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昆曲音乐与昆曲声腔.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26616775
  • 上传时间:2022-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昆曲音乐与昆曲声腔昆曲绵延至今已有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 界最古老的戏剧形态它把曲词、音乐、舞蹈、美术、表演 融为综合艺术,在明清之际已被称为“雅部”、“正声”,此 后一度称霸剧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官腔”昆曲音乐极具风格特点,它的细腻、委婉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下面就昆曲的音乐及声腔艺术作一些梳理,期望以 此帮助昆曲及传统音乐的爱好者更好地赏析昆曲艺术一、昆曲声腔(一)昆曲的北套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 《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 《杀狗记》等这些传奇由许多“折”组成(三、四十折到 五、六十折不等)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 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 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 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 昆曲按照音乐和声腔的区别,分别北曲和南曲,一个折子在 音乐上分别会根据剧情的需要做出合适的选择北曲没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北曲“端 正好”一套分别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叨叨 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鹤子”、“灵寿仗”、“煞尾” 等曲牌联套组成,主要曲牌为“滚绣球”。

      如《刺虎》中费 贞娥所唱一支便是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则为 “叨叨令”和“快活三”二)昆曲的南套 南曲联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过曲的数量因戏而异,如《牡丹亭?游园》就是由引子“绕 地游”接过曲“步步娇”、“醉扶扫”、“皂罗袍”、“好姐姐” 和“尾声”六支曲子组成惊梦”则由“山坡羊”、“山桃 红”“出对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 “山桃红”、“棉搭絮”、“尾声”等十支曲牌组成南曲联套 组合的形成比北曲更要灵活多变,但乐调的气氛与剧情的发 展在原则上必须保持协调南套组合多样,如《玉簪记?琴挑》共八支曲子,前四 支都是“懒画眉”,后四支都是“朝元歌”,这在北套中是没 有的在南套中,剧中人有独唱、对唱、同唱、众齐唱,而 北套则由主角一人独唱到底南套有引子,一般都是演员干 唱,不带伴奏,如《烂柯山?痴梦》崔氏上场所唱[胡捣练]即 是仍以《痴梦》为例,崔氏做梦,梦见她逼休的丈夫朱买 臣作了会稽太守,而且派人送来凤冠霞帔,此时崔氏所唱[渔 灯儿]接[锦上花]就是南套的独唱接众齐唱南套[尾声]都是 三句十二板,而北曲“煞尾”很自由三)南北合套昆曲中很多剧目采用了南北合套的形式演唱,这样风格 即统一又多样,表现力更强。

      南北合套的剧目一般主角唱北 曲,配角唱南曲如《石秀探庄》中石秀先唱北曲[新水令], 下来杨林唱南曲[步步娇],石秀再唱北曲[折桂令],下面由钟 离老人唱南曲[江儿水],石秀再唱北曲[得胜令],下面祝小三 唱南曲[园林好],石秀唱北曲[沽美酒]再如《长生殿?絮阁》一折,杨贵妃先唱[醉花阴],下面 配角高力士唱南曲[画眉序];主角杨贵妃接唱[喜迁莺],配角 唐明皇再唱南曲[画眉序];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出队子],配角 唐明皇唱南曲[滴溜子];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刮地风];配角唐 明皇唱南曲[滴滴金];主角杨贵妃唱北曲[四门子];配角唐明 皇则唱南曲[鲍老催];主角杨贵妃唱北曲[水仙子],配角唐明 皇唱南曲[双声子],最后杨、李二人对唱[煞尾]四)时剧昆曲除了南曲和北曲还有部分“时剧”时剧形成的年 代较晚,它的唱词和曲调相对更通俗一些,观众最熟悉的要 属《思凡》这一出,它和《夜奔》一样都是独角戏,载歌载 舞,俗称“一场干”,很要演员功力因此有男怕《夜奔》, 女怕《思凡》一说《思凡》中最后一支曲子是[风吹荷叶煞], 它是急曲流水板 4分之 1的节奏,这支曲子就是脍炙人口的 京剧曲牌[夜深沉]的原素材,唱词中有“夜深沉、独自卧、 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凄似我”,这几句就是京胡曲牌[夜 深沉]开始几句的原型,其名称[夜深沉]三字也是来自[风吹荷 叶煞]中“夜深沉”这句唱词。

