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02-爨宝子碑原文、注释、今译.doc
10页《爨宝子碑》原文、注释、今译○ www / 原文(按原碑文字形):晋故振威将軍建寜太守爨府君之墓君諱寶子,字寶子,建寜同樂人也君少禀瓌偉之質,長挺高邈之操,通曠清恪,發自天然,冰絜蕑靜,道兼行葦淳粹之德,戎晋歸仁,九臯唱于名響,束帛集于閨庭抽簪俟駕,朝野詠歌州主簿、治中、別駕、舉秀才、本郡太守,寜撫氓庶,物物得所.春秋廿三,寢疾喪官,莫不嗟痛,人百其躬,情慟發中,相与銘誄,休揚令終,永顯勿翦.其辭曰:山嶽吐精,海誕陼光穆穆君侯,震響锵锵弱冠稱仁,詠歌朝鄉在陰嘉和,處淵流芳宮宇數刃,循得其牆馨隨風烈,耀与雲揚.鴻漸羽儀,龍騰鳳翔.矯翮淩霄,將賓乎王鳴鸞紫闥,濯纓滄浪庶民子來,摯維同響周遵絆馬,曷能赦放位才之緒,遂居本邦志鄴方熙,道隆黃裳當保南岳,不騫不崩享年不永,一匱始倡如何不弔,瀐我貞良.回槍聖姿,影命不長.自非金石,榮枯有常幽潛玄穹,携手顔張至人無想,江湖相忘于穆不已,肅雍顯相永維平素,感慟愾慷林宗沒矣,令名遐彰爰銘斯誄,庶存甘棠嗚呼哀哉! 太亨四年歲在乙巳四月上恂立 主簿:楊磐 錄事:孟慎 西曹:陳勃 都督:文禮 都督:董徹 省事:陳奴 省事:楊賢 書佐:李仂 書佐:劉兒 幹吏:任升 幹吏:毛禮 小吏:楊利 威儀:王玉注1:锵原为“王”旁。
注2:刃,应作仞.注3:瀐,应作殱注释: 諱:避忌 同樂:今陆良县. 通曠清恪:通达开明,高洁恭谨之意 道兼行葦:即仁义兼及草木 九臯:深泽 閨庭:家庭 抽簪:指弃官归隐.俟駕:侍君受命于朝廷 本郡:指建宁郡 氓庶:百姓 寢疾:病倒于床上. 躬:身体 中:内心 誄:古代用于表彰死者德行并致哀悼的文辞 休:美也 翦:斩断 精:通“菁”,这里作“光华”解 陼:同“渚”,水中小洲 穆穆:仪表美好 锵锵:风鸣声. 弱冠:古代男人二十岁行冠礼,因未达壮年,称“弱冠”. 嘉:美好 處淵流芳:指未出仕已有美名流芳 宫……牆:此二字连用意指“师门" 馨:泛指香气 鴻:鸟名 翮:即“羽根”,引申为羽毛,也可作鸟翼的代表 賓:服从. 鳴鸞:本指车前金铃紫闥:指帝王宫廷鳴鸞紫闥:出仕 濯纓:避世清高之意 庶民:即百姓. 摯:即绊马索 絆馬:同绊骥 緒:丝头.引申为开端 本邦:指建宁郡 鄴:即“业” 黄裳:本意为黄色的裙子.《易经》刊卦,以六为臣位,五为尊位黄,中色;下饰谓臣居尊位,必以黄裳自足,明哲保身. 騫:亏损. 影命:即景命,意为上天所授之大命 幽潛:指地下玄穹:指高天. 顔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与子张。
穆:严肃;壮美 林宗:东汉名士郭泰之字 誄:指祭文 甘棠: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篇名这里借用“甘棠"称颂爨宝子的惠政于民 嗚呼哀哉:伤痛之辞,旧时祭文中常用来对死者的哀悼. 大亨四年:即东晋义熙元年.“大亨”是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公元402年改的年号,但未启用,随即又改为“元兴”,公元405年又改为“义熙”爨氏远在边疆,不知其情,故仍沿用之 译文:爨氏府君名宝子,字宝子,是建宁同乐县人他年少时具有美玉般的姿质,年长后又表现出高尚远大的操守,他做人通达开朗,出于天性;人品如冰高洁,像兰贞静.他宽厚仁爱,兼及草木,高尚纯美,众望所归他犹如鹤鸣深泽,四野为之响应慕名拜访的人很多,送来的礼品塞了整个屋宇他不论隐退蛰居,还是受命为官,均会受到朝野内外人们的不同赞扬正是这样,他做了宁州的主簿、治中、别驾,被举为秀才,最后担任了本郡的太守.他安抚教化百姓,施行各项措施,可算得上是有条有理,各得其所不幸的是,他才二十三岁,就因病死在任上,僚属和百姓无一不惋惜悲痛,惟愿以自己百死之心来换取他的生命人们的悲戚发自内心,接二连三前来悼唁,祷祝他的美德远播.希望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颂词说:高峻伟岸的山岳孕育着精英,宽广雄阔的大海散发着祥光。
