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知识.docx
23页1、乒乓球的“四个意识”1 、 “ 制动 ” 意识 “ 鞭打式发力 ” 指全身的力量从 蹬地、腿部、髋部、腰部、转身、肩部、上臂、前臂 手腕、手指的力量全部在触球瞬间爆发出来,而判断 自己在打球过程中是否达到“鞭打式发力”境界最简便 的方法是看看自己打完球后腰部和腿部是否有酸痛 感,如果没有,那说明你只是在用手臂发力打球,不 是用整个身体在打球,而要想达到“鞭打式发力”境界, 就必须做到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全身发力,二是 要有“制动”意识如果没有“制动”,“鞭打式发力”的效 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制动”意识用在“鞭打式发力” 上就是在触球瞬间你的身体(主要是手腕)突然停止, 就象开车 100 码时突然踩刹车一样,这个时候你才能 最有效地把全身力量加在球上并爆发出来2 “时间”意识你可曾想过尽量在“上升期”击球, 让对方应接不暇,这才能真正发挥你的优势,而同时 你的水平也有一个质的飞跃?谈了这两个意识后,我再说说如何和“发力”意识 “步法”意识完美结合起来1 、“ 发力 ” 意识和“ 制动 ” 意识这两者的结合就不 用我啰嗦了吧?试想,连“发力”都不敢,何须妄谈“制 动”?“鞭打式发力”就更别提了。
2 、“ 步法 ” 意识和“ 时间 ” 意识没有积极有效的跑 动配合,心中“时间”意识再强,你也抢不到那个点, 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其他象侧身就别提了2、“发球”的真谛 日常打球包括比赛,如果能发一手好球,肯定能占 不少便宜所以,不少朋友在发球练习方面花了不少 时间和精力就拿我自己而言:看了不少资料和录像, 也积累了不少理论知识,象什么多摩擦少击打、瞬间 爆发力、用拍头偏下击球、高抛发球、借上腰部力量 等等,但说实话,效果真的不咋样,这几天放假,我 把老瓦的比赛录像找出来好好琢磨一下,总算是真正 悟到“发球”的真谛!老瓦真 TMD 是个天才!这几天看他的比赛录像, 发现他发球很轻松,动作不大,但是效果相当好,而 反思自己,为了追求爆发力,动作往往很大,但是效 果却不尽人意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老瓦的发球,我 恍然大悟,才真正领悟到“发球”的真谛:发球的动作 不能大,大臂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发力说 白了,就是说“力量”来源主要是前臂,而“变化”在于手 腕和手指的运用而我所见到的业余选手发球几乎就 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动作大,不但隐蔽性差,而且球 还不转如果我说到这个份上,有人还没弄明白的话, 我告诉你一个办法来尝试一下: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 部(目的是为了不让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 拍子高过肘部。
如果没效果的话,你砸我鸡蛋!3、“业余”迈向“专业”的 10 个要点3、发球也是一句话:动作要小具体而言就是注重“前臂”、“手腕”、“手指” 和“腰部”的合理运用高质量的发球无非就是“旋转”和“落点”:“旋转”是指又急又转,“落点” 是指长球尽量靠近对方球台端线,短球是指第二跳不出台一般而言, 要想球“转”,球拍触球瞬间应最“薄”、速度最“快”,而长球在己方球台第 一落点靠近底端,短球第一落点则靠近球网发球的动作不能大,大臂 动作小,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手指发力,并用腰部力量控制球的落点好了,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好球的三个注意事项:(1) 发球的“力量”来源于前臂发球只靠前臂发力完全能够满足 发球对“力量”的要求如果用上了“合力”,反而会“物极必反”为了防止 大臂乱动,我的建议是这样:发球时有意识固定肘部(目的是为了不让 大臂有大动作),并保证引拍时拍子高过肘部2) 发球的“旋转变化”来源于手腕和手指3) 发球的“落点控制”来源于腰部力量的运用除了“前臂”、“手 腕”、“手指”的运用外,要想发一手好球,还必须合理运用“腰部力量”: 发球瞬间腰部要有一个“收”的动作,从而保证短球第二跳不出台、长球不出台。
