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中世纪大学学生社团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新编.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玥1****知
  • 文档编号:237814792
  • 上传时间:2022-0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世纪高校同学社团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同学参与组织管理是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组织是同学参与管理的载体本文通过比较欧洲中世纪“同学型”与“先生型”两类不同组织模式的高校,生疏中世纪高校同学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呼吁在我国高校中同学参与管理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同学型”高校 “先生型”高校 同学社团 组织管理    现代高校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高校波洛尼亚高校时高等教育史上公认的世界最早的高校,享有“高校之母”的美誉在波罗尼亚高校产生不久,巴黎高校欧洲北部诞生,后来逐步进展成为欧洲的学问中心巴黎高校与波罗尼亚高校并称为欧洲中世纪高校的“双璧”前者是“先生型”高校的典范,后者则是“同学型”组织模式的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高校组织模式反映了教师和同学在学校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波罗尼亚高校的同学社团在学校管理中的确定地位是“同学型”组织模式的显著特征那么,巴黎高校“以教师为主导”是否意味着同学没有参与组织管理的权力?在现代高校中,同学组织作为同学利益的代表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为了深化争辩,我们有必要回归历史,从高校起源重新端详同学组织的历史面貌  一、波罗尼亚高校  “同学型”组织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波罗尼亚高校的进展过程。

      就词源来讲,“高校-university”来源于古典拉丁语中“universitas” 一词,其原意为“整体” 或 “全部”,用来指代中世纪城市的市民、手工业者、商人为争取特权以寻求自我爱护而自发结成的团体,称之为“行会”或“社团”可见,“universitas”当时并不是特指“高校”的专出名词事实上,波罗尼亚高校在诞生之初与其他手工业者或商人组织的行会没有实质性区分,唯一不同的是,学校师生之间交换的是学问产品因此,波罗尼亚高校本身就是同学行会,起先称为“同乡会”“社团”,后来进展为较大的“公会”博洛尼亚高校先是按种族、地理出身组成四个同乡会,分别是伦巴底同乡会、托斯卡纳(Tuscan)同乡会、罗马同乡会和阿尔卑斯山外同乡会,后来这四个同乡会进一步联合为两个较大的社团——山南团(Transmontane)和山北团(Cismontane)这种同学团和教授团构成的师生共同体就是博洛尼亚高校的发端  这种师生社团的联合体得以成为博洛尼亚高校的雏形最关键的缘由是,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盛行的“公民权利观念”当时,不具有当地城市的公民身份的非本城市的公民,不得享有当地市民的公民权利,不受法律爱护,甚至需要遵守更严格的法律规范,患病更严峻的惩罚。

      因此,教师和同学的人身财产平安得不到爱护,经常受到当地地主、市民、甚至房东老板的侵害为了寻求自我爱护,同学结成同学社团,教授结成教授社团,他们借助集体的力量以行会的名义通过共同斗争的方式同当地的市民公会、封建世俗政权、主教作斗争,争取获得特许状,在肯定程度上享有自治权在师生团体不断的共同斗争过程中,同学社团渐渐取得主导地位  11~13世纪,同学社团逐步确立在高校管理中性地位首先,同学力量壮大同学行会成立之初只是互帮互助的同学团体,甚至没有统一的领导,通常接受“共同协商”的方式处理事务到12世纪中期,博洛尼亚成为欧洲法学争辩的中心,各地的同学和教师开头大量涌入博洛尼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至13世纪中期,多个同乡会以阿尔卑斯山为界进一步联合成两个社团-“山北团”、“山南团”,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备(教授被排解在社团之外)其次,同学把握经济主动权学费是博洛尼亚高校的教师收入的唯一来源,这在当时很大程度上了教师的从属地位,同学更有话语权第三,学校的社会经济价值日益显现学校的进展推动了当地城市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假犹如学不满足就会带着教授迁移到其他的城市,给当地造成重大损失同学利用自身优势,实行主动参与机敏多变的策略,应对来自多方压力,使学校长期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自治状态。

      据文献记载,1155年,博洛尼亚高校获得自由迁移权和平安居住权1158年,弗累德利克一世颁布法令,高校获得司法选择权,博洛尼亚的高校地位基本确立最终,城市当局准许同学团体“自行选举校长,并授权同学选举一名市长特地为高校的利益服务,甚至同学还获得了任命教师的权利”博洛尼亚高校的组织管理模式就是在同学团体、教授团体、当局政权和主教多方力量的博弈中逐步形成的基本上整个13世纪,同学在学校管理中的性地位使博洛尼亚高校成为欧洲中世纪高校中“同学型”组织模式的典范  同学社团设总理事作为波罗尼亚高校的总管理机构,总理事会成员由各社团成员选举产生总理事会有权颁布高校条例,代表同学全面负责高校事务的管理,具有对内高度监督,对外沟通协调的职能在高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中,同学社团对教师的严格管理尤为引人注目同学一般在学期开头前选举教师,选举的教师必需宣誓遵守学校事务的有关规定;教师几乎全部的活动都要经过同学的批准;教师甚至还必需接受苛刻的罚款制度;教师被排解在同学团体之外,基本没有任何权力,唯一可以把握的领域是考试明显,这种极端的管理模式严峻影响了教师的学术自由教师为什么能够忍受如此苛刻的组织管理呢?关键因素是同学的经济地位。