尊敬的君侯啊!降生时你凤鸣锵锵.你才二十三岁,仁爱便被四方传扬 你像鹤鸣在阴,和者甚广;你像龙腾于渊,美名流芳 宫墙虽高数仞,你一样入门升堂,勤学有方 你的人品如花一样一样浓烈馥郁,你的才华似白云一样飘逸飞扬 你是鸿雁志在千里,你是龙凤飞腾高翔展翅搏击,直上九霄,你对大晋皇上忠心不二在鸾和声中进入朝堂;你也有濯缨沧浪的隐逸思想. 百姓们来拜谒你就如同子女拜谒父母为了家乡父老你四处收揽贤才你知道,如按驭马的做法压制人才,哪能体现出擒和放的道理.你按等级地位的高下和才能大小,任用僚属,整顿治理着本邦 你志向远大,事业方兴,但你明哲廉让.人们祝福你,愿你像南山一样福寿永昌可是谁想到,你享年不久,一病而亡苍天何不保佑你?反而戕杀人间忠良! 你秉承圣贤的天姿,怎奈生命不能久长 自然,人的生命不有像金石那样坚强,盛衰死因是固有的现象你虽然死了,不论在地府还是在天堂,与你携手往来的是孔子的门徒颜回和子张啊!圣贤知命无私,你像鱼类将死把江湖相忘一样,把这个尘世永远遗忘 人们祭奠你时叹息不已,眼前不时呈现出你的音容笑貌 人们永远思念你的情意,每想到此,既伤情、悲恸,又慷慨激昂你像郭林宗那样,人去了,英名却在身后永远传扬.于是写下这篇祭文,把它作为百姓怀念父母官的“甘棠". 唉,多么痛心哀伤! 大亨四年,岁在乙已,四月上旬立。
附录:邓尔恒跋 碑在郡南七十里杨旗田,乾隆戊戌已出土新通志载而不祥.近重修南宁县志,搜集金石遗文始获焉,遂移置城中武侯祠考晋安帝元兴年壬寅改元大亨,次年仍称元兴二年,乙已改义熙,碑称大亨四年乙已,殆不知大亨年号未行,故仍遵用之耳.仪徵阮元达师见爨龙颜碑,订为滇中第一石,此碑先出数十年,而不为师所见,惜哉!抑物之显晦,固有时欤?晋碑存世者已鲜,兹则字画尤完好,愿与邑之人共宝贵之咸丰二年秋七月,金陵邓尔恒识谈《爨宝子碑》及其书法风格(转) 中国文字的形体表现虽然风格各异,但数千年来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从字体的形状来看,可以说就是方块字:长方、扁方、正方和近似于方,我国的书法从创始至今,定型的、得到书法界和书家认可的共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字体间先后有影响有传承、有发展和变化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纵观中国书法产生、进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楷书萌发于汉末,演变,发展于魏、晋、六朝,成熟于唐代并于唐代臻于完善,达到了十分辉煌的境界在两晋时期,出现了两件旷世珍宝:一件是名扬海内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另一件是当时沉寂,后来发现于南中曲靖的《爨宝子碑》.《兰亭序》因唐太宗李世民的酷爱而作为殉葬品,原件已不在人世:而《爨宝子碑》一经发现后便受到保护,如今屹立于云南曲靖一中校园爨碑亭内,这实在是中国书法界的幸事,中国文化史上的幸事。
自诸葛亮南征(公元225年8月)会师曲靖后,到唐天宝年间的500余年内,曲靖(当时称“建宁”)“是南中"(今云南全省,贵州西部,四川I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爨氏是南中势力最强大的家族,当年爨宝子任建宁太守时,正是爨氏统治南中的时期爨宝子,建宁同乐人(今陆良),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卒于东晋大享二年(公元403年)仅活了23年,他19岁时便“弱冠称仁”,就任建宁太守,同时世袭“振威将军“之职.爨宝子在位的四年中,实施了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民生的政策,至使社会较为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多民族平等相待,团结和睦.他的早逝,使其僚属、家族乃至百姓十分沉痛,因此为他撰文、刻石、立碑— — 这便是爨宝子碑爨宝子碑是在他去世二年后,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所立,距今已有1602年的历史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宗爨府君之墓”,碑的材料为沙石,碑首为半椭圆形,碑体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额题衔5行,每行3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碑下端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全碑共400字,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由曲靖知府邓尔恒所提的跋,记录了碑的出土及移置经过。
