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仓库常见鳞翅目害虫.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5855770
  • 上传时间:2018-03-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仓库常见鳞翅目害虫仓库常见鳞翅目害虫摘要摘要:仓库鳞翅目害虫、危害症状、发生因素及综合防治关键词关键词:仓库、鳞翅目、发生、危害、防治一:麦蛾一:麦蛾学学 名名 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属鳞翅目,麦蛾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寄寄 主主 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养麦、禾本科杂草种子、食用菌等为害特点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上述种子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4—5mm,翅展 14—18mm,体灰黄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灰褐色;头顶和颜面密布灰褐色鳞毛;下唇须灰褐色,第二节较粗,第三节末端尖细,略向上弯曲,不超过头顶;前翅灰白色,似竹叶形,通常有不明显的黑褐色斑纹,后缘毛长,褐色;后翅灰白色,呈梯形,外缘凹入,顶角尖而突出,后缘毛很长,与翅面宽相等卵扁椭圆形,长 0.5—0.6mm,一端小平截,表面具纵横纹,乳白色至浅红色幼虫体长 5—8mm,初孵浅红色,2 龄后变浅黄白色,老熟时乳白色,头小;胸部较膨大,后逐渐细小,各节略有皱纹,胸足极小;腹足退化,每足顶端着生 1—3 个微小的褐色趾钩蛹长 4—6mm,黄褐色,较细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 4—6 代,北方 2—3 代,气温高的地区最多 12 代,以老熟幼虫在粮粒中越冬,化蛹前结白色薄茧,蛹期 5 天,成虫羽化时把薄膜顶破钻出谷粒,成虫喜在清晨羽化,羽化后马上交尾,成虫寿命 13 天左右,交尾后 24 小时产卵,卵多产在粮堆表层20cm 处,7cm 处最多,也有的成虫飞到田间把卵产在玉米粒上、麦穗上、稻穗上,卵多集产,每雌产卵 389 粒,每粒上一般 1 头,玉米 2—3 头,多的可达 10 一 20 粒,幼虫可转粒为害,21—35℃发育迅速。

      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1)禾谷类作物贮藏库防治要抓好,防止麦蛾迁入麦田或粮田,要求晒干入仓,入库前摊 3—5cm,使晒粮温度达到 45℃,保持 6 小时,可杀死粮食中麦蛾的卵、幼虫和蛹2)入库后,按每片磷化铝熏蒸粮食 150—200kg 的比例,把磷化铝片剂散埋在粮垛里,再把粮垛封严库内贮粮多时,按每 m2粮堆和空间用药 4—5 片,每处放数粒埋于粮面下50cm 处和粮仓四周,投药后密闭,气温 20℃封闭熏蒸 3—4 天3)田间防治,以杀卵和初孵化幼虫为主,把其消灭在钻蛀之前具体方法于当地麦蛾产卵盛期至卵孵高峰期,当每穗有卵 2 粒以上时,每 667m2喷 50%辛硫磷乳油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75ml 或 20%速灭杀丁乳油 30ml,对水 50kg 喷雾或对水 20kg 用弥雾机弥雾效果明显二:印度谷螟二:印度谷螟学学 名名 Plodia interpunctella 属鳞翅目,斑螟科形形态态特特征征 成成虫虫体长 5~9 mm,翅展 13~16 mm头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头顶复眼间有一伸向前下方的黑褐色鳞片丛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前翅细长,基半部黄白色,其余部分亮赤褐色,并散生黑色斑纹。

