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微博“乌合表达”的探析.pdf
3页豳 画F O R U M ~ ..,点 对微博“ 乌合表达“ 的探析 ◎ 靖鸣王瑞 2 0 0 9 年微博登陆中国以来 , 用户人数突飞 猛涨 “ 总用户数达到 1 . 6 亿 ,月活跃 用户9 3 0 0 ,月 消 息量 超过 l 0 亿 ” 这 是 腾 讯公 司 副 总裁 孙 忠 怀 在2 0 1 1 年腾 讯 智 慧 峰会 上 题 为 “ 全平 台 战略 下的微博力量”演讲 中公 布的数据④ 同 时 . 新浪微博方面也在近期公布了其注册用户 的人数 新浪公布2 0 1 1 年第一季度财报 时 , 其 首席执行官兼 总裁曹国伟表示 ,截至到今年4 月底 ,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 . 4 亿 , 今 年年底前用户数将超过2 亿 微博拥有 的用户人数令人惊叹 , 如此庞大 的用户人数 , 自然会在 网络上 , 通过微博 这样 一一个平 台 , 产生 出强 大 的力 量 在 中 国 , 不 论 是 研究新 闻传播的专家学者 , 还是普普通通的网 络用户 , 都感觉到微博这种信息传播工 具给了 人们前所未有的表达 自由 这样 的表达 自由让 人有话想说 、 有话可说 、 有话能说 , 并且说起话 来可谓“ 畅快淋漓” 。
但是在大家为微博的表达 自由齐声 喝彩的时候 , 是不 是应该冷静下来 思 考一下这份 自由背后的利与弊 、 得 与失呢? 笔者结合 自身的观察与思考 , 以及之前众多 学者的研究 , 将微博上这种“ 畅快淋漓” 的表达 自 由称为“ 乌合表达” 借助本文, 笔者试图站在更加 客观的角度 分析 一下微 博上的这份“ 乌 合表达 ” 微博表 达带来 的“ 乌合表达” 这里所指的“ 乌合表达” , 是将“ 乌合之众” 和 “ 表达 自由” 两个概念结合 , 但是绝不可以将其简 单地理解为普通意义上“ 乌合之众的表达 自由” 4 4 阅乌 字价2 0 1 1 . 1 0 “ 乌合之众 ” 的本意是指像暂时聚合的一群 乌鸦 , 用来 比喻临时杂凑的、 毫无组织纪律的一 群人 在这 个概 念里 面 , 还有一 点 是值 得 大家 注 意的. 那就是所谓“ 乌合之众” 的这种暂时性 在 网络上 、 微博里 , 大量网民对于某一话题进行讨 论时 .往往也带有这种暂时性——即便 当时讨 论得很激烈 , 即便当时参与讨论 的人数众多 , 但 是 随着 时 间的流 逝 ,集 聚在一 块儿 的微 博 用户 们便纷纷散去 , 等待下一次的“ 临时重聚” 。
需要强调 的是 . 笔者在这 里所 说 的“ 乌合 表达 ” 的概念 , 是借鉴 了法 国社会学家古斯塔 夫 · 勒庞 的经典 著作 《 乌合 之众 :大众 心理研 究》 中对 于“ 乌合之众 ” 的表述 在勒庞 的这本 书里 , 他所说 的“ 乌合之众” 主要指的是集合为 群体的人们 .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群体或社 会 集合 勒庞指 出, 聚集成群体 的人 , 他们 的感 情和思想全都转 到同一个方 向 , 他们 自觉 的个 性消失了 ,形成了一种集体 的心理 ② 可 以看 出. 这样的特征在现今的微博表达中也有着较 为 明显 的体 现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话题 , 微博 用 户们 往往借助微博这样一个 新兴 网络平 台 加 以热议 截止~ U 2 0 1 1 年5 月2 6 日, 笔者在腾讯微博 中 输入“ 药家鑫” , 显示微博数量为1 3 7 9 5 5 6 条 , 在 新 浪微博 输入“ 药 家鑫 ” ,显 示微 博数 量 为 1 2 0 2 0 3 8 条 ; 在腾讯微博输入 “ 食 品安全 ” . 显示 微博数量为9 8 6 9 4 8 条, 在新浪微博输入“ 食品安 全” , 显示微博数量为3 7 4 8 6 5 条 ; 在腾讯微博输 入 “ 大S 婚礼” , 显示微博数量 为1 7 3 1 0 2 条 , 在新 浪微博输入“ 大S 婚礼” , 显示微博数量 为2 9 2 9 4 条 。
