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及答案.doc
8页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气魄pò 污秽huì 澎湃bài 哽gěng住B.哺pǔ育 惩chéng罚 懊ào悔 胡骑jìC.屏障píng 可汗hán 滋zī长 炽zhì痛D.燕yān山 泛fàn滥 镐gǎo头 逼狭xi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引人瞩目 栩栩如生 呼朋引伴 流连忘返B.名列前矛 杞人忧天 汗流浃背 再接再励C.笑逐眼开 披蓑戴笠 赏心悦目 巧妙绝伦D.鳞次栉比 通霄达旦 按排工序 鸦口无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C.儿子参军才半年,家中就接到了立功喜报,令父母喜出望外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让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岛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海水浴场是人们是避暑纳凉的好季节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A.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B.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C.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D.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6、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7、按要求填空。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4)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春兰出阳羡山①,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
栽兰不成,书此一笑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__________)(2)盖气聚而根不伤(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里 人 赵 氏 尝 窃 其 法 亦 颇 验3.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名兴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无丝竹之乱耳/此易晓耳C.孔子云/云妙在若子若弃间D.无案牍之劳形/予用之辄败4.翻译下列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三、现代文阅读30分)1、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吴程程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
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片片蝶衣生镯耳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
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④借助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3.第⑦段写蓝蝶花有什么作用?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四、写作题(40分)你有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那样的现当代伟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者只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言行举止让你心生敬意?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 DABDBB(1)思君不见下渝州(2)应傍战场开(3)温故而知新(4)人不知而不愠(5)落花时节又逢君(6)一夜征人尽望乡(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 1. (1)这 (2)受伤,被损 2.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3.C4.(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2)(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5. 阅金经 栽兰花(或:种兰花、养兰花等) 三 【答案】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有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2)“露滴竹叶”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关门声响的轻柔与美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体贴3.不偏题由关门写到叩门,进一步表达了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只是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