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部编本.docx
29页教师学科教案[20-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11赶海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5个自然段全文语言儿童化,自然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教学目标:1 .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 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通过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初步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1. 我们班有同学去过海边吗?老师带来几张在海边拍的照片?(瞧,多好玩啊!)来到蔚蓝的大海边,你会干什么?追问:大海退潮后,你会干什么?(捡贝壳、抓鱼、抓虾、捉蟹……)就像这样:人们在大海退潮的时候去海边捡贝壳,捕捉鱼虾、海蟹等东西就叫做“赶海”。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赶海这篇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起读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 想解决这些疑问啊,那就赶快把书打开,大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同学们,能把这些生词读准吗?出示生字词:螃蟹喧闹恢复俘虏舅舅长须一捏痒痒的东逃西窜束手就擒努努嘴儿暑假似的夹住(1) 我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第一行我们要注意“俘虏”的读音2) 谁来读第二行?舅舅第二个音应该读轻声,读的也非常好,我们再把这个词读两遍3) 第三行谁来读?你的儿化音读的又快又准你们看最后一行蓝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呢?请你用另一个读音组一个词4) 在课文当中,我被什么夹住了?(螃蟹的大螯)字的读音往往跟他表示的意思有关,当他表示动作时读第一声“jia”,当他表示名词东西时,读作“ji你记住了吗?3. 相信你们已经全部掌握了这些词的读音,一起读读看!4. 老师要考考你,请大家打开补充习题完成36页第一题立刻反馈5. 字词的掌握好像没有问题了,那意思呢!这些词当中你想给大家讲哪个词的意思?(要找那些别人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的词来讲重点理解“俘虏、努努嘴儿、束手就擒、东逃西窜”。
三、分节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你们真了不起,轻轻松松就解决了课文中的生词,那读课文,你们一定也没问题了!课文一共几个小节?(5节)我请5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的基础上,边听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赶海,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 学生逐节读课文,正音2. 课文围绕课题赶海,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和小伙伴具体干了些什么?)(1)课文哪几小节写小作者童年赶海的过程?(第2-5节)(2)第一小节呢?你能给课文分分段吗?(3)再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这就是“首尾呼应”四、歌曲激发继续阅读的兴趣1. 赶海真有趣,真快乐!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和小作者一起去体会赶海的乐趣!今天你们表现得这么厉害,老师这里也有作者爱听的那首歌,它的名字叫〈〈大海啊故乡》今天老师就把这首歌奖励给你们,边听边想象作者赶海的趣事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复习1. “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1. 讲读第2自然段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交流① 舅舅带我去赶海他刚才朗读中突出了一个“闹”,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② 到了海边,“我”看到一一(生接读)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③ 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浪花2. 讲读第3自然段(1)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一一(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① “我”抓海星板书:抓海星)指导朗读海星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
捉到小海星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② "我”捉大虾板书:捉大虾)“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③ 小伙伴捉螃蟹过渡:“我”抓到了海星,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3)小结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海星;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我们到了海边,还会做什么呢?练说,用上语气词。
三、回味、想象学习4、5自然段赶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当我还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时,太阳已经偏西了,再看看四周,又有什么变化?1.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到平静的大海也是美的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2. 介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四、试说写“趣”今天,我们跟随小作者来到沙滩上,追赶了浪花、捉了海星、抓了大虾,感受了赶海的乐趣相信也一定勾起了大家的美好回忆,你们参加过哪些开心的活动呢?请大家课后好好地想一想,说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11、赶海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12荷花教材分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作者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叙写,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3.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猜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2. 板书课题: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3. 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1.弓I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2.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 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3. 检查自读情况:(1) 出示词语: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2)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4. 充分朗读,激活语感:(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2) 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3)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②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 清香:清淡的香味④ 饱胀:饱满得发胀⑤ 破裂:出现裂缝⑥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2. 小组讨论3. 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