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桩基施工--接桩试桩方案.doc
11页新建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站前工程XBZQ-2清水河特大桥桩基7#-5接桩施工方案编制:常凯旋审核:赵战二航局西宝客专二标第三项目经理部2010年5月第一章第二章五、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三、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 编制范围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地形地貌特征 气象特征 水文地质 交通条件 资源配置 主要施工技术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桩基7#-5接桩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概述 施工方法 质量、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 1010101010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 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1) 铁建设【2000】95号文《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调查与设计办法》;(2) 工管工【2007】72号文《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3) 铁建设【2008】189号文《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2、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 准》;3、 已到的各种施工图,参考图、通用图等(1)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施工图《清水河特大桥(杨凌南至宝鸡南)》一一 西宝客专施桥(特)02-11;(2)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施工图《桥梁承台参考图》(西宝客专施桥参04);(3)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施工图《桥梁桩基参考图》(西宝客专施桥参05);5、 业主下发的标准化管理手册:(1) 现场标准化管理手册;(2) 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手册;(3) 人员配备标准化管理手册;(4) 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手册。
6、 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7、 中交二航局现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人员、设备技术能 力,及所积累的类似工程先进的施工经验;8、 其他相关依据二、 编制原则1、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2、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3、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4、 保证工期的原则三、 编制范围本方案为清水河特大桥桩基5接桩施工方案,包括桩基7#-5接桩的施工、资源计 划以及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等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清水河特大桥全长1352. 5m,里程范围为DK632+713.「DK634+065. 6,中心桩号DK633+389. 35,为 34-32 +1 -24 + 4-32 + 3-24m 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箱梁二、 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区地貌单元为渭河一级阶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高程一般为575〜585m左右, 相对高差小于10mo本工段涉及地质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粉质黏土、砂 层、圆砾石、卵石土、中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砂层、圆砾土等桥址位于渭河断陷的中 西部,桥址范围无断裂结构通过三、 气象特征桥址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节气候,四季分明,春秋适宜,夏热多雨,冬 寒干燥。
年平均气温13.3C〜14. 1C,最冷月平均-2.0C—3.7C,极端最低-16. 1C, 最热月平均26. 9C〜27. 7C,极端最高气温41. 7C年平均降水量564. 9mm〜906. 5田田, 年平均蒸发量1260. 5mm〜1711. Irn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cm): 7〜33cm土壤最大冻土深 度建议值40cm1)地表水桥址范围内地表水为清水河水,常年流水,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常有山洪暴发2)地下水桥址区域位于渭河一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空隙潜水,地下水水位埋深0.8〜 13. 7m,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清水河河水的补给,随季节性而涨落,变化幅度一般小于Im五、交通条件本桥址靠近G310国道,与高新七路、宝钛厂专用道路、一条村建水泥路斜交,交通 方便;施工场地内修筑施工便道,通过高新七路、宝钛厂专用公路等与外部公路网相连, 施工所用材料均可顺利到达现场第三章资源配置一、主要施工技术人员配置清水河特大桥施工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表序 号姓名职务职称职责1周乐平三经部经理高级工程师总负责三经部全面工作2赵战三经部项目总工高级工程师总负责三经部技术质量工 作3谢文祥三经部项ri副总工兼工程 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总负责三经部技术工作4王勇三经部项目副总工高级工程师负责三经部技术工作5王荣杰三经部安全主管工程师负责三经部安全工作6邓艳玲三经部质检主管工程师负责三经部质量工作7丧运波三经部物资主管工程师负责三经部物资工作8尹兵良三经部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三经部测量工作9王永生三经部试验室主任工程师负责三经部试验、检验工 作10吴启三经部副经理工程师全面负责三经部三工区工 作11常凯旋三经部三工区主任工程师工程师具体负责清水河大桥技术 质量工作12其它技术员、资料员、质检员6名负责清水河现场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工作二、施工队人员配置桩基7#-5接桩施工由下部构造施工队伍施工。