由此 可见 , 不论 是 关 于社 会 安全 的 问题 , 还 是娱乐八卦的新闻,都会在微博上引起大家的 高度关注 大量的网民、 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认识 , 而且 即使在网络上也不曾有过交集 , 但是当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的 时候 , 他们就会对其进行共 同的关注 , 进而互相 评 论对 方 的观点—— 这 样一来 ,那 些原 本 陌生 的人们 , 在微博上便形成了一个群体 “ 乌合表达” 与制造社会 热点话题 不少学者 已经指出 微博用户善于运用微 博媒介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并对其 中 自己感兴 趣 的内容发表 自己的看法 在笔者看来 , 实 际 情况不仅仅如此 也就是说 , 微博用户不单单 会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 而且会经常有意识或无 意识地制造或引发社会热点话题 在传统媒体时代 , 信息传播呈现“ 自上而下” 的结构 ,大众传媒 自然处于这一结构的最顶端 什么是重要的 什么是值得关注的, 往往 由大众 传媒决定 这种由大众媒介决定事情重要性主次 排序的现象 也被传播学者称为“ 议程设置” 但是 , 在现今 的信息 时代 , 过 去那种大众 媒介说了算的情况似乎有 了很大的变化 , 议程 仿佛不再 由大众媒介单方面来设置 。
拥有微博 的用户现在都成为 了信息 的传播者 , 不少后来 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事件 最早都发 自于微博 用户的发掘与发布 文章将微博上 自由表达 的 特点 概 括 为 : 表 达 的无 边界 、 表 达 的匿名 性 、 表达 的平等性 、表达 的公共性 以及 表达的 即 时 、 互动性 ⑧ 正是因为微博表达的这些特性 , 带来了笔者所称的“ 乌合表达” 有人将大众媒介 形象地 比喻 为一盏 聚光 灯 . 社会现实隐藏在 隐隐的雾 中, 媒介聚光灯 将光束投 向社会的何处 ,何处就会被照亮 , 从 而能够引起 大家 的关注 微博 的力量现在虽然 还不及大众媒介那般强大 ,但是也不可小视 观 点 豳 l 相 比之下 . “ 乌合表达 ” 可以被看作是一束来 自 手 电筒的光芒 ,也可以照亮其所指的方 向 同 时 . “ 乌合 表达” 的指向也有 自己的特点 因为 微博 表达群体的成员绝大多数既不是政府官 员 , 也不是知识精英 而是普通百姓 , 所 以其关 注的话题 范围并 不限于事关 国计 民生 的传统 意义上的重大事件 , 有时一些诸如地方法律纠 纷 、 明星婚恋状况之类的内容 , 也会 由于“ 乌合 表 达” 的关照成为社会热议 的对 象。
曾经在微 博 上引起 热议 的“ 五道杠 少年 ” 正是 “ 乌合表 达 ” 制造社会热点话题 的一个典 型例证 毕业 于武汉 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的黄艺博是武汉 市华师一寄宿学校 的学生 ,作为少先 队员 , 现 在是 中国少先 队武汉市副总队长 这样一位普 普通通 的小学生本来不会进入 大众传播媒介 的视线 , 也不会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 但是 , 由 于 黄艺博佩戴特 殊的五道杠袖 标的照片被放 到微 博上 .他便 成为了社会话 题 中的热 门人 物 享有“ 乌合表达” 的微博用户围绕这样一个 小学生进行了长时间、高密度的关注和议论 至今 . 新浪微博上关于这个话题 的微博条数早 已过万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 一些事情一旦被放 到微博上 .就很有可能引起人们的大量关 注 尤其是一些过去被 瞒报甚至不 报的负面新 闻 在微博 面前似乎无处遁形 于是 , 民间有这样 的说法 , “ 有了微 博 ,很 多事情你想瞒都 瞒不 住 ”这种制造热点话题 、引发舆论热议 的现 象 , 正是 由于微博表达 中的“ 乌合表达” 所带来 的 从传统媒体时代 的聚光灯效应到现在 “ 乌 合表达 ” 情形下的手 电筒光束 , 受众能够感 觉 到 , 自己在信息传播 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 的 自 主权 力 。
