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编人格研究范型.doc

3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28679833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2.48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编 人格研究范型所谓范型或范式,其实就是一套科学习惯,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公认的在一定时期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并为以后几代的工作者暗暗的规定了一个领域里应当研究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在这一编里,主要有四种研究范型:精神分析论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和现象学范型 第三章 经典精神分析论第一节 弗洛伊德生平及其对人的看法一、 弗洛伊德略传 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今属捷克),四岁全家迁到维也纳,在那里一直生活了78年二、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基本看法: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就像一个水力系统,能量由这里流出,并在这里转换,或以水坝阻拦起来从整体上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的减少 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受赫尔姆霍茨及其师布吕克的影响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茨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布吕克认为人的各种力都是根据能量守恒定了来推动的 本能有两种: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其心理能力成为力比多,力比多是用于延长生命的能量,它驱使人去追求快乐;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前的无机物状态。

      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一、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精神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理论,被称为“地形观”;把心里生活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被称为“结构观”一) 意识与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个人觉知到的心理内容所组成前意识:我们加以注意便觉察到心理内容前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充当稽查者,其工作是除去不合适的潜意识内容,并把他们压回到潜意识里去潜意识:指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但他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极大潜意识是人的精神机构中最初级、最简单、最低级、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一种被压抑的强大的内驱力,具有一种努力进入意识状态的冲动二) 本我与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生下来时的心理状况,它有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是生和死两种本能的储藏库,并且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它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消除紧张的两种途径:反射作用(是感官受刺激释放出身体能量以达到本能的满足)和愿望满足(当有机体没有满足某种生理需求时,本我便产生出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物体或事件意象,从而降低这种需要有关的紧张)自我是由本我分化出来的,其能量也来自于本我自我是理智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从自我分化而来,是父母向儿童灌输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的一个人格结构。

      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前者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后者是受奖赏时内化了的经验超我的主要功能是用良心和自豪感等去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 自我很不容易,受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三重压抑一个人的特点取决于能量在其人格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二、 人格动力 人格动力的核心概念是本能和焦虑一) 本能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本能是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的驱力,并通过心理器官决定着人的心身活动的态势,他是人的所有活动的最终原因本能的根源是人体的需要或冲动,一种需要或冲动表现为人体的某个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消除该本能刺激的根源,即满足体内需要或解除由此产生的兴奋和紧张过程;本能的对象是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以及所采取的手段;本能的动量是指所具有的力或强度,其大小由本能拥有的心理能量多少来决定2、 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所谓投注是指能量或力比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自我投注(如自恋者)、幻想投注(白日梦者)、对象投注所谓反投注是指自我或超我对能量或力比多倾注的抑制总之,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本能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决定的本能在行为中的表现可能是曲折的、偏离正道的,或乔装假借的,也可能是直接的。

      相同的本能可以许多方式来满足,而相同的行为对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满足,或者对同一个人达到多重的满足因此能量投注和反投注的交互作用,便成了精神分析论的动力过程的重点二) 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 是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出生创伤是指婴儿出生时与母体的分离,是人类体验到的最大的焦虑根据对自我造成威胁的根源来自于外界环境、本我和超我三种情况,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1) 现实性焦虑 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2) 神经性焦虑 是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是所引起的恐惧感3) 道德性焦虑 是个人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2、自我防御机制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首先它是不理性的是指一些为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之累的潜意识反应它有两个特点:都是潜意识的,即个人通常是不知不觉运用的;都是伪造或曲解现实的,以防止本我的冲动的主要的防御机制有:(1) 压抑 是指自我阻止焦虑的那些念头、情绪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它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只有发生压抑,其他的防御机制才能发生2) 否认 是指个人潜意识的阻止有关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逃避现实。