      学费是博洛尼亚高校的教师收入的唯一来源在同学把握全部经济资源的状况下,教师和同学的关系基本上属于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尤其是在工商业发达而教会实力较弱的博洛尼亚,这种雇佣关系显得习以为常直到14世纪,随着政府加强对高校的干预,尤其是受市民公社“带薪讲学体制”的影响,同学把握经济资源的状况开头发生变化,学校的权力重心开头转移到1350年,几乎全部的教师都由公社提名任命并支付薪金”  二、巴黎高校  谈到高校的起源,巴黎高校跟波罗尼亚高校一样,也是在历史进展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两所高校几乎同时诞生于中世纪为什么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组织模式?“教师型”组织模式是否意味着同学完全处于被管理地位?  分析“先生型”模式的形成缘由,刘飞认为,“巴黎高校是教师主导高校的典范,这是由于巴黎高校的同学大多为十几岁的学童,有别于博洛尼亚的同学几乎都是有身份并且年龄上足以参政的成年人”但是,从根本上说,我认为,博洛尼亚和巴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孕育了不同的高校性格博洛尼亚一方面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文化沟通频繁,进展成为一座繁华的国际化经济中心经济的富强更需要有用性的学问,比如罗马法其次,基督教会实力较弱,自治性的行会组织众多,为同学行会的进展供应了相对自由的城市氛围。

      相比之下,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不单有国王,还有地位显赫的主教,“不是一个自治的城市”,尤其是实力强大的教会把握着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巴黎高校的前身原是巴黎圣母院四周的一所教会学校,后来的索邦神学院一度成为巴黎高校的代名词,充分说明白经院哲学教育的主导地位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即使巴黎高校的同学是具有参政力量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够战胜教皇的势力  巴黎高校是典型的“先生型”组织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同学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巴黎高校将来人削减教会的把握,仿照工商业者行会组织成师生行会经过长期斗争,“1252年,巴黎高校有了自己的校印,上面刻着中世纪拉丁文:‘巴黎高校师生行会’字样这一时期,巴黎高校以两种组织形式基本固定下来,一种是同学以民族和语言为标志的四个‘民族团’;一种是以学科为特征的四个学院”同学民主选举各民族团首领以维护自身利益各学院推选院进步行学院管理校长是巴黎高校的最高长官,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教授担当选举校长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由各民族团的首领、各学院院长参与,然后由民族团和各学院选举出来的代表参与因此,巴黎高校是由校长、各民族团同学首领和各院长共同组成高校管理机构,民主管理高校事务。

      总之,同学社团在巴黎高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无论是在“同学型”的博洛尼亚高校还是在“教师型”的巴黎高校,同学社团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学校管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宋文红教授所说的,“中世纪高校教育终结了”,“ 现代高校是以西欧中世纪高校的学术模式为构架建立起来的事实是无人能否定的 ”  我们在当代争辩“同学型”的组织模式,并不是提倡重建当代的“波罗尼亚高校”,也不是完全以巴黎高校为模板,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反思现在,构建将来  参考文献:  (1)粟莉,中世纪高校诞生与自治的思想渊源:中世纪的社团思想(J),高教探究,2022(1)  (2)贺国庆,欧洲中世纪高校起源探微,河北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  (3)宋文红,欧洲中世纪高校的迁移及其影响(J),清华高校教育争辩,2022,(6)  (4)中世纪高校组织的形成,《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 其次分册》  (5)《德意志历史文献;法规Ⅱ》114页,芒罗英译,取自《欧洲史料》第2卷,第3号第2页载于《外国教育史料》  (6)同(4)  (7)程玉红,中世纪“同学型”高校的产生与进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2(6)  (8)刘飞,高校的前世今生(J),载于宋文红《欧洲中世纪高校的演进》(M),2022版,商务印书馆   (9)刘霞,《摇篮:催生英才的20所顶级高校》(M),上海文化出版社,P15  (10)李兴业,《世界有名学府之巴黎高校》(M),湖南教育出版社,P21  教育部课题“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前期成果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

      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