“ 乌合表达” 催化并发酵盲从现 象与极端 情绪 笔者认 同很多学者 以及微博用户的观点 , N E WS & WRI T I NG 2 0 1 1 . 1 0 45 豳图 观 点 即认 为微 博 带 来 的表 达 自由是积 极 的 , 在 自由 民主的进 程 中是有着 重要 的进步 意义 的 但 是 微博表达的这种 “ 乌合表达” 真的就可以带 来 网络表达 的真正 自由吗? 用户个人的声音 真 的可以在虚拟空间 中引起共鸣吗? 笔者认为 , 这 背 后还 有很 多 问题值 得 大 家思 考 在《 乌合之众》 里 , 作 者古斯塔夫 · 勒 庞反 复强调关于群体的一个观念 , 那就是个人 一旦 进入某一个特定 的群体之 中, 就会立刻失去 自 我 , 变得盲 目从众并且其头脑中会充斥着极端 的 情绪 勒 庞甚 至 说 : “ 只要 几 个 人 聚集 在 一 起 就能形成一个群体 , 就算他们全是博学之士 , 在 他们 的专长之外 同样会 表现 出群体 的所 有特 点他们每个人所具有的观察力和批判精神 马 上就会消失 ” c 心理学研究中, 从众指 的是根 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
一旦作 为 个人网络使用者被裹挟进入微博用户群体 , 那 么就会 由于这种种原 因表现出从众行为 继 勒庞之后 , 还有很多社会学者进一步指 出 . 群体 只知道简单而极端 的感情 ; 提供 给他 们 的各种意见 、 想法和信念 , 他们或 者全 盘接 受 , 或 者 一 概 拒 绝 , 将 其 视 为 绝 对 真 理 或 绝 对 谬误 ⑤ 而微博用户群体 的这一特征也很 明显 他们往往使用非黑 即白、 非对 即错的逻辑思考 问题 、 处理事情 , 他们在微博 上形成的强大舆 论压力 . 经常是把议论的对象要么捧上万里高 空 , 要 么打 入 十八 层 地 狱 笔 者认 为 , 这样 的做 法 带来 的后果要么是“ 捧杀” , 要 么是 “ 棒杀 ” , 总归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 “ 乌合表达” 做出的极端情绪表达 , 往往还 具有 传 染 病般 的影 响 力 , 会 在极 短 的时 间 内引 来 大量 用 户 的加 入 这 种 现 象在 社 会 学 上 被称 作 大众 歇 斯底 里 大众 歇 斯底 里 是 当人 们 发觉 他们 处 于 模糊 不 定 、 危 险 和令 人 焦 虑 不 安 的情 形 中 时 , 偶 尔 产 生 的 一 种集 合 行 为 类 型 。
在 迫 在眉睫的危险 中, 流言在扩散 、 被接受 , 并导致 怪诞 想 法 的产 生 ⑥ 日本 福 岛 核 电站 出现 问 题 4 6辛 f 阉与 宁 印 2 0 1 1 .1 0 后 , 在微 博上受到极大关注 的“ 抢盐风波 ” , 正 是这种大众歇斯底里的体现 食盐供应紧张的 谣言 已经 出现 , 在很短 的时问内 , 微博上就 出 现了多达数十万条信息 , 可见“ 乌合表达 ” 的威 力何等强大 当个 人 的表 达 陷 入群 体 声 音 之 中 的 时候 , 看上去 自由的表达并不能给用户个体带 来真 正 的话 语 权 大 家 在 日常生 活 中经 常采 用 的说 法是“ 网上怎么怎么说” 或者“ 微博上面怎么怎 么讲” , 这恰好反映出 , “ 乌合表达” 并不能使群 体 中个人的意见凸现出来 看起来热热闹闹的 “ 微博 大合唱” 之 中, 掩盖住了那一个个原本美 妙动听的声音 并且用 自由的表象不断吸引着 更 多的人加入到大合唱 的队伍 中微博上 的 “ 乌合表达 ” 终归不属于个人 , 而其带来的也似 乎更多 的是一些转 瞬即逝 的极 端情绪 与发 泄 而 已 。
注 释 : ① 凤凰 网:凤凰 资讯h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