      昆曲和京剧中还常上演一些吹 腔戏如《奇双会》、《武松打店》、《蜈蚣岭》、《古城会》等 这些戏本不属于昆曲,因为它们的唱词和曲调都是上下句, 又有过门,这些都与昆曲格律相去甚远,但由于用曲笛伴奏, 因此也常在京昆舞台上演出二、昆曲腔格和高低“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唱腔的最大特征之一,昆曲除 了以前所讲“罕腔”和“豁腔”外,还有很多细节的润腔方 式,如“带腔”、“撮腔”、“垫腔”、“迭腔”、“揉腔”、“擞腔”、 “顿挫腔”、“橄榄腔”等等昆曲声腔复杂、文学性强,难 以掌握,这是业内外人士的共识原因很多首先,昆曲没 有过门;第二、昆曲的曲词非常典雅,有的甚至达到艰深晦 涩的地步,因此对学习者和演员的古典文学基础要求也很高 第三、很多昆曲的曲牌音域很宽,曲牌达到了两个八度,甚 至更宽如《长生殿?弹词》老生李龟年所唱[货郎儿二转], 其音域是由 C 调的低音 1到高音 2,两个八度零一个音昆曲中音域达到二个八度的曲牌很多,如《牡丹亭-惊梦》 的[山坡羊]、《琵琶记?赏荷的[桂枝香]、《白蛇传?断桥》的[金 络棠]、《长生殿?闻铃》的[武陵花]、《千钟戮?惨赌》的[倾杯 玉芙蓉]、《玉簪记?问病》的[山坡羊]、《牡丹亭?惊梦》的[山 桃红]、《单刀会?刀会》的[驻马听]、《水浒记?活捉》的[梁州 新郎]、《浣纱记?寄子》的[胜如花]、《《玉簪记?秋江》的[小 桃红]等。

      诚然,民歌也有一些高难度歌曲,如“青藏高原”也达 到了两个八度,但毕竟凤毛麟角,比例甚少一般的歌曲最 多有一个半八度左右一些民歌如“小白菜”只有一个八度, 当今的流行歌曲很多甚至不到八度只有六度它的旋律比较 昆曲的难唱程度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很多剧种尤其京剧, 像过去的“富连成”科班都拿昆曲作为基本功的教材,京剧 大师梅兰芳先生就会唱不少昆曲,《游园惊梦》、《断桥》等 剧目是他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 三、曲牌的主腔和 昆曲的转调主腔就是曲牌特征的代表,无论南北曲每支曲牌的构成 都有它一句特色的旋律,这句旋律我们称为主腔下面举例 加以介绍:1、南曲[懒画眉]的主腔是:35 5611 665 3 |1233 231 65 1 |2 1 6 5 |6 - - - |12 1211 6-|2、北曲[折桂令]的主腔是:05 65 3 36 |54 32 3 32 |1 2321 615 67 |656 123 212 |1 0 00 ||3、南曲[一江风]的主腔是:232 1 211 36 |56 11 6 5 |3 5 653 23 1|3 5 6 1 5 5 3|2 - - - |4、北曲[石榴花]的主腔是:2 3 23 27 |62 76 5 65 |35 2 3 54 323 |2?C67 65 |65 323 5 - |35 2 3 54 323 |2 0 0 0 |关于转调问题。

      转调是丰富曲调旋律性的一种技巧,也 是消除听觉疲劳的有效手段,我国戏曲唱腔经常有调式交替 的现象出现,最常见到的应属京剧中“二黄声腔”与“反二 黄声腔”的交替使用在昆曲中,五声音阶的南曲大都不转 调,七声音阶的北曲给转调提供了方便,只要将曲中的“7” 音降低半音成为“b7”,那么原谱的“1”就成为新调的“5” 音了,而“b7”就成为新调4音了,形成近关系的转调,在 《长生殿?弹词》中[六转货郎儿]就是一支2/4 的急曲它是 乐工李龟年描述“安史之乱”时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场景 时所唱在昆曲北曲中,如果把曲中的 4 音升高为#4 则原谱的 5 音就成为新调的“1”音了, #4 则成为新调的“7”音,昆曲 中有一折, 《紫钗记?折柳》北曲[寄生草]从曲谱上看该曲 是 D 调,这里面有 14 个“4”音, 23 个“7”音,绝对是北 曲,但当把所有的“ 4 ”全部升半音变为#4 时,同样的一支“寄生草”立刻变成A调,只有两个“4”音和14个“7” 音曲调近似南曲,就更为流畅动听了四、昆曲的调式一首昆曲曲牌如同一首古代歌曲,而歌曲都是有一定调 式的,所谓调式就是指它音阶的排列中必有一个音是最为稳 定,曲调中多次出现该音,主要乐句最后都要落到该音上, 尤其是结尾。

