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088734
  • 上传时间:2017-1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7.35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 古诗两首目标设定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理解“闲” “厌” “和” “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4.感受祖国河山的自然美,体会诗人情感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预设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2.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预设教学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重点议定议定生成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处理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独立预习,交流质疑㈠导入释题: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 ,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㈡预习《独坐敬亭山》 8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①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边读边想想诗句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③结合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④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按要求自学古诗3.小组交流疑难不懂的词句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1.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2.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3.小组派代表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三、紧扣重点,多元解疑1.指名说说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一、二句(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师小结: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 “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 ,以“动”衬“静” 。

      这种“静” ,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三四句: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9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师小结: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 “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 ;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师:“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四、总结拓展,滋生新疑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3.你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此刻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10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尽 孤 独 只有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独立预习,交流质疑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2.回忆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孩子用这些方法借助资料书自学古诗不懂得地方做记号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1.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2.小组交流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疑3.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梳理。

      三、紧扣重点,多元解疑1.指名说说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11师强调“潭”字笔画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③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④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2.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3.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4.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四、总结拓展,滋生新疑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12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独立预习,交流质疑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感受诗与词有什么不同②边读边想想词句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③结合词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④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按要求自学3.小组交流疑难不懂的词句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1.指名读课文,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2.小组交流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解疑3.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梳理三、紧扣重点,多元解疑1.交流诗与词的区别2.交流词句意思3.品味词句,体悟感情,指导背诵①想象、体味“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画面PPT 图片展示:江南如画风景)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 我看到江花很红我看到江水很蓝我看到鸟儿很悠闲我看到湖面微波粼粼,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我认识了蓝草 我知道了什么叫柳如烟我发现13江南是个水乡,有无数的小桥流水人家……我觉得江南是个仙境我觉得江南是个人间天堂,……师:是啊,江南是个多好的地方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江南可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啊,我们为有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到自豪!所以,作者在 67 岁的时候,还感慨万千地说“能不忆江南”啊!②揣摩“能不忆江南?”的语言魅力。

      (一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深切留恋,难以忘怀,真有“不思量,自难忘”的艺术功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师:江南这么美,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我们心中的那份热爱神往之情呢?(1)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2)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人舒缓回忆, “日出”句声调高昂, “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 “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Ppt 超级链接视频朗读——师范读——领读——生自读——赛读——齐读(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师:同学们都读得很熟了吧,我们就来开始背诵吧!生看着画面背诵,感悟诗人吟咏诗词的情趣四、总结拓展,滋生新疑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14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读一读,想一想词意思,联系课文,想想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体会诗与词的异同板书: 忆江南日出江花 红胜火 赞美春天“能不忆江南” 怀念江南 春来江水 绿如蓝 热爱自然教后反思: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特别对于这么一篇文质兼美的古诗,我更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当问我“江花”是否可以理解为江上的浪花时,我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让他自己反复读古诗,找出你所理解的依据没有想到 这位学生读了几遍,就悟出了“江花 ”并不是浪花,而是江上的开放的花朵为此,我庆幸自己没有急于求成, 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2.桂林山水目标设定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方式写一段话预设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文章风景美、语言美重点议定预设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方式写一段话15议定生成重点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处理方式择定效果评定延展自定第一课时一、独立预习,交流质疑1.导入:讲故事,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 ;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理解②边读边在不理解的地方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③.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2.按要求自学3.小组交流疑难不懂的词句二、整体感知,梳理质疑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 1-2 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澜 lán 瑕 xiá 攀 pān 峦 luán 泰 tài 骆 luò驼 tuó 罗 luó 障 zhàng 兀 wù 绵 mián3.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

      4.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玩赏 无暇 扩散 攀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