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融产业招商手册.docx

46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5
  • 文档编号:191594256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11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一、杭州市金融业发展概况 5(一)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5(二) 杭州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三)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评判与存在问题 9(四)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二、 杭州市银行业 14(一) 体系构成 14(二) 经营业绩 16(三) 发展优势 16(四) 招商引资 19三、 杭州市证券期货业 23(一) 体系构成 23(二) 经营业绩 24(三) 发展优势 25(四) 招商引资 25(一) 体系构成 27(二) 经营业绩 28(三) 发展优势 29 (四)招商引资 33五、 上市企业 3436六、 创业投资 35七、金融创新附录一 38附录二 40附录三 42附录四 43附录五 45附录六 47前言杭州历史悠久,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 之府”和“人间天堂”的美誉,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称 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目前,杭州是浙江省会,全省政治、 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国际风景旅游 城市近年来,杭州还连续被世界银行组织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 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 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上杭州人民的不懈努力,使得杭州经济近年 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03. 89亿元,按 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己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158. 54亿元,折合539. 7亿美元,同 比增长12. 4%0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310亿元,2008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2. 1%, 金融业占GDP比重达8.4%己成为杭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在长三角 16个城市中,杭州的金融总量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在全国范围 内,也仅排在北京、、、广州之后,位列全国所有城市的第5位全市 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03家,占浙江省全省总数近六成,杭州市己成为 我国金融机构最为齐全、金融业务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作为构建“生活品质之城”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杭州非常重视金融业的发展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金融服务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金融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在此基 础上,杭州正在致力于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通过规划引导、政 策扶持,加大投入、落实项目,从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完善金融服务 功能、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金融创新机制和接轨上海金融中心等方而,努力将杭州建设成为 金融体系完善、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环境优良、集聚与辐射力强劲 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杭州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己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有充裕的人力资 源提供支撑,有便捷的信息交换提供平台,有发达的市场机制提供保 障,有优良的信用环境提供保证,发展前景十分美好杭州发展模式, 是个体和谐创业、经济和谐增长、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和谐执政、天 人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杭州的金融业会更加发展,杭 州的投资环境会更加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要求一、杭州市金融业发展概况(一)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1. 基本概况(1) 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杭州是全国金融机构种类最早齐全的城 市之一到2004年底,杭州共有金融机构149家,其中,除人民银 行杭州中心支行和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外,有政策性银行分支 机构2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 行1家,外资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8家, 信托公司2家,证券公司(含本地法人和外地法人)53家,保险公司 21家截至2004年底,如考虑分支机构和网点,杭州共有金融机构 (不含证券、保险)数1546个,从业人员29094 A但与国内金融业 发达的省市比,杭州金融机构在数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杭州只 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没有一家总部设在 杭州的保险公司。

      2) 业务规模杭州是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根据统 计,2008年6月底,杭州市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0681. 8 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30%;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346. 51亿元,占全 省比重1/3以上杭州市金融机构存贷余额比达到88%,在国家采取 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说明在杭务银行机构非常重视杭州地区的业务发展,将杭州作为优先 发展的重点城市3) 经营业绩杭州市金融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全市金融机 构(不包括证券、保险)实现本外币利润95. 8亿元,比上年增加29. 8 亿元,增长45. 2%全市商业银行本外币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继续 实现“双降”,余额为81. 42亿元,比年初减少43. 52亿元;不良贷 款率为1.93%,比年初下降1.62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按 四级分类)余额为18. 87亿元,比年初减少9. 09亿元;不良贷款率 为4. 88%,比年初下降3. 26个百分点二)杭州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通过中介或作为重要产业在城市经济 发展中间接或直接发挥着重要作用杭州金融业己显示出六大效应:1. 品牌效应。