具体参与桩基7#-5接桩施工的各专业劳动力20人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见:清水河特大桥桩基7#-5接桩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清水河特大桥桩基7#-5接桩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混凝土运输车6m310辆2发电机50Kw1台3电焊机交流2台4钢筋截断机2台5钢筋弯曲机2台6全站仪1台7水准仪2台8佐搅拌站120m7h2台9直流焊机4台10空压机2台11角磨机6台12调直机2台第四章 桩基7#-5接桩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概述(-)概述本方案主要用于7#-5桩基接桩施工该桩基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顶面测 量失误,导致帝除浮浆后的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故进行接桩施工1) 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施工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方法(-)桩头处理1、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对桩基7#-5桩头浮浆进行凿除首先采用空压机对浮浆进行凿除,接近新鲜混凝土面时,采用人工配合凿除,保证混凝土大面平整,不扰动新鲜混凝 土面以下的桩身混凝土2、凿除浮浆后,对桩身钢筋调直理顺,恢复成设计形状,并安装混凝土垫块,保证4个/e2的规范要求二)模板安装1、将基坑底的浮土清除后,由测量工程师对桩位中心进行放样,确定砖围墙施工的具体位置,并在基坑周围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2、拌制砂浆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采用人工拌制砂浆应随拌随用,砂浆-•般在拌合后3〜4h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3、砖墙砌筑采用粘土砖,黏土砖在砌筑前一天必须洒水湿润,不得用干砖砌墙砖 墙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砖不宜使用水平灰缝不 宜大于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道顺,立缝用砂浆填实空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 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4、砖墙顶面标高控制在测量工程师放样桩位中心的同时即进行砖墙底面标高测量,并根据底面标高确定砖墙砌筑方法,保证砖墙顶面高程高于承台底高程10cm以上5、砖墙砌筑完成后达到强度要求后即在墙侧回填土并压实三)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人工配合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 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40cmo振捣采用6 70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 钢筋和模板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 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 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5〜10ce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 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 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四)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立即采用土工布覆盖,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暴露而在混凝 土初凝前,卷起土工布,用抹子搓压表面两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注意土工布不得直 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然后进行洒水覆盖养护,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 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2. 5Mpa后即可进行砖墙的拆除,并对•混凝土的外露面进行凿毛处理第五章 质量、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保证措施一、 质量保证措施1、 粘土砖使用前一天必须洒水湿润,不得采用干砖砌墙2、 砂浆拌制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3、 在砖墙砌筑前必须在基坑周围设置临时排水设施,避免流水灌入基坑4、 混凝土强度达到2. 5Mpa后即可拆除砖墙,并对混凝土外露面进行凿毛处理5、 砖墙砌筑完成后必须由测量工程师对墙顶标高进行复测,确保其顶而标高高于 承台底10cm以上二、 安全保证措施本作业工区将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并做好各项安全技术交底,管理人 员必须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遵章守纪,服从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安全员、 技术人员对在搭设、维护、保养和拆除期间的监督。
施工人员必须备齐各类有效证件,必 须持特殊工种操作证上岗,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系好安全带,在整个施工中搞好施工 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三、 文明施工措施施工中积极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文明施工施工队伍进入现场后, 要进行动员和教育,要求所有人员自觉维护工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搞好工 民关系,以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1) 做好施工现场规划,设置施工便道,提供足够的照明、看守设施,设置必要的指 示牌、警告牌2) 切实做好现场环境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3) 在场地清理过程中,各种材料、设备按规定堆放整齐,不得占用便道和已有的道 路•<>(4) 加强机具的维护保养、清洗检修工作四、 环境保护措施(1) 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及生活用水不得随意排放,以 防止污染水质和土壤;(2) 临时用地使用完毕后及时复耕,防止水土流失;(3) 严禁乱排乱放,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质,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不得裸露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