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docx
10页2022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7864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任务1一、名词说明〔共12题,每题5分〕1、大坌坑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觉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像大坌坑文化事实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局部,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亲密的亲缘关系2、长滨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开掘,发觉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子以洞窟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觉的旧石器相像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觉,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
1885年台湾建省4、凤鼻头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完毕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其次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觉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开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非常相像,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5、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产、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长,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淌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像的心理特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外表,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标准、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7、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开展过程中所缔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供应道德和理智的标准文化作为信息、学问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 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8、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假设干个局部组成的困难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沟通中,宗教沟通因其特殊缘由起着特别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9、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困难,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凉爽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
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0、左镇人参考答案或提示: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头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确定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一样,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觉,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万多年11、圆山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较大坌坑文化晚一些的圆山文化,距今约4400—3101年,代表遗址是台北市北端圆山贝丘上层主要分布在台北盆地,延长到北部沿海一带石器多属磨制石器出土的有段石锛与福建、广东等地出土的有段石锛都属于同一类型,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出土的陶器以棕灰色细砂陶为主这些遗物同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有很多相像之处,可能是从大陆传播过来的晚期已出现少许青铜器,如大坌坑上层的一件两翼式青铜镞,与商周时代的同类器近似12、郑和抵闽台参考答案或提示:永乐年间〔1403—1424年〕,郑和下西洋,自江苏太仓开航以后,都要先到福建长乐一带停岸一段时间,进展人员和物资的补给,然后才从福建起航远征郑和的船队曾在台湾赤嵌汲水,并深化大冈山一带。
郑和第7次〔1431年〕下西洋到过台江〔即今台南、高雄之间海岸〕郑和船队中有很多福建人,他们随船队到达台湾、澎湖以后,其中有一局部人可能留在当地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对台湾地区产生了必须的政治影响二、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13、为什么说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或提示:北宋时期福建路行政区划,设一府、五州、二军,皆为同一级行政机构,共八个,故福建号称“八闽”由于长期北方汉人入闽,福建在隋唐及五代闽国时未受大的灾祸,再于由宋室南渡,政治中心转向东南,故宋代福建经济飞跃、文化兴旺,福建进士北宋时期2503人,南宋时期3482人,居于全国之首北宋元丰时,福建户数居全国第八位;南宋嘉定时,福建的户数仅次于江西和两浙,居第三位福建人位居宰辅之职的有18人,名列全国第三;《宋史》:“道学”、“儒林”列传的福建人有17人,位居全国之首在闽文化史上,宋代福建文化最为兴盛,其主要特点如以下几个方面:闽学的产生和开展北宋仁宗时期为闽学开展的萌芽,一批闽地学者注意对儒家经典探究,不重训诂重义理,提倡儒家道德,宣扬儒家“尽天知性”之说,强调儒家伦理常纲,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热衷于授徒讲学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二程洛学入闽,在福建得以很好的传播和阐发。
南宋绍兴至淳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开展时期朱熹对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进展了一次全面总结,建立了一个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闽学的产生和开展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佛教极为兴盛宋代福建佛教加兴隆,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寺院经济兴旺,占据很多良田,很多达官文人都喜在寺院中设立自己读书处,以便攻读之余和高僧谈古论今,吟诵作诗当时出现不少出家的女性,僧尼在闽南一带也开展速迅,仅泉州市区,就有“僧侣六千”,朱熹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僧三十九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福建僧尼为“七万一千八十人占全国的15.4%刻书业为全国三大中心之一宋代福建刻书的特点有四,一是地域广泛,其分布地点不但有各州府、军所在地,也有偏僻小县,几乎无处不刻书;福州地区和建阳地区刻书最盛,成为全国刻书中心二是量大,如北宋时期福州雕版印刷的两部大藏经和一部道藏,总数达1.8万余卷,超越两个刻书中心浙江和四川三是所刻内容广泛,有较流行的经史百家名著和诗文集,史书节本和诗文选本,时文科举应试之书、字书、韵书、类书、农医杂书等民间日常参考管用之书等。
四是编篡形式时有创新,如字体多样,最早运用黑口与书耳、经注合刊等14、请你说明台湾与福建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参考答案或提示:据统计,台湾同胞80%以上祖籍地在福建,两岸人民同宗、同祖、同语、同俗,这种一脉相承的人文关系,为两岸沟通供应了自然的纽带从传统文化习俗上看,福建人民移民台湾,大多是以姓氏宗族聚族而居,或是以同府同县同乡聚居一处,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家乡祖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不仅使泉州、漳州的闽南话成了台湾的主要方言,而且至今在台湾流行的南音、高甲戏、梨园戏、莆仙戏、布袋戏、木偶戏、闽剧等都是来自福建福建戏曲在明、清时期渐渐定型,并随着移民传到台湾,成为闽台民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台湾同胞信奉的神仙,如妈祖女神、保生大帝、关帝和临水娘娘等皆是都是由福建传过去的,每年都有大量的台胞来福建四大祖庙进香朝拜台湾民众普遍尊奉的观音、关帝、土地公等,虽不原产于福建,但却是从福建传到台湾,并按福建的习俗祭祀的,其它的诸如服饰、饮食、婚庆等习俗也都和福建有许多的一样相像之处80年头后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地区的信徒纷纷前往福建朝圣谒祖,成为福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近10年来,赴嵋洲岛朝圣妈祖的台胞每年都达10多万人次,台湾成千上万的妈祖信徒云集莆田嵋洲岛与大陆同胞一起举办盛大的祭典活动。
又如,从11017 年至今,台湾每年派出数10个进香团到安溪清水岩谒祖,迎回清水祖师神像音乐方面,福佬系民歌福佬”,又有谐称“河洛”,一般指源自中原地区黄河、洛水流域的闽南人曲调都是从泉州、漳州、厦门流传过去的,有的保存原来的歌题和风格泉州、漳州和台湾的《天乌乌》意思相像,都用闽南语,有情节有人物台湾的“阿祖”、“阿公”、“阿妈”和闽南一样这首童谣原型在闽南,传到台湾发生了必须的变异,但与闽南童谣意思相像客家民歌、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一样母语根底上生成的台湾文学,并打上了原住地福建的烙印,闽台两地被划分为同一个文化区域,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闽台文学渊源与交融开展初期:跟随郑胜利入台的泉籍前明遗臣王忠孝等人都是诗词大家卢、沈、徐、张、曹、陈原是大陆几社成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