碑文如下:君讳宝子,字宝子,建宁同乐人也君少禀瑰伟之质,长挺高邈之操,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道兼行苇淳粹之德,戎晋归仁,九皋唱于名响,束帛集于闺庭抽簪俟驾,朝野咏歌州主簿、治中、别驾、举秀才、本郡太守,宁抚氓庶,物物得所春秋廿三,寝疾丧官,莫不嗟痛,人百其躬,情恸发中,相与铭诔,休扬令终,永显勿翦其辞曰:山岳吐精,海诞降光,穆穆君侯,震响锵锵弱冠称仁,咏歌朝乡.在阴嘉和,处渊流芳.宫宇数仞,循得其墙謦随风烈,耀与云扬.鸿渐羽仪,龙腾风翔矫翮凌霄,将宾乎王鸣鸾紫闼,濯缨沧浪庶民子来,挚维同响周遵绊马,曷能赦放位才之绪,遂居本邦志邺方熙,道隆黄裳.当保南岳,不骞不崩享年不永,一匮姑倡.如何不吊,歼我贞良回抱圣姿,景命不长自非金石,荥枯有常.幽潜玄穹,携手颜张至人无想,江湖相忘.于穆不已,肃雍显相永维平素,感恸忾慷.林宗没矣,令名遐彰爰铭斯诔,庶存甘棠呜呼哀哉!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旬立主簿 杨磐 录事 孟慎 西曹陈勃都督文本乙都督董彻 省事 陈奴 省事 杨贤 书佐李仂书佐 刘儿干吏 任升 干吏 毛礼 小吏杨利威仪王口爨宝子碑又称“小爨”,原因是它的体积小于陆良薜官堡斗阁寺大殿内的“爨龙颜碑”,字数也少于爨龙颜碑。
故爨龙颜碑称为大爨,爨宝子碑称为小爨,二碑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爨”从碑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因爨宝子早逝,碑文中所记事实、政绩不多,文章多谀慕之辞,但仍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部分社会政治情况和文体风格,为我们研究爨文化以至南中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爨宝子碑出土于1778年,然而长期并不为人所知,更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重视,直到1852年(咸丰2年)才真正被人发现,此碑的发现、保管、转移直至送入曲靖一中爨碑亭中存放,更有着偶然性和坎坷曲折的历史,这一段经历不少学者已谈了很多,很多资料上已有详细的记载,具体情况可参阅由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新编曲靖风物志》中的相关内容.在此,我们首先应感谢发现爨碑价值的曲靖知府邓尔恒先生,若非邓公超平凡人的眼力和对历史文化的高度敏感性和责任心,此碑的命运将是埋没和损坏;其二,要感谢民国时期一介寒士张士元,当爨碑危在旦夕之际,是张先生果断将碑搬回家中,保存下来.若无俩位先贤的发现和保护,世间将少了一件文化瑰宝,珍贵的爨文化也将缺失不少重要的内容.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曲靖一中内建造“爨碑亭”,将爨宝子碑和《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陈列于碑亭内,爨宝子碑才算是有了一个完好的归宿。
清末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石屏人士袁嘉谷先生郑重为之撰写楹联: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宇,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历尽沧桑的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拔专款重新修建爨碑亭,加宽、加固了碑座,划定了保护范围,强化了保护设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文化行业也得到了全所未有的繁荣和提升,曲靖地方政府极为珍视此碑的价值,在曲靖一中修建了“爨园”新建的爨园庄重典雅,鸟语花香,文华涌动,桃李芬芳爨园、爨碑亭、爨碑三位一体,珠联璧合,更显出爨宝子碑的珍贵,在爨文化中增添了一份迷人的异彩和魅力.笔者自幼深爱书法艺术,并有幸在曲靖一中渡过了高中的学习生涯在曲靖一中读书期间,常在课余倘佯于爨碑亭外,透过门缝和窗户欣赏、观摩和体会爨宝子碑的书法神韵,感受由碑亭散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