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加强流散到圆明园外的重要石雕艺术文物的保护与研究.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873137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63.9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加强流散到圆明园外的重要石雕艺术文物的保护与研究作者:常润华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室原主任:8 4 6 3 8 0 4 3电子邮箱:c h e n m j y h @ s i n a .c o m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焚之后,又经八国联军之役,此后再遭劫掠,最终被毁成为废墟圆明园几经被劫掠,使得大量文物珍品流失到国外园内大量的砖瓦、木料亦被抢劫,同时散落各处的汉白玉石雕、碑刻、以及奇石、怪石等这些重要的石质文物,也被运出国外,至今散落在北京的许多地方这些石质文物散流到园外有多少? 现今在何处? 所知道的主要有:已知圆明园中流散到园外的主要石雕等文物有:收藏《四库全书》“文源阁”景区的文源阁碑;原置于“山高水长”景区的清高宗教谕骑射碑及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种松’’和“土墙”两首诗的石碑;“鸿慈永祜”景区流失到园外的有“安佑宫”前一对造型奇特的石麒麟、两对华表和雕刻精细的云龙丹陛石;“坐石临流“ 景区内刻有王羲之《蓝亭序》的蓝亭八棵柱石以及刻有《蓝亭修禊图》的石碑;“汇万总春之庙”前的花碑;福海西岸之“望瀛洲”的昆仑石;“正大光明”殿前的大型石雕御路一块;“别有洞天”景区之“时赏斋”前的青云片;置于“多稼轩”的《耕织图》刻石;“杏花村馆“ 景区城关上的刻石“屏岩”;“九洲清晏”前湖东西两端“金鳌”和“玉竦”两座汉白玉精雕石桥及刻有乾隆题写的前湖诗碑等。

      在长春园,该园大东门的一对石狮;西洋楼景区“谐奇趣”的翻尾石鱼;造型奇特的“搴芝”和“绘月”太湖石均为“含经堂”的遗物;“普香界”石匾亦为长春园中城关的刻石在绮春园,“排青幌“ 石匾为绮春园内城关北的刻石,“护松扉”则是该园内城关南的刻石以上仅仅是已知的散失园外的主要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石雕和石碑及重要的太湖石遗物这些流散到园外的文物,今天主要散见在北京中山公园、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北京大学、达园、颐和园、国家博物馆以及西交民巷8 7 号院五塔寺石刻博物馆亦保存有一雕有精美纹饰的汉白玉的柱石和柱头以下仅将几件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的碑刻、石雕及太湖石作一简介:西交民巷8 7 号( 北新华街1 1 2 号) 四合院内的圆明园遗物这座宅院原是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创办人张延阁的住宅宅院内分住宅和花园两部分,8 7 号是住宅,1 1 2 号是花园占地总面积5 8 5 1 平方米宅院内的石刻、石雕等文物以及大量的太湖石,几乎都是圆明园的遗物其宅院的内院门是由太湖石叠成,门的一块太湖石上还刻有乾隆皇帝与乾隆四十八年( 1 7 8 3 年)的癸卯新正御笔一首题诗;在宅院花园的太湖石假山上,镶嵌数块刻有乾隆御笔的汉白玉石匾,如“屏岩”、“护松扉“ 、“普香界”、“翠潋”及汉白玉石栏杆、石狮等,均为圆明园的遗物。

      梅石碑与清莲朵梅石碑现保存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清莲朵则置于中山公园内这两件历史文物原是长春园内之茜园的遗物清莲朵这一重要文物,它是南宋时代临安( 今杭州) 德寿宫的故物,名日“德寿石”,这一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宋高宗( 赵构)禅位做了太上皇,在德寿宫颐养天年而得名,它又称“芙蓉石“ ,距今已有近9 0 0年的历史当时在该石的旁边,还种植了一株古老的苔梅到了明朝,德寿宫已荒废,而这一梅一石画了下来,又由孙杭将此画摹刻在石碑上,并将石碑置于这块奇石之旁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苔梅已经苦死,但梅石碑却保留了下来到了清朝年间,奇石仍完好,但那块石碑却已断残在乾隆十六年( 1 7 5 1年) ,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杭州,当他行至德寿宫遗址,看到断残的梅石碑和奇石,深表爱惜的用衣袖擦拭断碑,良久不愿离去随行的地方官吏看到此情此景,更是心领神会,于当年将该石由杭州辇运到北京,将该石置于长春园内茜园之“太虚室“ ,并赐名“清莲朵”到了乾隆三十年( 1 7 6 5 年) ,又复制了二块“梅石碑”,一块放到“清莲朵”石旁;另一块又运到杭州原地,以存旧迹该碑的碑阴还刻有乾隆御笔题诗一首这两年历史文物本是在一起的,但是圆明园被毁后,两件文物被分割两处。

