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处理技术规程4篇.docx
6页污水处理技术规程4篇 目录 1.污水处理规程内容 2.污水处理规程标准 3.污水处理技术规程4篇 内容 一、前言污水处理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各类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确保污水处理效率和环保标准的达成本规程结合了行业最佳实践和专业经验,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二、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1. 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重物质 2. 生物处理:通过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 深度处理:如活性炭吸附、膜过滤等,进一步净化水质 4. 污泥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干化等步骤,处理剩余污泥 三、操作与管理 1. 设备运行: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2. 工艺控制:监控进出水水质,调整工艺参数以保持处理效果 3. 安全规定:遵守安全规程,避免化学物质泄漏和人身伤害 4. 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运行数据,定期提交运行报告。
四、维护与保养 1. 日常检查:每日巡查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定期保养:按计划进行设备清洁、润滑和维修 3.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故障 五、质量控制与环保合规 1. 标准对照:参照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确保处理后水质达标 2. 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评估处理效果 3. 环保合规:遵守环保法规,确保污水处理过程的合法性 六、培训与教育 1. 员工培训:定期进行污水处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2. 持续学习:鼓励员工了解最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 七、改进与创新 1. 技术更新:关注行业新技术,适时引入提高效率 2. 过程优化:持续改进流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处理效率 八、合作与沟通 1. 内部协调:各部门间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流程顺畅 2. 外部协作:与监管机构、供应商等建立有效联系,共同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标准 1. 执行本规程的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 2. 所有操作人员须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上岗,确保操作规范。
3. 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进行性能评估,不符合标准的需及时整改 4. 污泥处理需符合环保要求,不得随意排放,确保资源化利用 5. 本规程的修订与更新应依据法规变化和技术进步,确保其时效性 以上内容旨在为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指导,确保污水处理的高效、安全与环保执行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污水处理水平 污水处理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污水处理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学习掌握有关液氰钢瓶安全使用规程,按规程进行检查,并熟练掌握 2、开机顺序: (1)从后往前启动污水搅拌槽,待运转正常后,各管路接好,并拧紧后,打开水射器水源,使气路形成负压 (2)缓缓打开钢瓶氯阀,膜片压力表显示钢瓶内的氯气压力,有氨水检查各部位无泄漏后,可将氯阀开(1-2转) (3)缓缓打开定压调节阀,观察流量计内浮子调整到需要刻度 3、停车顺序: (1)先关闭氯阀当流量计浮子降到零位,关闭调节阀 (2)关闭压力水源,如在加氯过程中发现漏氯现象,应立即按上述方法关机,并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开机。
4、注意事项: (1)氯瓶阀打不开,应轻轻振动阀杆23分钟后,再打不开应报告厂部组织有关人员处理 (2)处理泄氯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方可进行处理 (3)装卸氯瓶时,严禁碰撞,氯瓶内剩氯范围在530公斤 (4)发生严重泄氯无法处理,应立即放入安全坑或尾矿库里,加入大量的白灰,使生成无毒次氯酸钙 第2篇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 1、开工前车间要向参加开工的所有人员进行工艺设备交底,详细讲解新增设备的技术指标,操作条件及检修后的工艺流程变动情况 2、制定周密细致的开工方案并组织所有操作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学习,使每个参加开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开工步骤,明确本岗位责任,做到心中有数 3、进行检修后的质量和设备试运,所有设备及工艺管线均须试压合格 4、拆除检修时所加盲板,加好正常生产时需要加的盲板,要指定专人负责登记立帐,防止遗漏 5、组织好开工前的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清理检修现场,检修后的机具、更换下的设备,检修使用的架杆架板,全部拆除运走,临时电源全部拆除,搞好装置卫生现场不得存有油污、杂木、破布垃圾等易燃物,保持上下水道畅通,管沟下水井盖板要全部盖好。
