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止水帷幕施工工艺在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应用.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7610722
  • 上传时间:2018-04-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止水帷幕施工工艺在阿苏卫垃圾卫生填 埋场中的应用摘要: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座填埋场,其一期工程于1994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及环境保护观念较为落后,经验不足,造成周边环境的不断污染,为此,我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补救,阿苏卫一期改造中的其中一项是渗沥液的侧防渗处理,其处理工艺为止水帷幕施工工艺,该工艺技术简单,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成本较低 关键词:止水帷幕;施工工艺;高压旋喷;塑性混凝土 1 问题的提出 某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其一期工程于 1994 年建成并投产使用,由于原工程设计施工未涉及垃圾渗沥液的深度处理问题,一期设计仅在填埋南区底板 4.8m 处用少量膨润土铺盖,或以天然土层防渗,在底层设置了渗沥液收集管收集并排放下渗渗滤液,然后填埋垃圾目前填埋一区已填埋垃圾约 20m 高,根据东南侧观测井的测量数据显示正在使用的一期填埋区已出现污水渗漏污染 根据 2006 年前检测井水质监测结果,一些污染指标如高锰酸盐、氨氮等不断增加,已严重超标,总硬度、挥发酚、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数四项指标均超标可以推断出填埋场可能出现侧渗或侧渗有将加剧趋势,为防止污水外渗,使该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填埋区基坑侧渗得到解决,必须采取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理方法。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种防渗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投资估算: 方案 1:将一期填埋区垃圾全部清除干净,底板、侧面重新做防渗层,铺设2mm 厚 HDPE 土工膜,并对渗沥液处理系统重新进行导排,估算现有垃圾约 4002万 m3,清除并再次回填约 60 元/m3,只倒运垃圾一项就为 2.4 亿元,虽然处理效果很好,但费用数额巨大 方案 2:填埋区四周先用成槽器开沟,再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做防渗处理此方案缺点是下膜浅,不易达到处理深度,达不到处理效果,费用在 1800 万元左右 方案 3:填埋区四周及底部全部作防渗处理底部铺防渗膜,四周做止水帷幕此方案防渗效果十分稳妥,但底部做防渗施工难度极大,很难实现,费用极高,估计也将超过 2 亿元 方案 4:四周作止水帷幕,底层不做处理通过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及底层地质分析,兼顾工期及费用,此方案技术可行、费用适当、防渗方案稳妥可靠,总投资费用约 1850 万元左右 可行性研究最后确定采用第 4 种方案,即侧面做止水帷幕方案 2 方案的实施 2.1 方案确定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2007 年 1 月我公司又聘请中冶地公司于 2007 年 2 月-3 月进行了现场先导孔的施工。

      由于 1992 年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仅用于一期填埋区的设计,间距较大,钻探深度不够,没有连续的渗透系数﹤10-7 CM/S 的粘土层而且绝大部分孔位在填埋区内,不能为本次施工提供足够的水文地质资料此次水文地质勘察完成勘察孔 150 个,总进尺 3946.45m其中取土试样钻孔 32 个,标准贯入试验孔 33 个,取土标贯孔 9 个,鉴别孔 76 个 本次先导孔测定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类型,地下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径流,从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在 29.80m 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均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3根据剖面图及地层统计表综合确定止水帷幕底板层为第 8-2 及第 9 层粘土层,其厚度满足要求,渗透系数达 10-8CM/S,从而更深一步完善和补充了 92 年的水文地质资料,找到了连续的 10-7 CM/S 粘土层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有力证据 为了证明方案的可行性,先进行施工现场防渗墙的试验,以确定可靠的检测方法及止水帷幕的实际效果,试验完结后经建设方、设计方、承包方及监理采用开挖检查、探地雷达检测的相关数据和图谱,墙体连续性好,渗透系数小于 10-7CM/S,能达到设计要求 防渗墙施工采用射水造墙灌注塑性混凝土施工,局部有地下管线地段和塑性混凝土拐弯接头部位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方法进行。