      蓝亭八柱石中山公园内唐花坞西侧,.有一座引人注目的蓝色琉璃瓦覆盖的重檐八方亭,2它是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景区的“蓝亭八柱亭”,并利用原有那八棵柱石,于1 9 7 1 年建成的蓝亭”是乾隆时代以浙江绍兴蓝亭之意而建的在乾隆四十四年,也就是农历已亥年( 1 7 7 9 年) ,乾隆皇帝的题记中写道:“已亥春,辑蓝亭八柱之册,就此易以石柱,而各刻一册一柱”这八根柱石均为正方形,每面宽半公尺,高约四公尺有余每根柱石上刻有唐代以来几位著名的书法家和乾隆皇帝摹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蓝亭诗及序在蓝亭内还有蓝亭碑一块,在碑的阳面刻有王羲之等人于晋永和九年( 3 3 5 年) 在浙江绍兴蓝亭举行春季祭礼的《蓝亭修禊图》;碑阴刻有乾隆诗三首圆明园被毁后,蓝亭的八柱石和石碑保留了下来1 9 1 7年运到北京中央公园( 今中山公园) 后,曾陈列在“绘影楼”前,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重要历史文物,并利用这一重要文物,重新建起了蓝亭,同时也将原来的石碑置于亭内,今天已成为中山公园内一处重要的景观露水神台犀牛座这是一座雕刻极为精细的汉白玉刻石,石座高八尺,底径四尺,连同石雕方栏,均为圆明园的故物。

      1 9 1 6 年,曾以此物在中山公园大门内建白石灯塔,并在神台上叠雕五石名称爪状,每石上置一球形灯,灯塔四周围以石雕方栏十二柱,颇为壮观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座建筑已被拆除而更为遗憾的是,露水神台犀牛座,却被弃置到公园内一个院落里文源阁碑乾隆皇帝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乾隆三十九年( 1 7 7 1 年) ,于圆明园内兴建了“文源阁”和编修《四库全书》并篆刻了文源阁碑,碑文记述了“文源阁”建造的格局,是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之制而建的碑文还记述了“文 源阁“ 取名的含意该碑是1 9 2 卜1 9 3 0 年间,连同“清高宗教谕骑射碑”等几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刻、石雕一起由圆明园移到当时文津街国家图书馆院内,保存至今青云片石3青云片石高九尺,长十尺,围二丈一尺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的“时赏斋“ 之遗物石上刻有乾隆御题诗词八首乾隆爱石成癖,凡奇石、怪石都设法射猎搜罗,点缀到皇家园林之中,“青云片“ 就是其中之一此石和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怪石“青芝岫一同是明朝太仆少卿、著名画家米万钟因运这两块怪石而家财耗尽,不得已弃于良乡乾隆皇帝发现这一遗物之后,将二石分别置于圆明园和颐和园之内。

