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ppt

141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86122159
  • 上传时间:2024-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86MB
  • / 1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西欧封建社会 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一、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历史背景二、二、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 一、一、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历史背景((一)西罗马帝国的衰弱一)西罗马帝国的衰弱((二)日耳曼人原始社会的解体二)日耳曼人原始社会的解体((三)民族大迁徙三)民族大迁徙 二、法兰克王国二、法兰克王国((一)一)墨洛温王朝墨洛温王朝((二)二)加洛林帝国的建立及分裂加洛林帝国的建立及分裂((三)三)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 (一)墨洛温王朝(481-751年)1、法兰克国家的建立Ø481年克洛维被推选为法兰克人的首领Ø486年克洛维成为真正的国王(苏瓦松花瓶的故事)Ø496年克洛维皈依罗马基督教Ø晚年组织编纂《萨利克法典》 克洛维克洛维(466~511)墨洛温王朝创立者,法兰克王国第一代国王 《萨利克法典》u编篆于克洛维时期,最初稿本65章,反映了5-6世纪法兰克人社会u法兰克人已组成农村公社,经营农业,兼营畜牧,使用耕牛犁地u公社土地已分到各户耕种,土地可以世袭,最初女系不得继承u公社内部有奴隶和半自由人,偿命金是100金币。

      全权的公社成员是自由人,可以分得公社份地耕作,偿命金是200金币贵族的偿命金高达600金币 2、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 Ø背景: 无条件的土地封赐 内部的松散性 兵源的枯竭Ø内容: 采邑一词本意为“承担义务的封地” 分封土地——条件:向王权宣誓效忠、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 赐予者保护受领者 限终身占有不得世袭Ø影响: 中央与地方(内部联系的加强与王权的巩固) 等级结构(递进式分封) 农民地位(对于土地和领主的依附) 兵源与军制(农民步兵→封建骑兵) 封君封臣关系:仪式: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维持 (二)加洛林王朝的建立及分裂1、751年矮子丕平夺取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1—843年)丕平献土)2、 768年,查理继位,这便是著名的查理曼(768—814)3、查理曼的历史作为:对周边地区展开大规模侵略扩张;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地方上设巡按使出巡地方制度;利用教会巩固统治;重视文化教育814年查理曼帝国)4、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东法兰克、西法兰克和勃艮第 丕平献土 742年,查理·马特之子丕平继任宫相。

      751年,苏瓦松会议上,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当选为法兰克国王(751-768年),从此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为了报答教皇的支持,丕平两度出兵攻打威胁教皇的伦巴德人,并把征服来的从拉文那至罗马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An equestrian figure of Charlemagne 查理曼帝国 843年凡尔登条约对法兰克王国的划分 870年墨尔森条约对东法兰克、西法兰克与意大利三国的划分 (三)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1、封建化:所谓封建化就是大土地所有制形成与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确立的过程2、第一阶段,建国和内战时期:政治混乱,劳动者的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封建化的表现为:“委身”和“请求恩地” 第二阶段,查理·马特改革时期:采邑制改革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第三阶段,加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的封建制度确立 委身 所谓“委身”,就是一些已经丧失了土地,衣食无着的自由农民投靠到封建主的门下,充当奴仆,从而失去了人身自由请求恩地 就是农民还保有自己的地产,但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经营下去了,只好把土地献给封建主(包括教堂和修道院),然后再以纳租服役为条件,请求赐予原来属于自己的土地作为终身或世袭使用地,这种土地称为“恩地”,实际上是自由农民把自己变成了封建主的佃户。

      第二节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二、十字军东征 一、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封建庄园和农奴制(二)城市与工商业的发展 (一)封建庄园与农奴制Ø 庄园 广义的内涵:乡村的地产. 狭义的界定:劳役制的农业组织.Ø庄园结构的基本特征 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Ø耕作制度的基本特征 条田制 轮作制 敞田制Ø相关税收 人头税、结婚税和遗产税(死手捐)Ø本质:封建主将其作为对农奴进行超经济剥削的生产单位 (二)城市与工商业的发展1、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2、城市斗争的三个阶段3、历史意义 1、社会背景与历史条件:v10-11世纪,社会生产力有显著的提高 v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v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发展 2 2、城市、城市斗争的三个阶段斗争的三个阶段((1 1))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和城市自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和城市自治治((2 2))行会及其与城市贵族的斗争行会及其与城市贵族的斗争 ((3 3))行会瓦解的开始和内部手工业者反对行行会瓦解的开始和内部手工业者反对行会上层的斗争会上层的斗争 ((1 1))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和城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和城市自治市自治A A、原因、原因B B、方式和手段、方式和手段C C、、自治城市的标志自治城市的标志 C C、自治城市的标志、自治城市的标志v市民一般享有人身自由。

