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皎然诗中看湖州茶文化.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89069418
  • 上传时间:2023-03-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0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皎然诗中看湖州茶文化关键字:皎然 陆羽 茶诗 湖州茶文化摘要: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 茶文化专著《茶经》,陆羽于公元757年于皎然相交当时陆羽是一个24岁的青年, 两人一见如故,开创了四十年的“佛俗情缘”的莫逆之交,陆羽《茶经》也同样 受到了皎然的启发与指导,如过说陆羽是中国的茶学茶业之祖的话,那么皎然则 可称为中国的茶道之祖湖州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品种很多据考证,三国时期, 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 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 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古代贡茶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地方官员选送,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称贡 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 院所在地,可见当时湖州茶叶的品质和名气在唐代,湖州进贡的茶叶主要是紫笋茶,紫笋茶芽叶完整,外形 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 亮,叶底细嫩, 很有特色,因为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宜兴)紫笋茶后向宫廷推 荐,因此称为贡茶会昌元年,湖州顾渚山贡茶已进入全盛时期, 据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载:湖州“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 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会昌中(843—845)上贡湖州紫笋茶一万八 千四百斤足见湖州当时茶事兴盛皎然生卒年代不见文献记载,据现代学者李壮鹰教授的考证,皎然 的生年应是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卒年大约是在贞元末年(公元800 年),皎然出生于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产地一长兴,自小耳濡目染, 嗜茶亦善烹茶,加上皎然在应举求仕失败后便遁入空门,至德至贞元 中,皎然基本上定居老家湖州,从此便坐禅念经,专研茶道,好不自 在期间在公元757年皎然遇到了前来拜访的陆羽,两人一见如故, 陆羽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也住进了妙 喜寺,同皎然、灵澈等朝夕相处一起出游,一起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尝试了一种新的客居寺院的处士生活在此期间皎然帮助陆羽开始撰 写《茶经》,两人在茶道上相互交流切磋,直至后来陆羽隐居苕溪、 寓居江苏等地,仍与皎然多有往访二人自结谊至相继辞世,凡四十余 年,友谊一直不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皎然在此期间也创作了数 量颇多的茶诗,对于湖州的茶文化有巨大的影响说道皎然的茶诗,最应该被提及的当属他的《三饮诗》,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如,世人饮酒多自欺在皎然心目中,茶乃人间极品,其地位,远在于天下美酒之上一美酒 三杯落肚,酒鬼顶多是糊涂成仙而已;而佳茗三饮之后,爱茶人就会 怡然自得其真谛,而三饮诗也成为了茶诗中的上品,这也是皎然留给 湖州的非常著名的一首茶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皎然对于茶的推 崇另外在诗中,诗人提到了一饮、再饮、三饮,也就是当中诗人提 及了茶道,这首诗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饮茶需有一个过程,并不是 一干而尽就好,这与饮酒有本质的区别,饮酒讲究的是豪放,而饮茶 则需细细品尝才能领略其中的味道,三饮得道也是这首诗在茶文化上 的巨大贡献皎然是茶道的提倡者,对于湖州茶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无 论是他在茶诗方面的成就,还是他在茶本身上的造诣都是很高的他 追忆湖州古代的文学家沈约、吴均及前溪的春歌,赞扬安吉的桃花石、 长兴的紫笋茶、洞庭山的橘和湖州人爱吃的构祀他的《顾诸行寄裘 方舟》诗,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茶姑娘形象,详细地记叙了紫笋茶的 生长、采摘情况他写了白孩洲的“水月” “溪云”“虚舟”“寒山” “寒竹”吟咏了诸多山水的春雨、夏雾、秋红、冬阳,触景生情, 寓意于景,表达了 “隐于禅”的思想正是他的禅学思想一直指导他, 他在茶道上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湖州的山水景观和风物风貌 成了他内心情感的一种凭藉和寄托,吟咏描写成了他向往世俗,宣泄 情感,表达对友人生离死别的一种方式和心愿。

