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 3.6 琵琶行 第三课时(07版鲁人必修二).doc
8页3.6 琵琶行 导学案第三课时(07版鲁人必修二)【学习目标】1.背诵第三、四节;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2.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3.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知识导学】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乐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基础演练】1.填写诗句: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___________________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_____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________________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 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1.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各有何特点? 2.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 3.全诗虽长,却结构严谨,试探究,诗人用怎样的线索使诗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从而成为唐长篇叙事诗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 4.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巩固提升】(一)课内检测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一句,与这句话相呼应的一项是(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C.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B.以听众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以听众的静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3.诗的结尾作者自伤身世,自觉与琵琶女颇多相似,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长安来到偏远的江州B.一个善写诗,另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另一个能欣赏,有他乡遇知音相见恨晚之感C.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D.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进谏而遭贬,都有荣衰变迁,“幽愁暗恨”4.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 )(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2)(3)(4)(6) B.(1)(3)(4)(6)C.(1)(4)(5)D.(1)(3)(5)(二)课外拓展1.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暮 江 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A.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铺”字化静为动B.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
C.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 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1)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2)第2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
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B.第2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3.比较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与《琵琶行》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答案【基础演练】1.略2.B.②正面写琵琶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3.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自己作为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合作探究】1. ------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①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时,“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苦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玩弄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② 诗人的自我形象,主要表现在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抒写了自己官宦失意的痛苦和感伤以及对社会黑暗的不满与激愤 2.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3.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
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4.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此感叹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