总之一句话:发球要靠“悟”千万别使蛮力或玩花架子4、接发球树立一个意识:抢占先机你可曾想过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对待接发球的态度上有何区别? 我告诉你: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选手多了个“抢占先机”的意识,他是把 接好发球当作赢得“主动”的手段,其重要性和发好球一样都是为了赢得 主动,抢占先机;而业余选手恰恰是缺少了这种意识,他只是简单地认 为接发球“不失误”就行,但是你可曾想过:你如此轻易地主动放弃“抢占 先机”,实际上就是把机会“拱手相让”给了对手,其结果就是从对方发球 一开始你就因为失去了先机而陷入被动,在讲清楚树立“抢占先机”重要 性的前提下,我再谈谈 3 点注意事项:(1) 根据来球情况和自身意图采用多种技术手法接发球,一定要 有“变化”此前拜读过“乒乓小匠”版主的一个帖子,他谈到专业选手在 接发球时“短则摆,长则拉”而大多数业余选手不管来球旋转如何、是 否出台,采取“一招通吃”的办法:搓!当然相对而言“搓”是较稳定的一 种接发球手法,最大好处是不容易失误,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对手完全 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不动脑筋地在那等着你回过来的球,这样一 来何谈“抢占先机”和“”变化?记住一条:让对手怎么难受你就怎么做!(2) 业余选手要想提高水平必须学会“摆短”。
在我看来,“摆短” 是迈向“专业”打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短球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技术 至于如何“摆短”,我个人认为要掌握这么几点:击球时间要早,一般是 在来球的上升期;动作要快,千万不要拖泥带水;根据来球旋转调整拍 型,一般而言短球的旋转不会太强烈,所以处理上旋和不转球时拍型基 本竖立,而下旋球时可稍后仰不管你如何“摆短”,把握的一个原则就 是既别下网,也别冒高有高手提及摆短的最高境界是球在拍面上滑动, 即触球后球在胶皮上从下往上有个“滑动”轨迹(直拍应该是从拍头向拍 柄滑动),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只是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极好的“手 感”实际上好的摆短都是建立在手感好的基础上,为了练习手感,我 个人喜欢这么两个办法:一是对墙练习(横拍,用反面胶皮,直拍拍头 向左横过来用正手胶皮),不是那种离墙几米开外练球,而是球拍离墙 15 至 20厘米象拳击运动员练习快速击打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距离短, 球速快,需要自己控制好拍型和力度,否则颠不了几下球就飞了;二是 把球放在正手胶皮上迅速抖动手腕,保证球不离开胶皮,体会球在胶皮 上“滑动”的感觉3)落点也要有变化摆短”虽然是个不错的处理短球技术,但 是一味地“摆短”就失去了“变化”,所以在“落点”上还得追求变化。
即便是 “搓”,不但可以搓“短”,也可搓“长”嘛5、步法一句话:所有来球都要尽全力去接所有的来球,包括擦网球、擦边球,都要奋力去接当听到这句话 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步法的训练就是这么简单!!!顺便我再补充一句:你现在接不到的球,如果你不努力去尝试接, 那么你“永远”接不到这个球,你的步法也就永远不会长进;而倘若你从 现在开始就坚定信念努力去接,最终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球并不难接,同 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步法在丕知丕觉中已经长进了而这样得来的步 法不同于通过专门训练的步法,因为它更实用,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步 法”!6、重心树立一个意识:用身体(重心)打球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协调性打乒乓球也不光是“手”的动作,而应该是全身的动作,要用身体来 打球,即每一个完整的动作都应包括脚掌、腿、腰、大臂、前臂、手腕、 手指的动作在内而说到“用身体打球”,就必然涉及“重心”问题具体 而言,就是两点:重心低、重心转移不少球友恰恰是缺少“重心”意识 或知道但是领会不到要点,往往是单纯地靠“手”在打球要想突破现有 水平,逐步向“专业”靠拢,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树立“重心”意识吧根据 我个人观点,先从以下五方面入手:(1)准备姿势。
