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大学管理学精品课程1管理概述3道德与社会责任.ppt
49页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1 1Ø了解各种道德观Ø理解道德的概念、社会责任的含义Ø掌握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与要求2 2重点:Ø 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Ø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Ø 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Ø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难点:Ø 对四种道德观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3 3u道德的定义u四种道德观 第一节 道德概述4 4●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决策人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不同组织的道德标准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组织,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组织的道德标准要与社会的道德标准兼容,否则这个组织很难为社会所容纳 一、道德的含义 5 5●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完全按照后果或结果制定道德决策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功利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率,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是,它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是在那些受影响的人们缺少代表或没有发言权时更是如此此外,功利主义也会造成一些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权利被忽视。
二、四种道德观 6 6●道德的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等)的前提下作出◎道德的权利观的积极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即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7 7●公平理论道德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并在此过程中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它保护了那些未被充分代表的或缺乏权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8 8●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 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种是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社会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另一种是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9 9研究表明,大多数生意人对道德行为持功利主义态度。
这不足为奇,因为功利主义与诸如效率、生产率和高额利润 之类的目标相一致随着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的日益被重视,功利主义遭到 了越来越多的非议,因为它在照顾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忽视 了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对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的考虑,意 味着管理者要在非功利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道德标准这对当 今的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因为使用诸如个人权 利、社会公平和社区标准之类的标准来进行决策要比使用诸 如对效率和利润的影响之类的标准来进行决策,更让管理者 感到迷惑其结果是,管理者不断发现自己处在道德困境中 1010u 道德发展阶段u 个人特征u 结构变量u 组织文化u 问题强度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1111一、道德发展阶段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如下表所示1212层层次阶阶段前惯惯例层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 据是本人利益, 这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 为为方式带带来的奖赏奖赏 和惩罚惩罚 决定的1.遵守规则规则 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质惩罚 2.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时才遵守规则规则 。
惯惯例层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对法律 的遵守,对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应,以 及对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觉3.做自己周围围的人所期望的事 4.通过过履行自己允诺诺的义务义务 来维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则层 次受个人用来辩别辩别 是非的道德准则则 的影响,这这些准则则可以与社会的规规 则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规则 或法律不一致5.尊重他人的权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见于不顾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值观 和权权利 6.遵守自己选择选择 的道德准则则,即使这这些准则违则违 背了法律1313二、个人特征●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人们还发现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1414三、结构变量 ●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 ●不断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的行为对个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道德标准1515四、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 1616五、问题强度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 的强度,它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或对受益者的 利益有多大?●看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 的可能性有多大?●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自己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自己(在社 会上、心理上或距离上)挨得多近?●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1717u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u 建立道德准则与决策规则 u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u 设定工作目标 u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u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u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u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三节 改善道德行为的途径 1818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的差异,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把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这并非易事,事实证明,仅仅通过“挑选”这一控制措施,是很难把道德标准成问题的求职者挡在门槛之外的。
所以通常辅之以其他控制措施挑选过程的另一作用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1919二、建立道德准则与决策规则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道德准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也要相当宽泛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如麦道公司的道德准则) 2020管理者对道德准则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以及对违反者的处理办法对道德准则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认为这些准则很重要,经常宣讲其内容,并当众训斥违反者,那么道德准则就能为道德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劳拉·纳什(Nash,1981)提出了使用正式文件来指导行为的另一种方法她提出了12个问题(见下页),这些问题作为决策规则,可以指导管理者处理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21211.你准确地确定了问题吗?2.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你将如何确定问题?3.这种情形原本是如何发生的?4.作为一个人和公司的职员,你忠于什么人和事?5.在决策时你的意图何在?6.这一意图与可能的结果有何差距?7.你的决定或行动可能伤害谁?8.你能在决策前与有关各方讨论这一问题吗?9.你有信心认为你的立场不仅现在看起来正确,即使长期 也正确吗?10.你能问心无愧地把你的决定或行动透露给你的上司、 你的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你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吗?11.你的行动在被人理解的情况下有什么可能的后果?在 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又如何?12.在什么情况下你将容忍反对意见?2222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2323四、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
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在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下,即使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也会感到迷惑,很难在道德和目标之间做出选择,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得不采取不道德的行为 2424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的 重要性,它们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如开设研修班、组织专 题讨论会等)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 显著改变其道德行为;◎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道德教育至少可以增强有关人员对商业 伦理问题的认识●反对者认为,个人价值体系是在早年建立起来,从而 成年时的道德教育是徒劳无功的2525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如果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人们为了取得结果,就会不择手段,从而有可能产生不道德行为如果组织想让其管理者坚持高的道德标准,它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道德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例如,在对管理者的年度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符合组织道德准则的程度2626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有不道德行为的人都有害怕被抓住的心理,被抓住的可能性越大,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根据组织的道德准则对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的独立审计,会使不道德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审计可以是例行的,如同财务审计,也可以是随机的,并不是事先通知有效的道德评价计划应该同时包括这两种形式的审计审计员应该对公司的董事会负责,并把审计结果直接交给董事会,以确保客观、公正 2727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的情况下自主行事●组织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渠道,使员工能放心地举报道德问题或告发践踏道德准则的人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这些措施包括: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准则 和决策规则、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以及对员工进行道 德教育等在这些措施中,单个措施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但若把它们中的多数或全部结合起来,就很可能收到预 期的效果2828u 社会责任的定义u 两种社会责任观u 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u 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第四节 社会责任概述 2929一、社会责任的定义●时至今日,社会责任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较准确的定义: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那么,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换句话讲,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3030●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有必要对它和另外两个概念作一比较◎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3131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或纯经济观) ●社会经济观 32321.古典观(纯经济观)古典观的代表人物当首推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认为当今的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者,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拥有他们所经营的企业他们是员工,仅向股东负责,从而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那么,股东的利益是什么呢?弗里德曼认为股东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财务收益3333◎在弗里德曼看来,当管理者自行决定将公司的资源用于社会目的时,他们是在削弱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人必然为此付出代价◎弗里德曼还认为,当职业管理者追求利润以外的其他目标时,他们其实是在扮演非选举产生的政策制订者的角色34342.社会经济观持社会经济观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时代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公司的法律形式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公司的设立和经营要经过政府的许可,政府也可以撤销许可因此,公司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