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1页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2.1869 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出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3.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在生活中应该大力倡导的是A.用流水洗碗、洗菜 B.少喝水以节约用水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自来水冲厕所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B.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6.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与甲气体相比,乙气体更容易溶于水C.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气体D.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7.下列有关化反应C2H4+3O22X+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28:32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9.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有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10.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B.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S、Fe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明亮的火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1) 构成硫酸铜的微粒是____________(2) 氯酸钾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3) 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4)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5) Ne:宏观_________;_________微观________(6)写出高锰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___(7)写出2Fe3+中数字“3”的意义_______________(8)标出Fe2(SO4)3中Fe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用双氧水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列空白1)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氯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有:a、停止加热b、固定试管c、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装药品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小团棉花e、加热,收集氧气,上述操作中缺少的一步是_____,将该操作编号f,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字母)2)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代替氯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氧气(不考虑水蒸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3)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但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率,请从下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替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4)你认为小明和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哪一种更好?_____(填“小明”或“小华”),理由是_____;_____(写两点)14.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发生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若用C装置收集,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
待反应完全后,得到4.8g氧气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大蒜中的硫化丙烯(化学式为CxH6S)能杀菌,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1)硫化丙烯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2)硫化丙烯相对分子质量为74,则x的数值为_________(3)硫化丙烯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4)求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16.小红同学将未知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34g,加入盛有0.5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待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33.7g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槐花飘香,槐花并没有运动,而是槐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选B【点评】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2、C【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面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故选项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3、C【解析】A.不应用流水洗碗、洗菜;B.不能少喝水以节约用水;C.使用节水龙头,值得提倡;D.不可用大量自来水冲厕所,可使用生活废水做法在生活中应该大力倡导的是C.使用节水龙头点睛∶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节约用水,人人有责4、A【解析】A、化合物最少含有两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A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仅能出现红热现象,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D错误5、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湿衣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给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隙,加压时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6、D【解析】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A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B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C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7、D【解析】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28:96,故B错误;C、氧气是单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故C错误;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2X+2H2O可知,反应前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故D正确点睛】解题时不要遗忘单质的化合价为零8、B【解析】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错误;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9、B【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C【解析】A、Ⅰ类反应和Ⅱ类反应均放出热量,故A不正确;B、Fe在Ⅰ类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在Ⅱ类反应生成氧化铁,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故B不正确;C、Ⅰ、Ⅱ两类反应均是和氧气的反应,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故C正确;D、S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Fe在氧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