      v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和财政大权,可以铸造货币、自行宣战媾和,有选举产生的法官和市政会,市政会推举的市长是城市的最高长官 ((2 2))行会及其与城市贵族的斗争行会及其与城市贵族的斗争A、背景B、行会及其作用 A A、、背景背景v应对城市贵族侵扰v保护手艺免遭逃亡农奴竞争v捍卫同业者的共同利益 B B、、行会行会((guildguild)) v行会出现于11—12世纪v商人行会(gild merchant)、手工业行会(craft gild)和公会(company)v等级制度v行会不仅是生产组织,也具有军事组织、宗教组织和互助组织的性质 行会的作用行会的作用v行会在团结同行业反对封建贵族掠夺和商人欺诈上起了保障成员利益的作用v行会的发展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劳动经验的积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v实现城市人口的政治联合,进而争取自由和自治 3 3、、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经济方面:v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集中、方便的场所,为农业发展开辟了市场,又促进了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v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2)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v随着城市的兴起,城市内部产生了城市贵族、市民和城市平民。

      v在农村,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使封建主阶级发生分化v随着货币地租的推行,农奴的依附关系减弱,大量农奴获得解放 (3)政治方面:v政体的改变4)思想文化方面:v城市文学开始产生 二、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1、历史背景2、过程及暴露的问题3、历史影响 1、历史背景:(1)宗教方面◎ 朝拜圣地的宗教传统◎ 1054年教会的分裂与重新统一的要求2)世俗方面◎ 生存空间的需要 乌尔班二世称:“因为你们居住的土地被大海和高山峻岭所围困,不够满足你们众多的居民;而且物产并不丰富,物产填不满庄稼人的肚子……走上通向圣墓的征途,把圣地从邪恶的种族手里夺回来,归你们自己占有正如《圣经》说的,那块‘丰饶之国’是上帝赐给以色列的子孙的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产丰富无比,就像另一座天堂”(世界文明史)◎ 东方财富的向往◎ 过境贸易与商路的控制◎ 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 1095年克勒芒宗教会议 停止私战 拯救圣城教会承诺:v参加者可免除债务,v可无需领主的同意转让土地,v家属和财产受教会保护 1、十字军解救圣墓的行动成了抢劫和屠杀的表演2、十字军进行远征的过程中,西欧商人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也是西欧首次尝试在外部建立殖民地的过程 v让那些习惯于对同宗兄弟发动无谓的私战的人,去从事值得进行的反对异教徒的战争并取得胜利吧让那些到目前为止一直做强盗的人,成为基督的战士吧;让那些以前对自己的兄弟和亲戚争斗的人,现在进行反对蛮族的正义之战吧;让那些最近接受微薄工资而被雇佣的人,去获得永恒的报酬吧让那些身心交瘁的人,去劳动获得双重的报酬吧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这边的不幸到那边会变成欢乐,这边的穷苦到那边变成富裕,这边主的敌人到那边就会成为主的朋友 ——乌尔班二世 Fulcher of Chartres. Chronicle of the First Crusade. 1941. “再也没有如此令人感伤的事情,像我们看到这些可怜的人的情况那样:他们以牛羊当做马用,沿途拖着双轮小车,车上堆着破碎的行李和他们的孩子,每经过一个堡垒,一个城市,孩子们伸出他们的手问道,这是耶路撒冷吗?”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489页。

      阿拉伯人逃到了所罗门圣殿的顶上,许多人被箭射死,从房顶上头朝下掉下来在这一圣殿里,有一万人被斩首如果你在那里,被杀死的人的鲜血会没到你的脚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没有人能够侥幸活下来他们连妇女和小孩也不放过 ——Fulcher of Chartres, Chronicle of the First Orusade. 1941,p.69. 真正移入境内而永久居住的人,是从地中海沿岸港口来的商人阶层因此,商业兴旺起来,但这是唯一的繁荣象征政府无能,政治腐败然而,另有一批人,蜂拥而来,而他们是最坏的分子;就是,西欧社会的渣滓:码头流氓、海岸上拾荒者、陆上小偷和水面小偷、乞丐、亡命之徒、得到假释许可状的犯人、逃犯、释放犯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 3、历史影响政治:1、原来势力强大的地方割据与动荡因素随东征而消失,有利于西欧各国的政治统一2、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农奴的解放3、教皇权威与教会势力骤减,有利于君主集权统治的加强经济:1、获得大量土地和财富,改善西欧社会的经济状况。