      金融中心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不仅是评判一个 城市是否是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繁荣与 发展的标志和象征当今世界,凡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毫 无例外地努力把本国、本地区的某一中心城市培育成为区域或国际金 融中心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之所以闻名遐迩, 都是因为有了国际金融中心杭州市下称区金融机构业态种类最为齐 全、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特别是机构总部占全市半数以上,且金融机构 分布最为密集,己初步奠定了下城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 金融业己经成为下称区经济发展的一张“金名片”2. 产值效应一方而,作为传统的中介机构,金融部门通过动员储 蓄、资源配置、便利交易、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五大功能的发挥, 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增长作出了间接贡献另一方 面,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而且是一个高附加值、高 增长的产业,自身能对地方经济增长做出直接贡献,杭州金融业增加 值占GDP的比重己经达到6-7%o3. 关联效应金融服务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通过产业关联 效应带动其他产业产值的增加,包括前向关联效应与后向关联效应 金融服务业支持房地产业等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属典型的前向关 联效应;金融服务业要使用其他行业的产出作为其中间投入,是金融 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效应。

      此外,金融业既是作为现代第三产业中增长 较快的产业,其快速发展又催生了与金融服务业相关的金融辅助产业 的产生与发展,例如金融咨询服务、金融科技服务、资信服务、会计 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等4. 税收效应杭州受制于省级财税金融体制的制约,除了杭州本地 金融业对杭州市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有直接贡献外,其余金融业税收 因须上缴省政府而没有表现出直接贡献但金融业通过发挥造血融资 和资源配置功能以及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其他产业产值的增加,可 以间接增长税收5. 就业效应金融对就业的支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金融业本身 的发展,为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二是金融对 就业和再就业的支持200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 小额贷款政策被纳入积极的就业政策,这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就业和 再就业的支持力度6. 集聚效应金融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往往具有强大的 产业集聚效应,尤其是对于高端商贸、高新技术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具 有显著的吸引力金融中心对这类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使其天然 地在金融中心附近集聚,发展壮大;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了金融中心的 发展壮大。

      三)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评判与存在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杭州己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 信托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从 增长速度看,杭州金融业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从运行质量看, 杭州金融业是效率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杭州金融业不仅在浙江省 内确立了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在全国也有显著的地位和影响,无论 是金融发展水平还是金融综合竞争力在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中都位 居第三从金融功能角度看,杭州金融业己较好地发挥了便利交易、 动员储蓄、配置资源三大功能,但在促进公司治理、便于风险管理二 大功能方而还尚显不足从金融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看,杭州金融业在 通过资本集聚和资源配置在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己作出了很大的 贡献,但作为一个产业在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直接 贡献相对较弱杭州金融业发展的“三低”,即金融业产值化程度低、 金融市场化程度低、金融国际化程度低,表明杭州金融业尚未成为重 要的产业,所以其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一是金融业发展体制不顺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受制于省级财税 金融体制的制约较省内其他城市要多,使市政府在金融业发展方面缺 乏足够的自主权。

      二是金融业发展结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三个不平衡”,即金 融产业结构(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不平衡,非银行金融业发展规 模偏小;金融市场结构(货币市场与资木市场)不平衡,资木市场发 展严重滞后;国内国际金融结构不平衡,境外资金融机构才仅有“零” 的突破三是金融业管理相对滞后与全国一样,杭州金融业管理滞后于 经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目前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 下,同样存在着金融风险隐患四)杭州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 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对杭州来说也是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杭州金融业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前所 未有的挑战1. 机遇(1)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群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杭州金融业 发展提供了极佳机遇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把长江三角洲作为21世纪经济开放的重 点,同时提出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意义上的“发展极” 多项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增长速度最快 的经济区域,有可能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产业集群理论, 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空间布局将以上海、、杭州为三大核心, 分别形成上海、、杭州三大产业集聚圈和城市圈。

      这样一种经济发展 格局为杭州经济金融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目前,上海建 立四个中心的工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己全面启动按 照“五年打基础、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形成”的战略部署,上海 在年初形成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中,对上海建设国 际金融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细化和深化总体思路 是实行“三步走”战略,即从现在起到2005年,打好基础;到2010 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 中心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其腹地有次一级的金融中心, 一方而作为其国际性融入资金向国内各经济区域分离的节点,另一方 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的结合点杭州作为浙江省 省会城市,邻近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中心城市,势必会形 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的格局并受到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 强烈辐射这为杭州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天赐良机2) 2006年底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将为杭州金融业发展提 供又一次的国际性机遇随着国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