      射水造墙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应用中,设计防渗墙渗透系数均达到了 K= 10-7cm/s 2.2 塑性混凝土射水造墙防渗墙施工工艺(见图 1) 2.2.1 防渗轴线布置安排:东、南、西三边的防渗轴线沿各边的雨水边沟和马路之间布置,北边防渗轴线靠近二期填埋场布置,以利于二期填埋场防渗膜与防渗墙搭接,各边防渗墙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止水帷幕防渗体 x 2.2.2 钻机对位:对位误差在 1cm 以内,先施工Ⅰ序槽,48 小时后再施工Ⅱ序槽,施工Ⅱ序槽时在成槽器两侧安装钢丝刷,钢丝刷长度 5cm,并打开侧喷嘴冲刷已施工的Ⅰ序槽防渗墙两侧为了防止Ⅰ序槽与Ⅱ序槽的搭接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笔者与监理、施工单位多次探讨,决定采用将成槽器搭接部位加厚的办法进行施工,效果较好 2.2.3 射水冲击成槽:开启正循环泵、提升成槽器冲击成槽,平稳冲击开孔 2.2.4 清孔:开启反循环泵,抽出孔底沉渣 2.2.5 槽孔垂直度检测:清孔完毕灌注混凝土前对槽孔孔斜进行检测,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槽孔进行重新修孔此项检测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关系到防渗4效果的优劣经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次商讨,决定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检测:槽孔垂直度检测前,将钻机调至水平,选择钻机上两点作为参考点,深度每隔 5m 测量一次钢丝绳前后、左右至参考点的距离,然后计算槽孔垂直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孔斜率△B/(H-h)=△A(L-H)/L(H-h)≤0.6% 2.2.6 塑性混凝土灌注 塑性混凝土配比:(见表 1) 塑性混凝土拌和和灌注所用设备均设置在轨道上,为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小于 2 分钟,灌注过程中必须保证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不超过 40 分钟开始浇注混凝土前,先在导管内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以便导管底口的隔离球被挤出后,能将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内浇注开始时,导管底口现孔底距离不大于 25cm,并不大于 1.5 倍隔离球直径当孔底高差大于25cm 时,导管中心放在该导管控制范围内的最底处灌注前,导管口均下入可浮出水面的隔离球混凝土连续灌注,槽孔内混凝土上升不小于 2M/H,并连续上升至施工地面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保持在 2-6m 之间,以免泥浆进入导管内槽孔内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每 30 分钟测量一次混凝土面,每 2 小时测定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在开浇和结尾时适当增加测量次数灌注混凝土时,孔口设置盖板,防止混凝土散落槽孔内,槽孔底部高低不平时,从低处灌注混凝土灌注时,在槽口入口处随机取样,检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和渗透系数 3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3.1 对位控制:对位误差控制在 1cm 以内,施工前将钻机调至水平,且钻机塔架与水平面垂直;Ⅱ序槽孔的施工时,钢丝刷安装必须合格。

      3.2 孔斜控制:对孔深不超过 20m 的槽孔,施工时孔斜率按 0.4%控制,当Ⅱ序5槽与相邻槽段墙体搭接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 18cm,孔斜率不大于 0.6%时仍为合格;孔深超过 20m 的槽孔,根据机械现状,Ⅰ序孔孔斜率不大于 0.8%,Ⅱ序孔必须保证与相邻槽段搭接不小于 18cm 3.3 清孔控制:清孔后泥浆比重不大于 1.25g/cm3,孔底沉渣不大于 10cm,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含砂率不大于 10%,泥浆粘度小于 30S 3.4 塑性混凝土浇注控制:严格按配合比搅拌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小于 2 分钟,控制塌落度为 18-24cm,扩散度为 34-40cm,导管在浇注过程中出现漏水情况时,用钻机清孔至设计深度后,重新浇注 3.5Ⅱ序槽成槽过程中对Ⅰ序防渗墙侧壁的刷洗控制:清孔完毕后,保证钢丝刷上不带泥,钢丝刷损坏时重新安装后再次对槽壁进行冲刷 3.6 防渗轴线拐弯位置的搭接控制:拐弯部位的槽孔施工前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加长成槽器的方法,保证后施工的槽段与先施工的槽段搭接可靠并在拐弯部位内侧采用高喷补强处理 3.7 本次施工为保证防渗墙有效搭接,每个成槽器端部内外两侧均已加厚至35cm,保证了相邻槽段搭接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8 本次施工在成槽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孔斜控制,当发现孔斜超标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边成槽边修孔,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施工效率 4 结果与讨论 2007 年 10 月 23 日完成止水帷幕工程施工止水帷幕工程完成工程量为塑性混凝土射水造墙 964 个槽段,防渗墙 36877.08m2,高压旋喷防渗墙及高压旋喷补强面积 980.29m2,施工防渗墙轴线总长度为 2133.265m总投资费用 1850 万元 止水帷幕工程通过试块取样检测,浅部开挖直接观测,静水头试验,钻孔取芯6及物探等各种检测方法,最终确定墙体同向轴连续、平直、墙体完整,连续性好、质量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