      皎然写出的大量诗文, 现在成了湖州的珍贵文化遗产,这当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茶诗在皎然纵多诗作中《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 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一句“谁解助茶香”,诗人不同于 世人的处世态度隐然其后又是重阳,满世界恐怕都是登高者的酒香 吧,谁又知道世外古刹内的袅袅茶香呢?一句话点明了诗人与众不同 的高洁,这是茶赋予的,茶与懂茶的人一起,放出圣洁的光辉,让人 惶然不敢仰视而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陆羽于肃宗上无初在吴 兴苕溪结庐隐居时,同皎然结成生死之交而对于只知道饮酒之人, 皎然在此毫不掩饰的嘲讽了一番,这不仅说明了皎然爱茶之深,也显 示他对佛门的虔诚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类似这般亲切地会见,无 拘无束地切搓,必然对陆羽所从事的茶事研究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 用皎然在重阳同陆羽品茶、赏菊、赋诗,开创了以茶代酒,移风易 俗之新风,这在一方面见证了皎然和陆羽两人之间高尚而深厚的友 谊,同时说明饮茶之时若有黄菊相伴则更佳佛教禅宗强调以坐禅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 茶皎然出身于茶的产地湖州长兴,抑或由于与陆羽的交往,不仅爱 茶、知茶、识茶趣,更常与茶圣陆羽以诗文酬赠唱和,成为莫逆,共 同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湖州甚至是唐代茶文化的发展都 有莫大的贡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茶诗极多,然而皎然茶诗的 数量并不亚于白居易他作有大量茶诗传世,是这一时期茶文学创作 的能手,歌咏僧人生活中的茶的内容占了大部分皎然的茶诗、茶赋 鲜明地反映出当时茶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咏茶文学创作的趋向,对唐代 中晚期的咏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于湖州地 区的茶风以及推广茶道都起了积极作用皎然亦与陆羽一样关心着茶事他居湖州抒山妙喜寺时,常结 伴游顾清山,其实他牵挂的都是紫笋茶,诗人对山中茶讯的确了如指 掌如《顾诸彳丁寄裴方舟》云: 我有云泉邻诸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趋妈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由来惯采无远近,阴岭长兮阳崖浅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刻胃春衣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米之长太息清冷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诗中详细描述了山僧摘茶的情形,记下了茶树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 方法、茶叶品质与气候的关系,层层相扣,是研究当时湖州茶事的史 料从诗中可以看出皎然将茶看得比仙药之类的玉食、金液更为珍贵。

      诗人对于茶的喜爱表现在诗中,顾渚山是当时紫笋茶的场地,对于山 中茶事,诗人是非常的关心的,诗人会经常进入山中去拜访取得第一 手资料,这也准确的记录了当时湖州茶事活动已经非常兴盛皎然是一个注重茶道的饮茶者,对于如何饮茶,在何处饮茶,皎 然都是非常有见地的,中国的茶道注重的是环境的清幽,茶于水的品 质,当然还有泡茶的器具的讲究湖州长兴也有非常精美的紫砂茶具, 饮茶的环境,茶具,茶水,以及好茶还有泡茶的方法都是一种讲究 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品茶之时应配之以琴韵花香和诗草,这样更 加会乐趣无穷皎然的《晦夜李侍御曹宅集招都述、汤衡、海上人饮 茶赋》中说: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这场茶宴中有李侍、潘述、汤衡、海上人、皎然,其中三位文士、官 吏,一个僧人,一隐士,以茶共相会,赏花、吟诗、听琴、品茗相结 合诗中描写了隐士逸僧品茶吟诗的闲雅情趣文人相聚,松风明月, 又逢雅洁高士,自有包含宇宙的胸怀和气氛这首诗介绍的主要是如 何的饮茶,而对于具体如何泡茶并为提及,而另外一首诗《对陆迅饮 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则详细的描写了如何泡茶,当中说天目山 茶以“露采北山芽”为最佳,而“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煎茶 时“投档涌作沫,着碗聚生花”,即将茶末投入沸腾的档(釜)中,溅 起称作沫或花的“华”,然后将它倒入碗中饮用,这是一种非常美好 的享受。

      这两首诗对于茶道可谓是做了非常详尽的描写,第一首写了 饮茶所需要的氛围,第二首则对于如何烧水泡茶做了描写,可谓是茶 诗中的精品在湖州茶文化中,这两首诗对于茶道的影响可谓颇深, 因此,皎然也被称为是中国的茶道之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到当 时湖州文人的饮茶之风以及湖州茶事之所以会如此的兴盛都是与皎 然分不开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