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文体教学内容确定全解.ppt
98页各类文体教学的内容确定 一、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二、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三、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四、戏剧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五、记叙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六、说明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七、论述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一、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1、定义: 散文在古代是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在古代除了诗、词、曲、歌、谣、赋、骈文等文体外,其他所有文种都可称“散文”一)了解散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是与小说、诗歌、剧本并列的文学样式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语言优美的文章2、分类:,一是叙事性散文如游记、传记、速写、特写、文艺通讯、报告文学等;如《背影》《包身工》二是抒情散文包括借景抒情(如《绿》)、托物言志(如《松树的风格》) 、直抒胸臆(如《少年之中国》)等三方面的文章三是议论性散文如小品、杂感、漫谈、随笔等如《拿来主义》《今生今世的证据》3、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完善健康的人格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鉴赏能力 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锻炼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可以丰富知识,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散文教学的要求,1、把握“形散神聚”,“形散神聚”是散文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形散神聚”就是指散文形式(取材、结构、手法等)的灵活性、自由性与散文主旨的鲜明性、集中性2、理解脉络线索,所谓“线索”,就是指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筋节” 散文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实物线索、感情线索、认识线索等等所谓“脉络”,是指文章内部勾连全篇的“情意” 脉络是文章内在的“线索”,线索是文章外在的“脉络”,两者一内一外,有密切的关系《春》,“春”是文章外在的“线索”:春暖大地—春草柔绿—春花吐艳—春风迷人—春雨喜人—春景动人 文章抒发“我”对春的热爱和追求,寄寓了“我”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美丽感情,这是全文的“脉络”3、体味情感意境,(1)“强烈的抒情”是散文的又一特征纵观古今中外优秀散文可以发现:凡是能打动读者的美文,都饱含着强烈感情吴周义在《画出抒情的“波澜” 》中说:“感情是散文内索之一,支配着人、事、景、物的抒写,漾出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2)散文写作还讲意境 意境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是指“意”(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与“境”(作者描绘的生活画面)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主观情与客观景的有机结合,是形神兼备,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的统一《荷塘月色》:,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景:淡淡的月光、淡淡的夜色、淡淡的雾、淡淡的云、淡淡的荷塘 意境:淡雅、静谧、朦胧。
4、学习优美语言,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练、生动、形象、含蓄,富有音乐美如《荷塘月色》 散文作者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叠词、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多变的句式,使散文语言形象比、生动化如《我的空中楼阁》三)散文教学的方法,1、抒情朗读法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优美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抒情朗读,去品味散文语言的情感性与音乐美,并启发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造形象,体味诗情,理解文意2、讲解析疑法,讲解是教师的解义析疑,重在“解惑”散文写法灵活,有的旨意深刻,学生难以领悟 采用边读边讲边议边析疑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化难为易3、情境显示法,所谓情境显示,主要是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探求这一特定的生活图景与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情境显示的方法:,以生活展示情境如《百草园》、《苏州园林》 以实物演示情境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以语言描绘情境如《故都的秋》 以图画再现情境如《神的一滴》 以表演体现情境如《社戏》 以音乐渲染情境如《听潮》,4、点拨品味法,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时得靠点拨来品味欣赏 有人说,散文的“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我们可通过各种点拨,深入品味散文的音韵、情趣和理蕴,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很有好处点拨的形式:,(1)点题目如《我的空中楼阁》 (2)点文眼(关键)如《荷塘月色》第一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3)点整体(结构)如《胡同文化》:建筑意义上的胡同——文化意义上的胡同4)点技巧如《前方》中的“反弹琵琶”、《赤壁赋》中的“对话法” (5)点含义如《神的一滴》 (6)点特点如《醉翁亭记》每句有一个“也”字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存在问题: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 把散文教成小说,教成说明文、议论文,都是不顾文章体式的表现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性 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去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 例:《故都的秋》,“秋景”还是“秋情”?,从哪些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 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心中的“故都的秋” 其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核心词:语言、意味、情感,散文教学一般思路介绍,“聚焦—寻意 ”教学模式:,解读文题——探寻焦点——求索细节——揣摩语言——体味情感——探寻意旨——美读欣赏,“缘景—入情 ”教学模式:,总体感受——理清脉络——再现画面——体物辩色——缘景入情——披文入理——领略诗美,“选点—连线 ”教学模式:,串联事实线——捕捉动情点——勘探燃烧点——接通感悟线——透视象征义——赏析组合法——感受意境美,作业设计: 白居易的《琵琶行》你准备“教什么”?准备“怎么教”?请围绕这两个方面做一个教学方案。