      中国音乐的传统调式有五种,即“宫、商、角、徵、羽”, 也就是简谱中的“1、2、3、5、6”为什么没有“ 7”和“4” 呢?因为这两个音非常不稳定“ 7”音古代称为“变宫”也 就是把“宫”音变化了,降低了半音而“ 4”音古代称为 “变徵”,也就是把“徵”音变化了,降低了一个音近代 学者认为“变徵”的叫法不科学;“变宫”是降了半音,而 “变徵”却降了一个音应更名为“异角”更为贴切因为 “ 4”音离“ 3”也就是“角”音最近,是半音关系,将“角” 音异动一下升高半音,那才是“变徵”的位置变”是向 下变化半音,“异”是向上异动半音,这样叫很是合乎情理 只因“变宫”和“异角”,亦即“7”和“4”本身很不稳定, 所以传统调式中没有它们的位置昆曲中凡以 1 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如《长生 殿?弹词》李龟年唱[三转货郎儿],以2 为主音的曲牌为“商 调式”,以“3”为主音的曲牌为“角调式”,以“ 5”为主音 的曲牌为“徵调式”,以 6 为主音的曲牌为“羽调式”昆曲 曲牌中羽调式曲牌最为多见,南北曲都是如此,如《铁冠图? 刺虎》一折,有[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带叨叨令]、[脱 布衫]、[小梁州]、[朝天子]共六支北曲曲牌,它们的结尾音 有五支都落在羽调式的主音6音上,只有[朝天子]略有变化, 尾音落在羽调式的尾音上。

      南曲《牡丹亭?学堂》一折中共 有[一江风]、[绕地游]、[掉角儿]、两个[前腔]以及[尾声]共计 六支曲牌,这六支曲牌的尾音全部落在羽调式的主音 6 音上五、昆曲的乐谱 昆曲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几百年来它的音乐载体是以 工尺谱的形式出现的工尺谱是我国音乐特有的记谱形式, 早在明、清时代便有《太古传宗》、《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成书;以后又有《昆曲粹存》、《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 《集成曲谱》、《与众曲谱》、《粟庐曲谱》、《粟庐曲谱外编》 等相继问世,这些都是我国戏曲音乐宝贵丰富的遗产工尺谱的音高符号是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七 个字表示当今简谱的 1、2、3、4、5、6、7;用带勾的上、 尺、工、凡四个字加上合、四、一共七个字表示简谱低八度 的 1、2、3、4、5 、6、7、七个音;用带立人偏旁的上、尺、 工、凡、六、五、乙七个字表示简谱高八度的 1、2、3、4、5、6、7、七个音而声乐作品绝不可能有三个八度的音域, 因此也就足够了将曲词标好工尺后再点上板、眼,一支曲牌就谱成了但工尺谱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一拍当中如果有三 个音,假如是 6、5、3、工尺谱上就不能分辨前两个音符是 十六分音符还是后两个音符是十六分音符,这是其一;另外 工尺谱能表示4却不能表示#4,能表示7却不能表示b7,这 样在众多的北曲曲牌中凡是有近关系转调,也就是调式交替 的曲牌,演唱和演奏将比较困难,如果在齐唱或齐奏时同时 出现还原4和升4和同时出现还原7或降7 ,那将极其刺耳, 非常难听了。

      另外,工尺谱的在当前社会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当今的简 谱和五线谱所以现今各昆曲剧团所用的曲谱大多为简谱或 五线谱由于上述原因,将工尺谱翻译为简谱的工作很早就 开始进行了如1926年出版的《昆曲新导》、1936 年出版的 《怡志楼曲谱》、解放后 1982 年出版的《振飞曲谱》、1987 年出版的《侯玉山曲谱》、1990 年前后出版的《马祥麟曲谱》、 2002 年出版的《兆琪曲谱》及《振飞曲谱下册》等等,这些 简谱译本为昆曲的传承和普及,为音乐工作者的研究,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