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畸形,外貌,内在]畸形外貌和充实内在.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34563446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4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畸形外貌和充实内在 摘要:《庄子》一书是哲学美学文学的宝库,其中所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 远影响,庄子相对主义的美丑观,他对丑的人物形象比较擅长,但是丑的人物形象确实含 有高深充实的内美,这些精神美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及《庄子》一书中累计有11个,仅是《德充符》一篇就集中了6个,几乎是畸人形象、身体符号的大“展览”在庄子的文章 中创造了大量的丑陋形象,如王玲,申徒嘉,叔山无趾,哀玲它等,本文主要就《德充符》 中的丑陋群像作分析,以阐述庄子的美学观点: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 有至高无上的美,追求人格美关键词:德;大美《庄子》一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宝藏,其思想风格独特,哲理深奥玄妙,抽象的逻辑 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浑然一体,行文乂自成一格而这部书里面所刻画的“丑”的意象, 在当今这个过多重视外表而略微忽视内在充实美的社会,显示出它对现实的警示意义《德充符》的中心在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 念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庄子 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乂都浑然为一,从这两 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应是“忘形”与“忘情”。

      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 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 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为了说明“德”的充实与证验,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的人,但是他 们的“德” 乂极为充实,这样就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个小故事这类人物集中体现了庄子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哲学思想虽然外丑但是心态健康,美是和外在无关,而是有充实和高尚的内在,这才是真美,才是大美,也是所谓精神美1、兀者王始:无形而心成者在庄子的笔下,被砍掉一只脚的人王玲,是一个“无形而心成者”“丘将以为师,奚假鲁 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孔子愿意拜他为师,甚至带领天下人追随他!王玲修己,以 知得心,以其心得其常心,故能安然视物庄子借孔子的口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 水唯止能止众止所谓“止水”就是庄子心中最高形式的“道”,有类似于柏拉图设 想的“理式”,它不同于世俗的道德观念,伦理社会所要求的德行往往沦为统治者压迫人 民的工具“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正是庄子强烈蔑视世俗伦理甚至是审美标准的原因进 一步,庄子以受命于天地的舜和松柏之“正”,引出“幸能正生,一正众生”的中心思想, 所谓“正”,即聚天地之精华,拥有纯朴而至真的“道”的内涵。

      这是“德”的第一个层 次,所谓自立立人,自己得道了,就要教育万民众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作为外 在的短暂的“物”即外貌外形,在庄子看来都是无足轻重的2、申徒嘉: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申徒嘉同样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如此的心态,被庄子 称赞为“唯有德者能之”在申徒嘉和子产的论辩中,进一步论述了 “德”者的形态凡 世之人“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揭露了人的本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即使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不认为自己罪该万死,而是抱怨社会,抱怨 身边的其他人,总为自己的存在和行为寻找理由,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不能作为一个人 有所担当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对于社会交往,庄子强调“游 于形骸之内”,注重人的内在美,有“德”才充实3、叔山无趾:天刑之,安可解还有一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叔山无趾,以“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 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一句话,让圣人孔子汗颜叔山无趾并没有像王玲“从之游者,与 仲尼相若”,也没有申徒嘉“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只是作为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出 来求道,孔子请无趾进屋后,庄子并没有写出无趾与孔子的对话,而是通过孔子之口赞扬 无趾为“全德之人”,通过无趾与老聃的对话讨论孔子为名所桎梏。

      作为儒家学派的圣人 孔子,无趾认为孔子并没有达到“至人”的境界,老聃提出“使彼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 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庄子借无趾的口说“天刑之,安可解! ”孔子为什么达不到“至 人”的境界,在于他不能忘礼乐,忘仁义,不能“离形去知”4、哀玲它:才全而德不形卫国丑陋不堪的哀殆它,却“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 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一个丑八怪,却让男人留恋,让女人甘心做 妾,而且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支离无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肩肩瓮大瘦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 人,其肩肩 一个跛脚、低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一个颈瘤大 如瓮盎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 是太细太细了!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丑人”,哀始它获得了男人,女人,君主的喜欢何 也? “才全而德不形”庄子举了个例子,一群小猪在吸允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 儿乂惊慌地奔母猪而逃走因为母猪已经失去,不像活着的样子了可见小猪爱它们的母 亲,不是爱其形体,而是爱主宰形体的精神庄子说,气聚生,七散则死庄子以充气为 美,同时认为“气”是人的主体。

      这个“气”就是人的内在精神哀殆他外貌骇人而德满 于身其品质“才全而德不形“,这里讲的依然是有“德”者的品质,所谓“才全”,是 领悟了自然的大道死生存亡,穷达富贵,贤与不孝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 行也” 了解这一点,可以使人的心灵安静,“使之和豫,通而不失其悦;使日夜无S而于 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欣者也所谓“德不形”是外在表现默然,止水澄波,看不出内 在“德”的充溢,如玉水化入心田,或是内心精气畅达如“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 出乎天,赫赫发乎地”的审美心理状态通过四个外表奇丑却受人们尊敬的人诠释人生美在于精神而不在于外形德有所长,而 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真正的遗忘是不能忘记该忘的东 西(形),却忘记了不该忘记的东西(德)外天地遣万物”,无利害之心虽然一般 来说,对象本质的美常常隐藏于其外在形式中,非一般巧智所能及尤其是对客观现象的 美,总是隐藏在外在的感性形式中,没有存形式的美对于这个问题,庄子认为,对美的 关照不能假借常人之心,因此审美的主体是一个有“德”的主体,他要做到“忘形”在 感受人的美时,尤其如此在《德充符》篇中突出“德有所长而行有所忘”塑造了兀者王始,申徒嘉,叔山无趾,哀 殆它等群像,他们虽面目丑陋,可却因为德行得到天下人的敬佩。

      所以在庄子看来,相对 于内在的德行而言,外在的容貌实在无足轻重然而庄子并非对形象的美完全视而不见, 在《逍遥游》中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采用的就是世俗 的审美观同时在《大宗师》中写道“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 辅赧之观”从此看来,庄子并不是完全擀弃感性的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御乎天地的“道” 之美,不惜混淆美与丑的界限对“道”的哲学追求转变为对“大美”的追求因而只要 是顺应自然大道的,无论是美丽或丑陋,庄子都是肯定的其意义在于提出了丑中审美的 观点和方法认为只要是符合自然美的,哪怕是表面的丑陋也可以发觉美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