      2、打破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地位,西欧商人的地位提高3、东方的繁华使西欧人大开眼界,促进他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 第三节 西欧诸国一、中世纪的英国二、中世纪的法国三、中世纪的德国四、中世纪的意大利五、中世纪的西班牙 (一)中世纪英国概况(6-12世纪)(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2-14世纪) (一)中世纪英国概况(6-12世纪) 1、七国时代和统一王朝的建立 (1)七国时代(7世纪) (2)维京人入侵(9世纪) (3) 阿尔弗雷德大帝与英国的统一 盎格鲁·撒克逊人征服不列颠以后,相继建立10来个小王国,经过合并剩下7个:3个撒克逊人王国——威撒克斯、苏撒克斯、埃撒克斯;3个盎格鲁人王国——东盎格利亚、诺森布里、麦西亚;1个朱特人王国叫肯特 (1)诺曼征服:1066年 (2)索尔兹伯里效忠宣誓大会:1086年 (3)《末日审判书》:1086年2、封建王权的确立——诺曼王朝时期(11-12世纪) (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2-14世纪)金雀花王朝(1154-1399)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2、理查一世(1157-1199)(英格兰国王1189-1199)3、无地王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亨利二世v积极改善与城市的关系,给城市以特许状换取其对王权的支持。

      v在司法方面,亨利二世扩大了国王法庭的权力,组建中央常设法庭,设立巡回法庭,建立陪审制度 v进行军事改革:骑士缴纳“盾牌钱” 无地王约翰:1、“无地王”约翰的统治(1)与城市、封建贵族矛盾(2)布汶战争失败(3)与教皇斗争失败2、1215年《自由大宪章》签署3、《自由大宪章》的实质和意义 1、《大宪章》与王在法下2、《大宪章》与普通人权1)15条“任何贵族不得向自由民征收任何贡金2)16条“对于以提供骑士服务而领有采邑者或其他自由土地持有人,不得强其服额外之役务3、《大宪章》与法治1)39条“凡自由人除经同等者依法判决或遵照王国法律的规定外,不得被处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褫夺其法律保护权,或被处以放逐、伤害、搜查或逮捕2)40条“国王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延搁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裁判 亨利三世:1、 1258年,《牛津条例》2、 1261年,亨利废除《牛津条例》,内战爆发3、 1265年,孟福尔一派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 爱德华一世模范国会:1295 瓦特·泰勒起义: 1381年1、原因:(1)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加重 (2)理查二世政府为了战费开支而一再增加人头税 2、 意义:有助于农民争得自由,农奴制加速瓦解。

      14世纪末,英国已成为独立的自耕农占多数的国家 参考书目1、《英国封建社会研究》马克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英国政治制度史》程汉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英国政治制度史》阎照祥,人民出版社,1999.4、《英国史》蒋孟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名词解释: 阿尔弗雷德大帝;维金人;诺曼征服;末日审判书;大宪章;黑死病简答题:1、英国亨利二世司法改革2、中世纪英国法律与宪政起源 二、中世纪的法国1、法国中世纪史概况(9-15世纪)2、法国王权的加强3、英法百年战争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1、法国中世纪史概况(9-15世纪)(1)加洛林王朝在法国统治的结束(843-987年)--分裂割据时期(2)加佩王朝时期(987-1328年)――法国王权的加强(3)瓦洛亚王朝(1328-1589年)--百年战争与法兰西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法国王权的加强——加佩王朝时期(987-1328年)v路易六世(1108-1137)法国王权有所加强v腓力二世(1180-1223)打击英在法力量v路易九世(1226-1270) 行政、司法和军事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v腓力四世(1285-1314年) 对教会实行控制,法王权达到高峰 三级会议 1、中央,他竭力抑制相权,以出身低微者取代贵族世家 2、地方,他指派地方官总揽行政大权,并派巡按使监督检查地方官 3、司法,规定王室法庭有权复审领主法庭的判决和审理重大案件 4、军事,以募兵制取代骑士服军役制,组织了一支常备军 5、经济,铸造全国通行的货币 三级会议(三级会议(1302年)年)(1)背景v在征服佛兰德尔的过程中,为筹集军费开始扩大征税范围,引发了与罗马教廷的冲突v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公开反对教会向世俗政权纳税,双方形成对立局面2)历史意义v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等级代表机构的建立是巩固封建国家的重要步骤,它扩大了王权统治基础,促进了法国的政治统一v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取得了与教皇斗争的胜利[“阿维农(Avignon)之囚”] 阿维农之囚 法王腓力四世(1285-1314年)开始向教会征税,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与法王发生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1305年选出的教皇是法国人,他宣布取消卜尼法斯加于法王的一切罪名,并移居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连他在内的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3、英法百年战争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1))百年战争的原因百年战争的原因((2))百年战争的过程百年战争的过程((3))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百年战争的原因百年战争的原因第一,领土纠纷第一,领土纠纷 第二,争夺佛兰德尔第二,争夺佛兰德尔 第三,王位继承问题第三,王位继承问题 百年战争的过程(1337-1453年)A、 1337—1360年1346年克勒西战役;1356年普瓦提埃战役; 1358年法国爆发全国农民起义(“扎克雷“);1360年布勒丁尼和约 B、1369—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法国不断收复失地,英国则节节失利C、1415—1453年1415年10月阿让库尔战役 ;1428年,女英雄贞德(约1412—1431年)抗英,1429年的奥尔良战役、1430年的康边战役 巴黎起义p背景•1348-1349年黑死病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法军惨败•1356年三级会议的召开p 经过 1356年巴黎市民在商会会长艾田·马赛领导下暴动1357年查理开三级会议,颁布“三月大敕令”,确定三级会议有权自行召集,每年开会两次,国王征税须有三级会议批准,由它监督税收的使用,三级会议有权委任国王顾问。