      2010年选择题)(3) 移置 是指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有时移置会指向自身,这时就会出现抑郁或自我轻视的思想和行为4) 认同作用或自居作用 是个体潜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四种认同:自恋认同,即个人对那些与他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目标定向认同,即个人对某个成功者或伟人的认同;对象丧失认同,即个人为了恢复某一失去的对象而去认同他;强制性认同,是指个人同权威者的禁令保持一致,其目的是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以避免惩罚前三种认同是出于爱,后一种则是恐惧5) 升华作用 是指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社会认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6) 投射作用 是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他事物7) 合理化作用 是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合理化作用分为两种:酸葡萄机制,是指希望达到某种目的而未能达到时否认该目的的价值和意义;甜柠檬机制,是指因为达到预定目的,便苟且偷安,抬高现状的价值8) 反向作用 为了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9) 固着作用 是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映方式的刻板化10) 退化作用 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较为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退化和固着是同时发生的,因为一旦某个人发生退化时,总是退化到他曾被固着的那个发展阶段第三节 人格发展和人格适应一、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沿着所有人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若干先后有序的阶段而前进的这些阶段都有一个身体相应的部位,成为力比多兴奋和投注的中心,这些部位称为性感区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阶段命名为心理性欲阶段如下:(一) 口腔期 0--1岁左右,性感区在口腔,口腔主要有五种活动方式:摄入、吸吮、撕咬、吐出、紧闭每种活动方式都将成为某种人格特征的原型分别对应着获取、坚韧和决定心、破坏、排斥和蔑视、拒绝和抗拒得到满足与否又会形成两种性格:口欲含合型性格和口欲施虐型性格二) 肛门期 1--3岁,在这一时期,幼儿应该学会控制排泄过程,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得到恰当解决与否会形成两种性格:肛门滞留型性格和肛门排出型性格三) 性器期 3--5岁,这一时期性感区在生殖器男孩出现恋母情节,产生阉割焦虑;女生出现阴茎妒羡,产生恋父情节四) 潜伏期 6--12岁,一方面是由于超我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同性恋期五) 生殖期 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生殖器为主要的性感区二、 人格适应(一) 适应的性质弗洛伊德认为,个人个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康,取决于人各个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以及个人与他必须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协调。

      适应不良的产生源于心理性与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过多或过少的挫折,导致力比多能量投注不均,而产生心理疾病成人的人格特征乃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受到压抑、升华、反向作用、固着、退化等的结果自我防御机制运用的多少可以度量本能冲动或自我的强度如果自我长时间的、经常的运用防御机制,就会过多的消耗能量,导致内在的人格结构的不平衡,进而产生适应不良二) 治疗的目的和方法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心灵的协调,以扩展个人对本我力量的觉知,减少对超我要求的过分顺从并加强自我的力量,从而达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动力平衡由于此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患者洞察现有症状与过去起源之间的关系,因此精神分析的治疗也称为洞察力疗法治疗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梦的解释以及移情技术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论新精神分析论的共同的:1、弗洛伊德坚持本能论和犯性论,新精神分析反对这种主张,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2、弗洛伊德强调先天本我的作用,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作用;3、弗洛伊德坚持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新精神分析相信人自己有能力克服冲突和挫折,对未来持乐观态度;4、弗洛伊德坚持早期经验的决定性作用,新精神分析不仅要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而且要探索人的一生的发展。

      第一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宗教信仰是荣格早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一、 人格结构(一) 意识 对荣格而言,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晓的部分自觉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过程,产生出了一种新的要素,荣格将其称为自我自我的作用就像过滤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二) 个人潜意识个人潜意识是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所构成(和弗洛伊德的前意识类似) 情节: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意思就是指他执意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 它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的障碍,或者是灵感的动力源泉 最初荣格认为它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后来他认为这来自于比童年经验更深邃的东西,即集体潜意识三) 集体潜意识(2011年名词解释)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种系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沉淀物集体潜意识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到处都是原型:是那些经历许多世代一直保持不变的经验累积于心中的结果,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有一些原型特别重要,如下:1、 人格面具(或人物) 这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外部形象其目的是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

      它是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而发展起来的2、 阿尼玛(或阴性基质)这是男性精神中所带有的女性特征 其作用是:使男人具有女性特征;为男人在男女交往时提供参照系 它会极大的影响男人对女人的选择,影响他对某个女人是喜欢还是讨厌3、 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 这是女性精神中男性的特征 上述2、3是精神内部形象他们的心象总是投射到异性身上,并决定两性关系的性质4、 阴影(或阴暗自我) 它是精神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的容纳人的最基本的动物属性它是人身上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在荣格看来,阴影的动物本性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5、 自身 这时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出于和谐状态,即把人格统一起来,导致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荣格认为自身可以用曼荼罗表示二、 人格动力 荣格认为人格或精神是一个相对封闭系统,其动力源泉来自于心理能心理能在整个精神系统中的分配由等值原理和熵原理决定一) 力比多 它从身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