二、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定义]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抒发主观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特点]语言高度集中;感情极其强烈;节奏非常鲜明;韵律十分优美;形式分行排列等诗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还能陶治情操、培养个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如《雨巷》《再别康桥》,(一)诗歌教学的内容要求,1、了解诗歌类别 按时代可分为旧诗、新诗旧诗包括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格律诗、词、曲等;,按内容可分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等; 按形式可分为自由诗、格律诗、民歌、诗剧、散文诗等诗歌教学可采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可把课本所选的诗歌作为“点”,以此连 “线”,组成“面”如读《伐檀》以了解《诗经》;读《涉江》以了解《楚辞》;读《孔雀东南飞》以了解汉乐府;读《大江东去》以了解词;读《高祖还乡》以了解曲;读《致橡树》以了解新诗2、体验诗歌情感,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是“强烈的抒情” 陆机说:“诗缘情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熹说:“诗本性情 藏克家说:“诗歌在文艺领域里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着两个大字:抒情3、重视诗歌想像,高尔基曾说:“没有想像,便没有艺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没有想像便没有诗歌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如李白:“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什么是想像呢?所谓想像即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是我们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想像包括没有特殊目的、不自觉的无意想像和有一定目的性、自觉性的有意想像诗歌创作属“有意想像” 想像是诗歌抒情的翅膀作者抒情往往凭借“联想”和“创造性想像”什么是联想呢?所谓“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维,一般可分为“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 所谓“创造性想像”是指以记忆、联想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这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形式4、分析诗歌意境,诗歌的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 所谓“意象”,具体地说,即“意之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具有新涵义的情境 如初中课文《乡愁》(余光中)中的“邮票”、“坟墓”、“海峡”所谓“意境”是指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是意境构成的“艺术细胞”,两者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作者把天寒地冻(意象),人鸟绝迹(意象)的雪景垂钓(合称“境”)与自己遭到贬斥以后孤独无援的心情(意)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境界,这便是意境5、品体诗歌节奏,节奏是指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有规律的停顿 诗歌讲究节奏,正如郭沫若说的“没有节奏便不是诗”品味诗歌的节奏,欣赏诗歌的韵律,才能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美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三顿式节奏,我们只有准确朗读品体语言节奏,才能真正享受诗歌带来的“韵律美” 另外,诗歌节奏还通过“平仄”、“对仗”、“押韵”等形式表现,教学时也要注意6、学习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生动 诗歌用字讲究准、少、妙,如李渔说诗歌“字唯其少,意唯其高” 诗歌的语言还讲究各种表现手法,如赋比兴,如夸张、象征、重复等等总结:诗歌教学的内容选择与确定,语言,意境,情感,→节奏、美感等,→想像、象征等,→脉络、主旨等,(二)诗歌教学的方法,1、传统吟诵法 诗歌教学法,古代教育家最重“吟诵”,认为只有拿腔拿调地诵读,才能品其妙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是也现代教育家也推重诵读,认为通过诵读,可以了解节奏,培养语感;通过诵读,可以体验情绪,探究意境。
朗读三层次,(1)正确的朗读要求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没有句子读破、重音读错的现象这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2)流畅的朗读要求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和恰当地运用语气(轻、重、缓、急),读时连贯流畅这是朗读进一步的要求3)传神的朗读要求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能完美地表现出诗歌的风格韵律这是朗读的高标准要求2、讲读结合法,任何类别的诗歌,均可用讲读法教学但教学的重点不同,讲读的内容可以各有侧重 如文言诗,一般以讲为主,辅以朗读和背诵可以讲背景,讲生平,讲重点这种讲,要精当,要形象为此,可用描述法讲,也可用形象延伸法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教学时,教师先用描述法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组成的春之图,渲染平静的水面、低垂的春云、倒影下的孤山和绿荫下的白沙堤构成的风景画,,然后运用形象延伸法,抓住这些能触发想像的事物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在江南春天的美丽图画里,诗人骑着马儿在西湖边上踏青游春他悠闲地观赏湖光山色,一会儿倾听飞莺的啼叫,一会儿凝视忙着筑巢的燕子,一会儿赞叹姹紫嫣红的春花,一会儿欣赏绿茸茸的小草。
只见他逛了湖东转向白沙堤,身影就消失在绿林荫里如此描述一通,想像一番,学生的脑海里就能再造诗歌形象,深入体验到诗人踏青游春的情致这首诗还可以怎么教与学?,3、韵律欣赏法,诗歌之所以好懂、好听、好记、好唱,主要原因是诗人注意用韵,有一定节奏 教学诗歌,就要指导学生细心体会这声韵和节律,欣赏它的音乐美入选教材的诗歌,以现代新诗为主尽管新诗写起来比较自由,有它自己的特点,但在艺术上仍有其共性,如诗的声韵和节律:,4、创作练习法,“学以致用”是古训我们学习诗歌,除了了解诗歌常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外,更主要在于学写诗歌 我们在教学诗歌的同时,便要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体味诗歌的“诗情画意”,学习诗歌的写法,进行练习诗歌教学一般思路,“入境—同情 ”教学模式:,,收集资料——进入情境——设身处地——把握情思,“寻象—尽意 ”教学模式:,,选择材料——寻找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