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直抒胸臆.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00160873
  • 上传时间:2022-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0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直抒胸臆 【阅历沟通材料】 直抒胸臆篇(1):诗歌表现手法直抒胸臆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必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我整理的诗歌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诗歌的表现手法许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解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直抒胸臆篇(2):记叙抒情作文的指导写作 记叙文-文体简介   1、基本定义: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经过人物活动、大事经过、环境变化的详细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达的情感记叙文虽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也可以运用谈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进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抒情-结构特性  (一)抒情作文分类:  1.直接抒情文:将心中情感实实在在写下来的,就称为直接抒情文  2.间接抒情文: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反的一种方法,它不把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和表达出来,也不像记叙文那样需要一个有头有尾的完好大事来贯穿全篇,但是务必借助对各种详细事物的描写,来间接抒发感情、张开想象、表达主题  抒情文常常是借事物、风景、人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  写抒情文,务必记述内心真实的感受若只是追求文句的雕琢,无的放矢的感慨,这篇文章就会流于空洞无物,令人厌烦  (二)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带着剧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经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咏物寓情  咏物寓情,是经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详细描绘之中,经过比方、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的思想感情  4、咏物言志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分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5、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恳切,很能打动人心  6、融情于事  融情于事,指经过叙述大事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详细大事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尝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7、融情于理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耀出布满共性颜色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直抒胸臆篇(3):东栏梨花的阅读答案 《东栏梨花》是苏轼的一首诗,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东栏梨花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详细赏析  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其次句从外形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瞬息,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3)、除了以雪比方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答:淡白、清明, 是为了衬托梨花的雪白以及繁盛  (4)、看着洁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5)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①惆怅(1分)②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瞬息,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练习二及答案  1、从诗中柳深青、柳絮飞可以看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分)  答:惆怅、伤感(3分)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见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请结合诗内容对此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假如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5分)  3、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2分)  答:(2分)写出了梨花颜色洁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4.第三、四句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2分)流露了内心的惆怅,感叹人生短促、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5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缘由是什么? (3分)  答:①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终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  (6)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是怎样表现的?(3分)  答:(3分)(1)颜色深浅组合,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即就鲜活了;其次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飘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言之成理即可)  (7) 这首诗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3分)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终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 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意思对即可)  (8)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缘由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见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见吗?为什么?  答: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终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得1分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假如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晰,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阅读练习三及答案  1明人郎瑛认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主见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你同意他的主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1)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首句梨花淡白即在点题东栏梨花,花满城承梨花淡白而言,若首句改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指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桃花烂漫的意境也与诗人想感叹的春光易逝主题相差甚远1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惆怅东栏一株雪中惆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答:(2)诗人惆怅的是春光易逝,人生短促2分)一、二句写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柳絮纷飞之景,说明时至暮春,盛极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伤春的惆怅之情最终一句写如此盛景,人生难得看过几回,由梨花盛开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感到无限感慨与惆怅2分)  参考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  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  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的透彻与清明  赏析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由于梨花盛开而感叹时间的消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即就鲜活了,再加上其次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飘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给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由于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雪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行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身上,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终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加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东栏梨花》的最终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东栏梨花的阅读答案] 9 / 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