      乾隆皇帝十分珍爱“青云片“ 这一山石,先是在乾隆三十一年( 1 7 6 6 年)题七言古诗一首,后又赋诗七首,叙述了这一山石的来历、移园过程以及它的怪状和命名并于乾隆五十三年( 1 7 8 8 年) 全部将诗刻于这一山石上1 9 2 5 年,该石被从圆明园废墟中挖出,移置于中山公园,成为今天中山公园的一景安佑宫的两对华表安佑宫( 即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鸿慈永祜”) 是乾隆七年( 1 7 4 2 年) 仿景山“寿皇殿”之制而建造的,气势十分宏伟当时在安佑宫的大门内、外各有高约十米的一对华表,门内一对称“望君出”,门外的一对称“望君归“ 圆明园被毁后,这两对华表分别置于今天的北京大学和文津街国家图书馆院内那时,由于这两家在拆运华表时,各将门内和I ' - J # b 取走一根,因此,现在两家的华表,都不是真正的一对不管如何,尽管阴差阳错,它们毕竟都是圆明园中的重要历史文物保护措施及建议:前面所介绍的几件石质文物,由于常年在露天陈放,多年的风雨侵蚀和管理不善,使得毁坏是比较严重的,仅举几例说明:1 、蓝亭八柱石是有着二百多年历史文物,由于风雨侵蚀,柱石上的字句已经模糊不清;2 、清莲朵它是南宋时代德寿宫的遗物,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年久,且置放在露天,因此已不是早年看到的那种“清莲”的形状,而且有的地方已出现裂痕;3 、青云片在此石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八首诗作,亦因常年置于露天,风化十分严重,许多处的文字已遭腐蚀,无法辨认。

      4 、文源阁碑由于年久风化,此碑的碑文字迹,也已受到严重损毁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这些重要历史文物,提出以下建议:4第一、应由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f T d , 组,尽快整理、搜集散落到圆明园以外各处的石雕、碑刻以及有文化价值的太湖石等;第二、对园外这些有价值的文物,应进行一些历史考证,发掘、研究其历史文化价值;第三、对园外的一些重要遗物,应尽可能的回归圆明园,比如在中山公园内的“露水神台犀牛座”,多年被弃置在一个角落里,不被重视应尽快收归圆明园遗址公园对于一些遗物,如果知道原来在什么景区,可以安置在原来景区的遗址内:第四、对于留存在园外各处的文物,也应作一说明,说明该文物是圆明园的遗物并且在原处要保护好,避免再受到毁坏;第五、特别提出的是,建议将西交民巷8 7 号院内的有价值的文物,尽可能回归圆明园,以便更好地得以保护如果有困难,也应由圆明园管理处负专责,加强管理此外,对于今天颐和园东宫门外用铜栏杆保护起来的云龙景物对这些文物应有说明,说明原是圆明园的遗物总之,其他各处也有这一情况的,都应有同样的说明,以使人们对圆明园散失的文物有更多的了解从构建圆明园学的角度,应加强对圆明园石刻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一门学科的建立,不仅要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领域,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这是一门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必经过程。

      对于圆明园的研究,新中国建立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圆明园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并且有着不少的研究成果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成果不断涌现,圆明园学这一学科逐渐显现出来今后需要进一步开拓其研究领域,努力挖掘圆明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深邃的内涵,并进一步加以整合,使其真正形成圆明园学的学科在圆明园的研究中,对其石文化的研究,也是在构建圆明园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建筑学家周维权先生曾经指出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其艺术价值与故宫石刻文物是同一级别的由此可知,圆明园的石刻文物在研究圆明园中的地位圆明园的石文化是多种形态的,应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加以研究,从石材来说,这些石刻文物取材于汉白玉石、花岗石、以及青石等,这些石材大多取自北京郊区的深山,甚至有的来自远达数千里以外的南方从石刻艺术来看,圆明园中的大型建筑,尤其是西洋楼建筑群,离不开石雕艺术;在造园艺术方面,假山的布置,离不开各种奇形怪状太湖石乾隆是一位爱石成癖的皇帝,而且流传着不少这方面的传说和故事他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看到的奇石、怪石,都设法搜罗,并且点缀到御园之中,还为一些奇石亲自命名和题字,甚至赋诗以纪其事。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重视流散到圆明园以外的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头”,对这些石雕艺术品到底是回归圆明园? 还是保存在现在的地方? 有着不同的看法对此应首先将散失到园外的石雕、刻石等石质文物进一步调查清楚;其次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分析怎样有利于保护,再决定是保留在原地,或是“回归”圆明园总之,以有利于保护、保存这些历史文物为前提,不能一概而论6常润华2 0 0 7 .9 .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