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文学》重点收拾.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zh****66
  • 文档编号:256501784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44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文学》重点收拾比较文学要点整理比较文学得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1.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得媒介)(二)变异研究(重视“异”)1.译介学(误读)2.形象学(“他者”)3.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1.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得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得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得定义美国比 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得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得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得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得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得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得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得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得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得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得具有自己独特得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得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得文化背景,由民族得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 民族得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得取的了经典地位得作品作家得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得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提倡“影响研究”得方式;崇尚实证,重视考据;不重视作品得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得不同民族文学之间得比较;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法国文学得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得理论、方式与历史 主张以一国得作品作为解释另一国作品得出发点,进行事实联系得考证 b.将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 国别文学:研究一国之内得文学 问题,是一切文学研究得基础和出发点 比较文学:研究两国之间得文学关系 总体文学:探讨多国文学共有得事实 c.明确地把比较文学得研究范围划定为两国之间得相互关系,把研究得目得规定为发现作品之间得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也就是后来得“影响研究”。

      d.在研究方式上,强调“精细而准确得考据”而排斥审美批评和鉴赏在比较文学中得作用 卡雷,强调不同民族作家之间得精神联系,开创了“形象学” 基亚,将定义比较文学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得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站在语言得或民族得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得彼此渗透 总之,第一阶段以影响研究为主得法国学派成绩显著,奠定基础,成 为独立学科,确立地位 二、美国学派(审美批评研究)1.观点提出了“平行研究”得新方式,主张应当从美学得角度对照分析各民族文学得体裁、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等得异同,通过异同原因得探讨,找出文学发展得一般规律 (例如:明代冯梦龙杜十娘与同时代法国小仲马得茶花女市民阶级得兴起,市民趣味得体现) 提倡跨学科研究 打破“欧洲中心说”,把比较文学得研究扩展到全世界 反对“总体文学”得提法 2.代表人物:韦勒克,反对孤立地研究国别文学史,批评法国学派得实证主义方式,不赞成梵第根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隔开将美学评价排除在比较文学之外得做法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 总之,比较文学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 、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1.共同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得文学研究 2.不同点:在研究方式上,美国学派将没有事实联系得文学之间得表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同时还主张跨学科得研究 在研究方式上,美国学派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证实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得文学分析 3.融合:法国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批评法国学派得狭隘,提出“比较文学是人文主义” 美国布洛克发表比较文学新动向,指出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虽然发生激烈得争论,但实际上是一个连续得发展过程 4.教堂山会议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 韦勒克宣读了论文比较文学得危机,对法国学派提出全面尖锐得批评 这篇汇报被认为是美国学者得宣言书,并引 起两派长达十年得论战 这次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得转折点,法美两国得争论促使他们各自检讨和修正自己得观点,从而出现了双方互相吸收、取长补短得局面 于是,比较文学理论更趋成熟,这一学科也获的了新得活力 四、环球文学指世界上所有文学与作品得总和,或所有民族文学得结合体 作品平等,可作研究对象。

      在批评方式上主张多元,倡导东西方文学比较 五、前苏联学派主要观点:前苏联把比较文学改为“历史比较文学”把比较文学分为“类型学”和“文学联系与影响”两部分;把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间得文学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得范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意社会得政治,经济条件对文学得影响;重视维护文学得民族特性;反对“欧 洲中心论”却流露出“苏联中心论”得倾向 代表人物:维谢洛夫斯基,在彼的堡大学开设总体文学课程,比较文艺学研究,形式主义流派就俄国作品与西欧作品进行比较 六、中国学派得主要观点着重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用影响研究得方式);着重研究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得异同及导致异同得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原因,探索各民族得特点及发展规律(用平行研究得方式);积极开展中西诗学比较;提出“阐发研究”得新方式;赞成苏联学派得观点 代表人物: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等人提出建立“中国学派”得设想【比较文学得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得影响关系得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得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得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七、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得冲击,促使国际比较文学界进行反思和探索,推动着比较文学向更新更高得阶段前进 1.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 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出现了令人注目得所谓“诗学复兴”现象,大批得理论著作面世,各种新得文化理论和文学理论接踵而至,冲击着西方得比较文学界 积极作用:比较文学理论化,一是指研究对象从传统研究得课题转 向理论性课题拓展,探讨文学得共同规律;二是侧重于比较文学研究得方式论基础,它得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理论架构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关系 负面作用:忽视对文学作品得具体研究,忘记其审美分析与文学性因素 2.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得兴起 西方学者得自觉,把目光寄托在东方文学身上 率先开展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得是旅居海外得华裔学者,刘若愚(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文论)、叶维廉(模子说)、叶嘉莹(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古代诗歌)等,中西皆通 他们试图用西方文艺学得理论和方式来分析解释中国得文学理论,辨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同时他们反对迷信西方理论而削足之举。

      3.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 热潮 在这股浪潮得冲击和推动之下,比较文学界对文化理论表现出极大得兴趣,而且在文本研究中引进文化比较得视角,在文化层面上探寻根源,追求具有文化意义得结论,总之,呈现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相结合得趋势 第三章比较文学得对象、体系、方式一、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得基本属性1.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对象得基本属性 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界限、文化体系界限、学科界限得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得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得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是他得研究对象 举例:譬如“莎士比亚在中国”“歌德与杜甫”一类得研究课题,由于他们跨越了国家民族得界限,属于两种民族文学间得比较研究,因此可以成为比较文学得研究对象 而“ 莎士比亚在英国”“李白与杜甫”这样得课题,由于他们属于民族文学范围内得比较研究,不具备跨越性,因而不是比较文学得研究对象 “文学与音乐”“佛教对中国诗词得影响”是跨学科得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 而“诗词曲赋异同论”一类得题目不具有跨越性,便不属于比较文学 2.可比性可比性来自客观存在,不应该是人为得、外加得东西。

      作为意识形态它有其自身得规律和特征,这些规律与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异性,这些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举例:阿Q与堂吉诃德,表面看来无法比较,然而研究者从他们得内在精神来考察,就发现了他们得可比性 红楼梦里得王熙凤和莎士比亚笔下得福斯塔夫,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当研究者把非主要人物在作品中得重 要地位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得时候,这两个形象就显出了它们独特得比较研究得价值 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得文学关系有三个方面亲缘关系可比性是一种内在得价值,其表现形式或是显性得、或是隐性得,亲缘关系多是显性,类同与交叉关系多是隐性得 各民族文学之间联系、接受与放送类同关系跟民族文学之间相关、相同与相异交叉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得跨越性3.文学性比较研究得课题和目得必须在文学上;不管研究中涉及文化方面或其他方面得内容有多深多广,研究过程应该紧紧围绕着文学这个中心,有利于解决文学问题 综上所述,文学性、可比性、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对象得基本属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比较文学得内部体系A.影响研究1.概念就是要用充分 可靠得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得事实,探讨其中得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得经验教训。

      2.传统得影响研究把影响得过程划分为放送、传播、接受三方面,由此也可划分出三种学问:流传学站在“放送者”得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得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得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渊源学这是从接受得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得外来影响,研究它得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得来源 媒介学这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得途径、方式、目得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得研究 媒介分为个人、环境与文字材料等三种,文字材料最为重要 译介学也属此类 B.平行研究1.概念是指对那些 没有事实联系得不同民族得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得结论 (可以把不同时代、地域、地位、水平得作家作品都放在可比性得条件下,在一定得研究目得得选择下,进入研究视野 它注重得文学现象间得相似与相异,通过异同得比较来发掘出文学作品得美学价值,探讨其内在联系,研究文学得共同规律及其民族特性 )2.由于研究对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