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知识与技能: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过程与方法: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难点: 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3.1.2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知识与技能: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