      后翅灰白色一般雄成虫体较小,腹部较细,腹末呈二裂状,雌成虫体较大,腹部较粗,腹末成圆孔卵卵长 0.3 mm,乳白色,椭圆形,一端颇尖卵表面有许多小颗粒 幼幼虫虫老熟幼虫体长 10~13 mm,体呈圆筒形,中间稍膨大头部赤褐色,上颚有齿3个,中间一个最大;头部每边有单眼6 个胸腹部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中胸至第八腹节刚毛基部无毛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雄虫第五节腹节背面有1 对暗紫色斑即为睾丸 蛹蛹长约 6 mm,细长形,橙黄色,背面稍带淡褐色,前翅带黄绿色复眼黑色腹部略弯向背面腹末着生尾钩 8 对,其中以末端近背面的 2 对最接近及最长 生生活活习习性性通常 1 年发生 4~6 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 代辽宁南部 3~4 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 在武昌越冬幼虫翌年 4~5 月化蛹、羽化在四川越冬代化蛹始见期在3 月下旬,高峰期在 4 月上旬,羽化始见期在 4 月下旬,高峰期在 4 月底第 1~3 代化蛹盛期分别在 6 月中、7 月中下旬、 8 月下旬,羽化盛期分别在 6 月下旬、7 月底~8 月上旬、9 月上中旬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一定趋光性。

      羽化、交配、产卵活动全天均可进行,但羽化以白天较多,交配产卵以夜间较多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为尾接式,并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雌成虫将卵产于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卵散产或聚产产卵期1~18 天,以成虫羽化后第 3 天产卵最多,每雌一生平均产卵 152.3 粒 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 5~6 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 一般情况下各虫态历期:卵 2~14 天,幼虫 22~35 天,蛹 7~14 天,成虫寿命8~14 天在 27~30℃下,每完成一代约需 36 天发发生生与与环环境境的的关关系系温温度度、、湿湿度度、、粮粮食食含含水水量量印度谷螟为喜温暖害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30 ℃,相对湿度 70%~80%多雨季节和年份,储藏物含水量高,发生为害重。

      幼虫在48.8 ℃下,经 6 小时即死亡各虫态在低温下致死时间分别为: -3.9~1.1 ℃时为 90 天;-6.7~-3.9 ℃时为 28 天;-9.4~-6.7 ℃时为 8 天;-12.2~-9.4 ℃时为 5 天此外,光周期对成虫产卵有一定影响,在明暗 12 小时交替下产卵量是全黑暗条件下的3 倍 食食物物不同种类的食物对印度谷螟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等有显著影响用玉米及大豆碎块、红枣、葡萄干、菊花等饲养的个体发育快,大米饲养的次之,稻谷饲养的不能正常发育和存活笔者曾发现印度谷螟在红枣仓库内大发生,仓内四壁、天花板、地面、及红枣上布满密密麻麻幼虫 天天敌敌印度谷螟的常见天敌有黄色花蝽,黄冈花蝽、锡兰全平步甲、尼罗维须步甲、拟蝎、蠼螋、麦蛾茧蜂等其中麦蛾茧蜂等对印度谷螟种群数量有较大控制潜能,在自然发生情况下,春季寄生率约为14%,夏秋季为 9%~25%,一般每头寄主幼虫体内有茧蜂幼虫 2~14 头防防治治技技术术1.清洁卫生防治 2.日光曝晒 3.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 4.微生物农药防治 Bt 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

      用2.266×108 个活芽孢/ml 浓度的 Bt 菌液感染 4 龄幼虫,处理 32 h 后死亡率达 98.24%Bt 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 10~15 cm 为佳 5.磷化铝熏蒸等防治措施三:黑米虫三:黑米虫学学 名名 Aglossa Dimidita 属鳞翅目,螟蛾科成成虫虫特特征征 翅展 26~28mm复眼黑色前翅表面覆盖黄褐色和紫黑色鳞片,并形成美丽的花纹,外缘有一列为数 7 个的紫色斑点后翅颜色较淡生生活活周周及及各各发发育育阶阶段段的的形形态态 每一雌虫平均产卵约 500 粒,产卵期可持续 10 天左右在温度 30℃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90 天 卵--乳白色,略有皱纹约经14 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长约 24mm,亮黑色,散生长毛 头部棕黄色, 胸、腹部背面有横纹幼虫期约 60 天 蛹--长约 12mm,亮棕红色,腹部末端略呈黑色, 尾端有紫色刺毛一束蛹期约 16 天 成虫--性喜阴暗,白天隐伏暗处,交配和产卵等活动都在夜晚进行成虫寿命短,约 10 天,不取食 防防治治要要点点:: 1. 保持仓库清洁卫生,并安装纱窗纱门 2. 散装粮可用 4ppm 保粮磷,4ppm 甲基嘧啶磷 ,0.5-1ppm 溴氰菊酯与谷物拌和30-40 公分。