      p结果 敕令未执行,引发扎克雷起义 扎克雷起义Ø 扎克雷意为乡下佬,是法国贵族对农民的贱称 1358年5月,吉约姆·卡尔为领袖,提出“消灭一切贵族,直到最后一人”的口号,席卷整个法国北部1358年6月吉约姆·卡尔被杀害,起义失败Ø 意义 扎克雷起义是中世纪法国农民反封建的一次大发动,但组织不好,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对国王亦缺乏认识城市也未与农民形成有效的联合,导致起义迅速失败但起义打击封建势力,有利于促成法国的统一 1429年的法国 英法百年战争 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l英法百年战争增强了法兰西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法兰西的政治统一进程l以巴黎为中心的统一的市场的形成l1438法国教会独立于罗马教廷l共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 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百年战争对英国的影响v 议会君主制进一步发展v 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走上海上帝国的 道路v 农奴制解体,自耕农从事小商品生产, 促进城乡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v 玫瑰战争 名词解释:三级会议;英法百年战争;阿维农之囚 名词解释: 克洛维;《萨利克法典》;采邑制改革;丕平献土;查理曼;庄园;行会;十字军东征简单题:1、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与王权的同盟。

      2、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内容与特点3、简述中世纪西欧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论述题1、试述查理曼帝国在西欧历史上的地位2、试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意义 三、中世纪的德国(一)王朝更替及重大事件(二)中世纪德国的历史特点 1、王朝更替及重大事件v加洛林王朝(843-911年)v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911-918年)v萨克森王朝(919-1024年)v法兰克尼亚王朝(1024-1138年)v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v大空位时代(1254-1273年)v哈布斯堡王朝(1273-1806年) 萨克森王朝( 919-1024年)奥托一世(936-973)1、奥托特权2、96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1254年) 政教斗争¥1075年,格里哥利七世(1073-1085)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1076年教皇把亨利四世开除出教,废除其“统治德意志王国和意大利”的权力¥1077年1月“卡诺沙事件”¥1122年,“沃尔姆斯协约” 法兰克尼亚王朝( 1024-1138年) 黄金诏书Ø 1356年,德皇查里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七大诸侯(选帝侯)享有选举皇帝的特权。