身体“重心”尽量压低,脚后跟稍抬起,重心落在 前脚掌,千万别直愣愣地站着像个“棒槌”似的 “重心”压低之后好处太 多了,不仅瞬间启动速度快,也更容易盯球了2)发球通过观看比赛视频,我发现不少专业选手发球时有个“跺 脚”动作,此前一直以为是个人习惯,但是细细琢磨之后,我才恍然大 悟他们是在利用身体“重心”下压增加击球瞬间的力量和速度!(3)发力发力击球(不管是攻球还是拉球),必须要有“重心 转移”的过程,即身体“重心”从持拍手这一侧转移到非持拍手的过程(4)避免伸手“够”球不少业余选手在打球过程中往往出现伸手“够” 球的动作,而仔细看看专业比赛,选手往往在大角度来球的情况下才迫 不得已采取这种被动动作有球友简单归结为步法不到位,实际这是“重 心”意识不强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是身体先到,重心先到,再出手,而 不是重心停留在原地,单纯靠伸手去“够”球,这样就显得被动,回球质 量也不高5)非持拍手打乒乓球时你的非持拍手也能起到平衡身体重心 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球友在打球过程中非持拍手往往是个摆设, 甚至像个累赘7、盯球和击球时机要点:盯住“两个点”,把握正确击球时机不少球友打球时 “跟着感觉走”,对方的球过来后,想都不用想, 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动作“下意识”地击球。
想想看:自己是否也有这个 “毛病”?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盯球”意识淡漠(当然还可从 更高层次分析是技战术意识不强),从而带来这么两个弊端:击球时机 不正确,无谓失误多;即便回球不失误,但是回球质量差,造成自己后 面的被动具体而言,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盯住“两个点”如果能做到全过程“盯球”当然最好,但是如果 现在还做不到,那么你至少要盯住这两个点:对手球拍触球瞬间;自己 挥拍击球前球的“来势”2)把握正确击球时机我个人认为应注意这么几点(因本人水 平有限,观点不一完全正确):以来球高点期为分界线,“摆短”在高点期之前,即上升期;“攻球”在高点期或上升期;“拉球”在高点期或下降期;“反拉”尽量在上升期或高点期,避免在下降期;“长胶”(其他颗粒胶是否如此,因为没用过,不敢妄言)因胶皮特 性原因,击球时机大多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尽量避免下降期8、反胶要点:要会“打”球下面,我着重就“正手”反胶谈几点体会:(1)要会“打”球不少球友包括初学者一上手就是“弧圈球”,认为 这才是主流打法,平日里也见过不少朋友这样打球:分不清什么时候该 “攻”,什么时候该“拉”,即便来球很高完全可以直接“攻”时也是用“一招 应万招,以不变应万变”的“弧圈球”回击。
“弧圈球”是随着乒乓球运动的 旋转、速度大大提升之后的一个必然趋势,但高质量 “弧圈球”的前提是 你首先要“吃”住球而是否“吃”住球说到底就是你要有“打”球的意识说 了这么多,估计还有朋友觉得不好理解,那么,我建议你采用以下两个 办法试试看:一是把反胶贴上护膜或直接用光板打球,用你原先的动作 来打球,如果发现球“起”不来,说明此前你根本没有“打”的意识,完全 是依靠胶皮本身的“粘性”在“起”球;二是换用涩性套胶,一般而言涩性 套胶的粘性差一些,要想不失误,自然对选手自身的发力要求要更高些, 也就是“打”的意识要更强些记住一点:只有当你真正会“打”球,能“吃”住球,你才能打出“真正” 的弧圈球!(2)发力随着乒乓球运动的速度、旋转的大大提升,自然对选 手的“发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形象地提出了“鞭打式发力”的概念, 意即鞭子甩出去本身没多大威力,但是甩出去后突然“制动”并用力往回 “磴”一下,这个时候击打在物体上的威力是最大的同样道理,发力的 最高境界也是触球瞬间力量最大!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注意这两 个方面:一是要有“用身体打球”的意识,中远台大动作拉攻时必须保证 腿、腰、大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集中形成一个“合力”,至于近台动作 不大的情况下,也必须快速收前臂保证击球的速度和力量;二是要有“制 动”意识,在触球瞬间要像开足马力时速160 码的汽车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