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育-基于体谅模式理论的小学高年级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研究论文.doc
15页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尤为的重要,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必然的主体,二者少一方都不存在师生关系的问题既然对于教学有如此深刻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刻的探索很多的前人做过相关的研究,非常有实践性、借鉴性但是立足于小学生高年级,及以体谅模式为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少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经典案例分析,以体谅模式理论为核心关键词:小学生;高年级;师生关系;体谅模式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inevitable subjects, and neither of them has the problem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ince it has such a profound impact on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profound exploration. Many predecessors have done relevant research, which is very practical and referential.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senior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understanding model. This time, literature review is mainly used to analyze the classic case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model theory as the core.Key words: schoolchild;senior grad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目 录引言 1一、小学高年级基于体谅模式理论的师生关系现状的概述 1(一) 体谅模式理论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11.体谅模式的内涵 12.体谅模式在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 2(二)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的现状概述 21.师生关系的定义 22.师生关系的几种理论 23.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34.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3(三)师生关系的特点 3二、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的案例分析 4(一)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案例分析 4(二)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调查结论 61.师生间缺乏体谅 72.教师不平等的对待学生 73.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够 74.师生间缺少终身学习观 8三、基于体谅模式的小学高年级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8(一)角色扮演,实践体验 81.师生间缺少角色认同 82.学生轮当“班主任” 9(二)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 91.教师平等待生 92.师生间树立平等关系 10(三)主动示范,树立榜样 101.教师营造体谅的氛围 102.学生向榜样学习 10(四)不断反思,终身学习 10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 IV引 言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必可少的因素,那就是教授者与学习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关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传授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主要还是以个人的情感意志为转移想要建构一个有利于师生、教学、教育发展的师生关系就应该从情感角度着手而当前师生关系主要存在师生缺少相互体谅、教师不平等的对待学生、教师的示范和师范不足、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有所欠缺的问题体谅模式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体谅模式体现了是关心他人,培养具有爱心、关心的品格师生双方相互关心、相互体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教学过程会非常顺利,非常有人情味因此,对于师生关系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一、 小学高年级基于体谅模式理论的师生关系现状的概述(一)体谅模式理论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体谅模式理论为培养人的关心、爱心、多为他人着想的良好的道德品行提供了一个培养的方向同时也让人们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个人的发展师生共同学习体谅模式,并以此为教育核心,对师生关系的建构会非常有利,对教育更是如此1.体谅模式的内涵麦克菲尔等做了项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普遍具有如下需要,即获得体谅与关心体谅与关心他人与教师平等相待和谐相处,他们一致认为“好”的教育行为就是能体谅和宽容,相反,“坏”的教育行为就是压制和支配。
因此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和其同事提出了体谅模式——即共同创造的一种把学生的道德情感置于价值观教中心位置的教育模式,吸收了人本主义哲学心理思想,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学会生存》,1898年提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要学会关心俨然已成为了全世界教育的一个趋势[2]与体谅模式所倡导的关心他人如出一辙体谅模式主要就是要利用情感教育,使人学会关心、体谅他人基于此产生了师生关系的建构探索2.体谅模式在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谅模式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的,以体谅为根本基点学生和老师在接受这个理论的过程中,受其影响,慢慢会产生出体谅他人的行为学会了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减少了人与人的矛盾这种行为一旦养成便会形成习惯2) 提供培养的方向有了体谅模式理论,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便会有一个明确的培养方向是培养成一个具有关心他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更不是一个为他人找麻烦的人总的来说,体谅模式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为人们品行的培养起了一个好的出发点。