      Ø黄金诏书中许多内容承认诸侯领地的独立性,有利于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加强统一和集权Ø黄金诏书标志着德国分裂割据的合法化,标志着诸侯对皇帝和中央集权的胜利 哈布斯堡王朝(1273-1806年) (二)中世纪德国历史的特点v德意志地处日耳曼本土,在罗马文化圈外围,因此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较晚,进展较慢v德国诸侯由原来的部落公国发展而来,这些部落公爵利用血缘关系控制军政大权,独立性很强,长时期在德国历史上发挥作用,不仅阻碍了国家的政治统一,而且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封建化进程迟缓 v德国的政治分裂,城市经济职能外向发展;而城市经济外向性,使德国国内长期形不成统一市场,又使德国的政治统一缺乏内在经济联系的黏合作用,从而反过来加剧分裂割据 四、中世纪的意大利(一)五-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发展概况(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和繁荣(12-15世纪) (一)五-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发展概况v中世纪的意大利基本上是一个地理名称,不具备国家的性质,许多外来势力在此曾建立过统治权v东哥特王国(489-554年)v东罗马帝国(554-568年)v伦巴德王国(568-774年)v查理曼帝国(774-962年)v神圣罗马帝国(962-1268年)v诺曼人统治南部(1103-1194年)v法国的安茹伯爵(1268-1285年)v阿拉冈王国(1285-1714年) v北部意大利还存在着教皇国,以及众多独立城市(佛罗伦萨、米兰、热那亚、威尼斯等)。

      (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和繁荣1、威尼斯城市共和国2、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3、使徒兄弟派 威尼斯风光 佛罗伦萨风光 使徒兄弟派 基督教异端派别 1260年悉加列利在帕尔马附近建立 纲领:公有、平等、暴力 行动:1304-1307年,意大利西北部爆发由使徒兄弟派多利奇诺领导的多里奇诺农民起义 五、中世纪的西班牙1、中古之初,“哥特时期”2、711年,阿拉伯人统治3、“后倭马亚王朝”统治(756—1031)4、再征服运动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再征服运动Ø背景:西班牙基督教小国的发展阿拉伯西班牙内部矛盾Ø时间:始于8世纪,结束于1492年 Ø性质: 表面是两种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之间的战争,实质是西欧封建主夺取土地的扩张战争 上图:费迪南二世 右图:伊莎贝拉女王 影响:v随着天主教国家“再征服”运动的进展,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兰封建制度逐步被西欧内地的封建领主制所取代,西欧封建区域得以进一步扩大v在政治上促进了中央集权化的民族国家的形成v天主教会在收复失地运动过程中既获得了大量财富,又增强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v使西葡两国逐步接受了先进的阿拉伯文化,提高了半岛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四节 西欧封建教会和封建文化一、欧洲的基督教化二、教皇国的形成三、教会的制度化发展四、封建文化 一、欧洲的基督教化Ø法兰克王国皈依罗马派基督教,从此基督教便借助于法兰克王国的力量得到迅速扩展Ø其他蛮族王国先后皈依和北非退出基督教世界Ø3世纪,基督教传入不列颠群岛7世纪中叶,在封建王公的支持下,罗马派基督教在英格兰确立了正统地位 二、教皇国的形成1、罗马主教权利的加强2、法兰克王国的丕平献土3、君士坦丁的赠礼4、克吕尼运动与教皇英诺森三世的统治 君士坦丁赠礼v公元8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其中宣称,324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306-337年在位)曾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整个帝国西部的世俗统治权“赠与”教皇以此为依据,教皇要求在政治上统治意大利和西欧 克吕尼运动Ø10到11世纪天主教会内部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因发起于法国的克吕尼修道院(Cluny)并以该修道院为中心,故称之为克吕尼运动内容为:加强修道院的组织管理,规定教士必须独身,防止教会财产被分割;运动后期,竭力宣传教皇权至上,反对世俗君主操纵主教的续任,主张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英诺森三世v1198 年被选为教皇,共执政 18 年 ,是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教皇。

      他曾干涉过德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内政,发动、组织过第四次 十字军东侵;组织过镇压法国南部阿尔比派的十字军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手腕,英诺森将整个欧洲玩弄于股掌之上,使教皇的权力达到顶峰 三、教会的制度化发展1、组织制度:教士和修士2、教阶制度: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3、基督教礼仪: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七大圣例: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授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 五、封建文化1、学校制度的变化Ø课程内容深化Ø大学的兴起2、教会文化Ø“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逻辑Ø教父哲学:奥古斯丁(345-430年)Ø经院哲学Ø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3、建筑艺术Ø哥特式教堂建筑4、文学Ø拉丁语Ø方言文学 1、名词解释Ø教会哲学 Ø经院哲学Ø托马斯·阿奎那Ø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Ø七圣礼Ø克吕尼运动2、 论述题Ø结合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和特征,谈谈你对大学的认识Ø结合中世纪有关史实,试分析基督教在欧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书目1、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2、刘城,《英国中世纪教会研究》,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3、(美)伯克富著,《基督教教义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4、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预测试卷三.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模拟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一.docx 2023年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试题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试题精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五.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模拟试卷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