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退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会计处理.docx
8页出口退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增值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22]7号《关于进一步推动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方法的通知》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托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治理方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局部予以退税 (一)详细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二)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实例 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2022年8月有关经营业务为:购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元,货已验收入库当月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00万元上期末留抵税款6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额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17%-15%)=2(万元)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00×(17%-15%)-2=2(万元) (3)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2)-6=-21(万元) (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100×15%=15(万元) (5)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15%-15=15(万元) (6)按规定,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即该企业应退税额=15万元 (7)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5-15=0(万元) (8)8月期末留抵结转下期连续抵扣税额为6(21-15)万元。
(三)相关会计处理 1.企业按出口货物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计算出口产品本期应分摊计入产品本钱的进项税额,从本期应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剔除,其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本钱 2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 000 2.企业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时,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注:此题此数值为0 3.企业在收到出口货物的退回的税款时,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0 000 4.月份终了,企业将已交的待扣增值税自“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其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6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60 000 ●消费税出口退税:生产性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是免税的,而消费税是一次环节征收,因此不涉及出口退税问题。
二、外贸企业 ●增值税出口退税:“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一)外贸企业“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 1.外贸企业以及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其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免征;其收购货物的本钱局部,因外贸企业在支付收购货款的同时也支付了生产经营该类商品的企业已纳的增值税税款,因此,在货物出口后按收购本钱与退税率计算退税退还给外贸企业,征、退税之差计入企业本钱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税额和退税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的退税规定 (1)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一般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同样实行销售出口货物的收入免税,并退还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一般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6%或5% (2)凡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6%或5% 3.外贸企业托付生产企业加工出口货物的退税规定 外贸企业托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按购进国内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计算原辅材料应退税额。
支付的加工费,凭受托方开具货物的退税率,计算加工费的应退税额 (二)外贸企业“先征后退”的计算实例 例1:某进出口公司2022年3月出口美国平纹布2022米,进货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单价20元/平方米,计税金额为40000元,退税率15%,其应退税额: 2022×20×15%=6000(元) 例2:某进出口公司2022年4月购进某小规模纳税人抽纱工艺品2022打全部出口,一般发票注明金额6000元;购进另一小规模纳税人西服500套全部出口,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金额5000元,该企业的应退税额: 6000÷(1+6%)×6%+5000×6%=639.62(元) (三)会计处理 (1)销售出口货物时, 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主营业务本钱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上交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借:主营业务本钱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消费税出口退税:“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外贸企业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
自营出口是指外贸企业以自己的名义购进货物后直接销售到国外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申请出口退税时,借计“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计“主营业务本钱”科目在实际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借计“银行存款”科目,贷计“其他应收款”科目发生退关或退货而补缴已退的消费税时,则作两笔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如:腾飞进出口公司2022年5月报关出口啤酒50吨,每吨出口价折合人民币1500元,已收到外方付款并申请出口退税6月份,公司收到税务机关退还的消费税7月份,有10吨啤酒因质量问题发生退货账务处理如下: 1.5月份申请出口退税时: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11000 贷:主营业务本钱 11000 2.6月份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11000 3.7月份发生退关时,应补缴税款2200元,则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2200 贷:银行存款 2200 借:主营业务本钱 22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