一)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的现状概述1.师生关系的定义师生关系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说法李以庄学者(2002)认为师生关系是从人类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从人类父母和子女血缘关系中教育功能社会化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职业关系[3]师生关系不是狭义的理解只存在于学校中,它在除学校以外的地方也存在就如社会上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不是只存在于教学任务中,教师是一个职业,除了在教学任务中,其它以外的地方也存在因此本文采用李以庄先生的观点2.师生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式学生中心、教师中心、师生平等,这是师生关系的主要三种理论模式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儿童是教育的中心此理论把生活融入与教育,实际上这与现代要求的社会实践能力相一致,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知识的来源教师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应该用严格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重视教师的权威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前者理论恶言是莫大的冲击,为师生关系的发展开拓了视野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与权威,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一点都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只有基于师生平等的观点才能使师生关系能积极、健康的发展,才有利于教育教学。
只有在一段关系中,双方的地位平等,才能更好的交流这样会减少师生交往中的摩擦为向体谅模式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基础条件3.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根据一项调查41.46%的教师认为师生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17.07%的教师认为主要是学生方面的因素,19.51%的教师认为家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1%的教师认为社会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4](1)教师教师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一个嫌弃学生的老师,他的师生关系一定不会好反之一个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怎么也不会让人讨厌起来在甲骨文中记载,“教”是成人学习天地人之道并传授给学者的过程因此教师就相当于成人,只有成人学习清楚了,学生才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2)学生作为师生关系中另一个对象,对于关系的构建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学生,这一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4.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教师正确的掌握了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的话,会使教育教学活动特别轻松、特别快乐学生对于老师自然而然很尊重,也会比较容易接受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比较积极学生能理解老师,不会主动给老师添麻烦反之,教师没有掌握的话,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困难。
严重者是会彻底离开教师的这个行业,永远不再触碰二)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具有双向性、可塑性、向师性、实践性的特点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师生关系是可以按照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是因为这一关系具有这一特点,才可以慢慢地探索研究、发展根据科尔伯克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可看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服从了权威而这一阶段的权威,在小学生的眼中就是教师师生关系的可操作性很强它可以根据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师生关系的建构实践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才能不断的发展师生关系二、 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的案例分析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的调查与分析采用案例来进行用真实的案例更能明显的体现出师生关系问题的所在主要采用三个案例,互相对比找出问题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问题一)小学高年级师生关系案例分析从一些非常的典型案例能体现出师生关系建构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案例分析魏书生先生说:“你把身边的人看成魔鬼,你就活在地狱里;你把身边的人看成天使时,你就觉得你活在天堂里”[5]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要求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就相当于一个非常权威的人,如果连老师都觉得学生是“魔鬼”,那么学生有可能会成为“魔鬼”。
泰迪的案例就展现这一特点案例一:汤普森老师执教小学五年级在开学第一天就对学生保证会平等待人班级里有位学生叫泰迪可是汤普森老师第一眼就不喜欢他只因为他穿的衣服肮脏,浑身发着臭气,与同学们不合群每次改到泰迪的作业,汤普森老师总会在本子上打个醒目的红叉 有一天,汤森老师按照学校的要求,翻阅学生之前的成绩单,发现了泰迪不同寻常的成绩单评语 一年级的教师这样写到:“泰迪聪明、开朗,学习认真,待人有礼貌是个好孩子!”二年级的教师这样写到:“泰迪表现优秀、人缘颇佳不幸的是他妈妈的绝症已进入晚期,家境艰难三年级教师这样写到:“妈妈的离世对泰迪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走出来,可他的爸爸却对孩子不以为意四年级教师这样写到:“泰迪落后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什么朋友了 汤普森老师,这才算是真的认识了泰迪,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惭愧 恰逢圣诞节到来,每位学生给老师准备了礼物泰迪准备了一各用包饭盒的纸的掉了人工钻石的便宜手链和用了半瓶的廉价香水,这引起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汤普森老师立马把手链带上,并把香水喷在手腕处放学后,泰迪留下来对汤普森老师说:“老师,今天您闻起来就像我妈妈以前一样 学生们走完后,汤普森老师哭了足有一个多小时。
从那天起,她从 “教书”,转而“育人”主导她内心的是那群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们 从那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