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学史00537复习资料.docx
6页现代文学史00537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单选 1,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2,五四文学革命的阵地:陈独秀《新青年》 3,五四文学革命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刘半农、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支持文学革命 5,关于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6,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文学社团:语丝社,未名社 7,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文学社团: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8,《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9,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成就与影响最大 10,弥洒社由胡山源发起,推崇创作灵感 11,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其中原浅草社成员有冯至、陈翔鹤,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是闻名 13,新月社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 14,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15,《台湾民报》全部采用白话文,该刊被称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16,鲁迅和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 17,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8,鲁迅组织和支持了语丝社、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 19,鲁迅的思想内容:①进化论②个性解放主义思想③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 20,1923年由新潮出版社出版鲁迅白话小说集《呐喊》 21,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鲁迅另一白话小说集《彷徨》 多选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胡适、沈一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尝试:《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4,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三次斗争:①批驳林纾对白话文的讨伐②批驳学衡派的梅光迪、吴宓③批驳《甲寅》杂志的章士钊 5,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战争前期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春-1927冬创作沉寂期 6,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学、提倡白话文的文章:陈炘《文学与职务》,甘文芳《实社会与文学》,陈瑞明《日用文鼓吹论》 7, 名词 1,文学研究会:①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②周作人、沈雁冰等为发起人③主张“人生派” 或“为人生”的文学④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⑤《小说月报》是其会刊 2,创造社:①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②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人③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单选 1,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五四新文化运动 2,五四文学革命的阵地:陈独秀《新青年》 3,五四文学革命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4,刘半农、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支持文学革命 5,关于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6,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文学社团:语丝社,未名社 7,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文学社团: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8,《语丝》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称号9,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成就与影响最大 10,弥洒社由胡山源发起,推崇创作灵感 11,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其中原浅草社成员有冯至、陈翔鹤,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朴实而带点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是闻名 13,新月社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深 14,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15,《台湾民报》全部采用白话文,该刊被称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16,鲁迅和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 17,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8,鲁迅组织和支持了语丝社、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 19,鲁迅的思想内容:①进化论②个性解放主义思想③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 20,1923年由新潮出版社出版鲁迅白话小说集《呐喊》 21,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鲁迅另一白话小说集《彷徨》 多选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胡适、沈一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尝试:《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4,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三次斗争:①批驳林纾对白话文的讨伐②批驳学衡派的梅光迪、吴宓③批驳《甲寅》杂志的章士钊 5,五四文学革命的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战争前期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春-1927冬创作沉寂期。
6,台湾最早提出改革台湾文学、提倡白话文的文章:陈炘《文学与职务》,甘文芳《实社会与文学》,陈瑞明《日用文鼓吹论》 7, 名词 1,文学研究会:①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②周作人、沈雁冰等为发起人③主张“人生派” 或“为人生”的文学④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⑤《小说月报》是其会刊 2,创造社:①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②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人③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