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分析.docx
2页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 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 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 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d及d, 差异均a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根据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 ,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或有弥漫性红斑;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非外在因素所致的疼痛性、弥漫性红斑;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 发热>38℃, 局部有压痛,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疑心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时予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在无菌操作下拔出导管并剪下导管尖端置入血培养皿中做细菌半定量培养, 同时从2个独立外周静脉部位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及真菌培养 1. 2 护理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在常规护理根底上实施标准化维护, 加强穿刺环境管理及皮肤处置, 穿刺后专人维护, 保护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装置等标准化护理。
1.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20 cm20 cm【5】, 酒精3遍局部脱脂, 应用氯已定醇消毒, 以穿刺点为半径10 cm范围 如无菌操作不严, 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 成为细菌感染的通道 3. 1. 5 穿刺处专人更换敷料 经过专业培训护理人员, 中心静脉维护技术考试合格方能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独立维护技术每日晨间专人负责评估导管状况,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时维护如穿刺处皮肤状况、是否有分泌物、敷料选择等有学者提出:最好选用无菌透明胶带敷贴, 以增加穿刺部位的可视性, 以便及早发现并发症, 并能减少导管的移动和外来的污染【6】无菌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次, 如有血渍或污染时, 随时更换个别对透明敷料敏感者或局部易出汗者, 也可应用无菌纱布覆盖, 但要求48 h更换敷料, 患者汗液较多时, 应及时更换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透明敷料以零型揭取方法, 局部消毒同穿刺时消毒方法 3. 1. 6 加强穿刺管接头保护 重症患者由于应用多通道血管活性药物、肠外营养液、白蛋白及多种药物等, 故中心静脉导管要连接数个三通接头, 以便静脉输液及静脉推注药物使用, 连接装置使用后保护不当而被污染, 或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格、不彻底, 均可将细菌带人管腔而引起感染。
为了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头端与三通受到污染, 应用无菌敷料全面包扎可能开放的连接装置, 每日进行更换, 污染时随时更换, 以保证其清洁不被污染, 有效的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另外推注药物及每日输液时, 用酒精严格消毒连接装置接头的顶端及周边, 即中心静脉及三通接口当液体输完封管后, 应用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连接, 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固定留置导管期间的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3. 1. 7 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 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观察记录表, 护士每日记录导管留置时间, 每班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分泌物、患者体温变化等, 发现有特殊变化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做好记录与管床医生一起对中性静脉导管留置必要性进行评估, 在可用与可不用时, 及时拔除导管 3. 2 标准化护理的优势 对本院重症医学科5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重症患者, 在常规护理的根底上, 建立中心静脉维护小组 , 强化培训维护技术, 严格穿刺环境管理, 穿刺前皮肤清洁, 消毒面积扩大化 , 穿刺后专人更换敷料 , 有效保护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装置等, 导管感染率低于实施常规护理A组, 到达很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单荣芳, 孙华, 李峰.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15:85. 【2】 王同香.烧伤病人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 2004, 18 :1261. 【3】 蒋芝英.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护理学杂志, 2004, 19:79-81. 【4】 张琳西.中央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预防.国外医学, 2007, 16:25-26. 【5】 由启志, 李虹, 吴绍勇.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黑龙江护理杂志, 2021, 6:4. 【6】 薛巧香, 郝立新.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 2021, 17:41. [收稿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