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小说到电影:乌托邦·反乌托邦不完全谱系.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0404957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9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小说到电影:乌托邦·反乌托邦不完全谱系 从小说到电影:乌托邦·反乌托邦不完全谱系 ●江晓原 所谓乌托邦思想,简单地说也许就是一句话——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用“乌托邦”来称呼这种思想,当然是因为1516年莫尔(Sir T. More)的著作《乌托邦》(Utopia)但是实际上,在莫尔之前,这种思想早已存在,而且源远流长例如,赫茨勒(J. O. Hertzler)在《乌托邦思想史》中,将这种思想传统最早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先知,而他的乌托邦思想先驱名单中,还包括启示录者、耶稣的天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修道士萨沃纳罗拉15世纪末在佛罗伦萨建立的神权统治等等在这个名单上,也许还应该添上中国儒家典籍《礼记·礼运》中的一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前莫尔时代的乌托邦思想大致如此 但是这个如此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最终却以莫尔的书《乌托邦》来命名,也有合理的原因——因为莫尔首次采用了文学虚构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

      这种雅俗共赏的形式,使得这一思想传统得以走向大众 自《乌托邦》问世以后,类似的著作层出不穷,如安德里亚(J. V. Andreae)的《基督城》(Christianopolis,1619),康帕内拉(T. Campanella)的《太阳城》(Civitas Solis,1623),培根(F. Bacon)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1627),哈林顿(J. Harrington)的《大洋国》(Oceana,1656),维拉斯(D. Vairasse)的《塞瓦兰人的历史》(Histoire des Sevarambes,1677~1679),卡贝(E. Cabet)的《伊加利亚旅行记》(Voyage en Icarie,1840),贝拉米(E.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 1888),莫里斯(W. Morris)的《梦见约翰·鲍尔》(A Dream of John Ball,1886)和《乌有乡消息》(News from Nowhere,1890)等等 当然,上面的名单远不是完整的,还有许多类似著作 这些著作都使用了假想虚构的通信、纪梦等等文学手法,所以基本上都被视为小说。

      这些小说都旨在给出作者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计这些书里所描绘出的虚构社会或未来社会都非常美好,人民生活幸福,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直接过渡到我们所熟悉的“空想社会主义”了事实上,上面这个名单中的后面几部小说,恰恰被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献 在回顾这一段历史脉络时,有一件事令我稍感奇怪: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政治话语中,对“空想社会主义”当然是持欣赏态度的,尽管也会指出这些小说中对未来社会的建构有种种“不足”,但是在中国至今未能产生出一部带有中国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以至于我们中国人对乌托邦思想传统的贡献,始终只能靠老祖宗留下的《礼记·礼运》中的那段话来充数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页 共2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