(2)照明、通风设备要齐全耗用完整符合防爆要求,转动设备要有防护罩,所有梯子、平台和栏杆等保护设施要齐全牢固 (3)所有消防设施、火灾工具要齐全好用 (4)所有检修时破坏和新上设备、管线的保温要搞好 (5)所有受压容器和设备的安全阀必须重新定压,并有铅封标志,拆除设备试压时安全阀前所加盲板,并使安全阀前阀门保持全开状态 6、管线引入蒸气或扫线前,应先将蒸汽内冷凝水脱尽再引入,引汽 应缓慢进行,防止水击震坏设备 7、开工时需要赶除空气的装置后系统,必须按规定的介质逐步进行更换,不准留死角空气从各设备顶部排空,达到规定指标为止 8、在装置引油(溶剂)之前,要关闭所有的放空阀门,(例如:机泵出口处,控制阀处,冷热设备低点排空处,塔及容器顶部和底部防空出,冷换设备出入口丝堵及采样阀处等)然后再按规定改好流程,经操作工、班长、车间领导三级检查无误,方可引油(溶剂),在开始进油时,操作工要立即按进油流程认真检查,严防跑、冒、串事故发生 9、引油前,油品操作工要加强油罐脱水,保证进入装置的油(溶剂) 不带水装油后,装置操作工也要加强脱水,防止升温时冲塔、冒顶和降温时冻凝事故的发生。
10、装油(或溶剂)时,油品计量要准确,装置操作工要每一至二小时向油品询问一次油量,做到心中有数(从流量计、液面计、往复泵行程数几个方面来平衡油量)以防超量引起满塔(罐)跑油事故的发生 11、烧瓦斯的加热炉(尾气、烧炉、隋性气体发生炉)开始用瓦斯时,必须采取措施,在安全的地方放空,赶走管线内的空气,经分析氧含量小于1%,方可点火,以防爆炸所有瓦斯管线及阀门都要严格检查 12、加热炉在灭火后在点火时,先要吹入蒸汽赶掉炉膛内积存的瓦斯,见烟筒冒蒸气几分钟后在点火,以防点火爆炸另外点火时不得使用汽油作引火物 13、装置升温降温时,要缓慢按规定的升(降)温速度进行,要严格控制脱水温度,防止机泵抽空,设备憋压和冲塔冒罐等事故发生 14、当升温(降温)达到一定温度时,要对设备、机泵、管线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整个开工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须由操作员直接进行,无关人员不得乱跳乱动仪表、阀门、设备一定要按规定做好单位之间、岗位之间的配合联系工作,领导在现场可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 1、生产岗位的人员,要熟练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主要工艺参数及设备等,要熟练掌握各种事故(停电、停风、停水、停气、燃料油中断等)的处理方法。
2、生产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各项岗位责任制,对本岗位的设备运转情况和操作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情况和不安全因素,要判断准确,处理得当对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做好机泵的润滑工作,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备用机泵要处于良好状态(热油泵要提前预热)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启动切换,排除隐患 3、任何一个岗位要调整操作,都要事先与有关单位,有关岗位做好联系,以免引起其它岗位发生问题 4、经常认真检查并会使用本岗位的各种安全设施(如灭火机、灭火蒸汽线、防毒面具等)要保持良好可用,但不得随意动用 5、生产中严格执行工艺卡片、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超转数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6、装置内严禁烟火,用火要办理手续,不准穿钉子鞋进入装置,不准用铁器直接在装贮油的设备、容器上敲打,不准在高温设备管线上放置易燃物,烘烤衣物及食品,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7、禁止用汽油(包括溶剂)擦洗地面,工具和设备等靠近高温设备和火源处不准放置油桶,以免引起火灾 8、机泵、管线、容器发生跑油或漏出瓦斯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用蒸汽掩护,吹散瓦斯和油蒸汽,以防瓦斯和油蒸汽积存,造成事故。
9、进入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女工要戴好工作帽,发辫必须塞入帽内,以防被转动设备绞伤 10、新工人、学习代培人员进入装置,必须在本岗位操作人员带领下工作,不经允许不得单人操作及动用仪表和设备,避免误操作引起事故 11、岗位操作人员调换时,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然后进行技术安全考核,合格后方可顶岗操作 12、原料或产品换罐操作方案改变等,操作人员要严密注意防止原料泵抽空,产品泵憋压,使操作条件被破坏 13、油品出装置防止超温超压,一般出装置温度必须高于油品凝固点10℃以上,进罐的温度必须低于100℃,防止突沸 14、阀门特别是铸铁阀在关紧时不要用力过大,打开阀门时一般不要开到头,而应回松,防止阀门损坏,造成事故 15、装置内凡有泄漏处,要及时修好,暂时无法处理的,也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16、装置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时清扫,要保持装置内下水井,排水沟畅通 第3篇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调节池和人工、机械格栅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a生活污水进入集水池(生活污水)前必须先经过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过筛,档在人工格栅前的浮漂物,必须及时清除; b机械格栅操作可采用手动和自动两种方法,按自动档时,机械格栅就采用自动操作,实现自动开机和停机,时间可以任意设置调整。
按手动档时,机械格栅就采用手动操作被机械格栅清除后的垃圾进入小车内,满后及时处理 2、生物接触氧生化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a、调试时,先开启集水池(生活污水)内潜污泵,将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生化池,进行1—2天的充分闷曝气,同时开动污泥回流装置; b、生化池内污水自动流入二沉池,经沉淀污泥循环又回流到厌氧池,经2天曝气后,曝气池内就会出现模糊状的絮凝体,此时可适当增添营养物质(如尿素和磷肥)和排除对微生物增长有害的代谢物质; c、要及时进行换水,即及时排除上清水,补充新鲜水,换水可以间歇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直到悬浮混合液(mlss)浓度30分钟沉降比达到15%-20%时为止; d、一般水温在15℃以上条件下,经过10-15天以上大致培养后可达到上述要求若进水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为缩短培养期,可将二沉池或污水沟污泥直接引入曝气池,也可以在运行时,先投入部分菌种污泥或粪便水,作为菌种和营养物质,以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