      3. 仓内空间挂 敌敌畏布条 4. PH3 常规熏蒸四:谷蛾学学 名名 Nemapogon granella 属鳞翅目,谷蛾科分布分布 世界各国寄主寄主 幼虫为害大米、小麦、大麦、裸麦、黑麦、玉米、花生、豆类、苜蓿籽、干果、菌类及干菰、饼干、苦杏仁、麦角、皮革等食性十分复杂,主要为害谷物,尤其潮湿粮被害最烈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5~8mm,翅展 12~16mm,全体灰白色,散生黑褐色鳞片复眼黑色,头部有灰黄色毛1丛前翅灰白色,中部带褐色,散生紫褐色不规则斑纹,沿前缘排列间隔较匀整的极显著深色斑 6~7 个,缘毛灰黑色后翅灰黑色,外缘色泽较深前、后翅 1A脉仅端部明显,2A 基部呈叉状体及足灰黄色,前、中足后面有明显黑斑后足有发达中胫距2个,长者比短者长一倍,由胫节中部伸达胫节末端雄性抱器端部平截,各有1指状突雌性交配囊壁无骨片,交配孔呈盘状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在日本每年约发生 2~3 代,在仓内或田间都能繁殖为害,以幼虫在较阴暗潮湿的粮食中或仓内缝隙中越冬第1代成虫 5~6 月里出现,在粮食上产卵,或产卵于包装物缝隙内或仓壁的裂缝中卵孵化为幼虫后即咬食粮粒外部或者蛀入内部吐丝连缀粮粒,潜伏其中食害。

      此虫抗寒抗热性均强,喜黑暗及潮湿卵在 50℃、幼虫在 53℃、成虫 55℃经一小时后均死亡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运输工具、货物调动、包装物传递作远距离传播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应了解进出口地区的虫害发生情况,仔细检查货物的外包装,特别是旧麻袋的外包装及运输工具的舱壁除货物外还应注意食品舱的检疫五:一点谷螟五:一点谷螟学学 名名 Aphomia gularis Zeller 属鳞翅目,蜡螟科成虫特征成虫特征 大型储粮蛾类,翅展可达 32mm复眼黑色前翅长三角形,灰黄褐色,在中央近外缘处有一明显大黑点后翅三角形,灰黄色属蜡螟科 Galleriidae 栖息场地和习性栖息场地和习性 幼虫嗜食糙米、大米、小麦,也可在粉状谷物、大豆、干果、花生、茶叶、烟草、中药材等中发现一年发生一代,在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可发生 2 代,以老熟幼虫在仓内缝隙处越冬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每一雌蛾可产卵约 200 粒,产卵期可持续 7~8 天在温度 24℃和相对湿度 60%的条件下,完成一代需 90 多天 卵卵--椭圆形,乳白色,表面粗糙,有小刻点所形成的斑纹约经 15 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幼虫--长约 20mm,头部淡棕色,身体黄白色幼虫要脱皮 7 次幼虫期约 60 天 蛹蛹--长约 10mm,纺缍形,赤褐色,无尾钩蛹期约 25 天 成虫成虫--成虫羽化后当天或者次日便开始交配,交配后 1~2 天产卵性喜暗,所以交配和产卵都在晚间进行,成虫寿命约 12 天 防治要点:防治要点:(1)实行毒氯熏蒸,可完全防止2)捡去受害的豆粒3)用 55 摄氏度高温,即可杀死各时期害虫4)晒干的豆粒,每四斤加一斤石灰,然后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也可减少虫害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仓库害虫和种类的防治》作者:朱学淳编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