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docx
25页《水浒》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水浒》中的各种官职,提辖、制使、教头、知寨、节级、都监、团练使等是什么官?首先讲解并描述三点宋代背景学问: 第一,官制改革宋徽宗的父亲神宗推行变法是北宋政制的分水岭宋代很多官名、职事在改制前后不同比方废掉了北宋前期的三司、审官院等,权重归六部,官职、派遣分别现象由此亦趋统一徽宗时又进一步作了局部变更必需留意北宋前期与后期官制的不同,很多人有误会 其次,官阶与品秩所谓“七品芝麻官”引起众人的误会,其实宋代七品并非小官,县令不过从八品,武官五品已极高〔三衙最高长官的马、步军都指挥使不过正五品〕元丰改制后,采纳寄禄官阶对应品秩,即某一品中再分数阶官员的资序、俸禄取决于官阶,而不必须是官职徽宗政和时,自从一品至从九品〔正一品为三公、王等加官〕文官阶从“开府仪同三司”到“迪功郎”为三十七阶,武官阶从“太尉”到“下班祗应”为五十二阶 沿用改制前的通称,武官从九品到从八品称“小使臣”〔级别〕,正八品为“大使臣”,统称“三班使臣”从七品为“诸司副使”、“横行副使”,正七品为“诸司正使”正六品到正五品为“横行正使”,横行又称横班。
正使的官阶为“大夫”,副使、使臣为“郎”官阶高端的“太尉”、“节度使”、“团练使”等虚衔后面专讲 第三,军制改革神宗时也进展了军事改革宋初旧制,军队编制为厢、军、指挥〔营〕、都四级,而推行将兵法、结队法后演化为军、将、部、队四级两者并不对应禁军改分系将、不系将系将禁军两套编制并存,而不系将禁兵、厢兵〔杂役〕、弓手/土兵〔公安〕及局部乡兵〔民兵〕沿袭旧编制按旧制,都一级副长官以上称“将校”,为军官,以下的军吏称“节级” 一、教头 存在教头宋初便有,即军中的武术教练,由武艺出众的军吏充任教头的普及那么是神宗大行教阅,加强军事训练的结果除教头外,尚有都教头、指使、训练官等教头与都教头均为无品的军吏,指使在军吏与小使臣级军官上下,训练官那么为大使臣以上军官由此可知,“教头”乃最低一级的教练,无非是旧军制都以下十将、将虞侯,新军制队之引战、旗头一类的节级,甚卑微在宋代,官与吏有着身份性的根本差异军官称“员”,军吏称“人”;军官升迁可称“转官”,而军吏只能称“转资” 教头人数亦颇多,如元丰二年集教开封一地的大保长就用禁军教头二百七十人禁军在宋代也非指中心军甚至禁卫军,而指从事军事训练的战斗部队,分布全国各地。
厢军那么渐演化为脱离军事训练的杂役兵两者已失去“禁”、“厢”的原意所谓“八十万禁军”是指仁宗时全国八十万战斗部队,并无特殊,徽宗时只有四五十万 《水浒》无疑拔高了宋代教头的实际地位而有人称其为“中校副团级”甚为不妥,教头顶多相当于排级士官相比林冲,徐宁作为禁卫班直的教头,带御器械,那么地位较高,可能是三班使臣 二、提辖 虚构《宋史?职官志》有“崇宁中,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因此有人称《水浒》中的“提辖”就是“提辖兵甲”,且武官担当,甚至是“排长”特别错误!“守臣”是指知府、知州等府州长官,他们中的一局部兼任路经略/安抚使宋代以文制武,文官一般兼任路、州军事长官——路总管〔部署〕、路分钤辖、州 钤辖,及局部路分监押、州监押,武官任副职资深者称“都”,即“都监”〔都监押〕的由来所谓“提举兵马”、“提辖兵甲”便是他们的此类兼职因此假如“提辖”是指“提辖兵甲”便不是低级武官的官职,而由路、州两级的文长官兼任,等同于总管、钤辖、监押一类而鲁达这样的低级军官担当的“提辖”,梁中书随意就能提拔的“提辖”,只能是编造的军职既然子虚乌有,又怎会有对应的现代军职与军衔?宋代确有提辖官,但为事务官,非军官。
小说可能受宋、元话本所现提辖官的影响 像鲁达这样的小军官,大抵也就是从九品末级的小使臣,与林冲不会相去太远而同为“提辖”的孙立、索超那么貌似指挥使〔一指挥五百人〕一类的军官,八品的大小使臣书中“指挥使”那么为误用,后面再讲 此外,“廉访使”是指走马承受徽宗政和时改称廉访使南宋初罢废走马承受隶路经略/安抚司,改廉访使后不隶所任者为八九品的三班使臣或内侍宦官,虽名义上地位低下,实为监视帅司所设的监军,非朝廷亲信耳目者不经皇帝本人及枢密院不得除授所任武官亦多为荫补的功臣子弟所以,虽然廉访使/走马承受确为鲁达一类的的低级武官充任,但非他所能当上有人称廉访使是指经略使〔小种经略相公〕,更试图重新句读原文曲解,那么大大错误 三、制使 虚构《唐律?释文》云“天子所使谓制使”,因而“制使”是皇帝使者的一种称呼,押运花石纲的小官也可视作为皇帝办事的人可算作临时的派遣,并非官职制使”或为制置使〔比安抚使更高的封疆大吏〕之省称但未有“制使”这个军职,应属编造 有人说按梁中书教阅次序,制使在团练使与统领使之间,殊不知《水浒》中团练使与统领使也是乱用团练使”〔与“团练”是两回事〕确有其名,但宋代已非实职。
团练使正任为从五品的高级官阶,遥郡那么是无品的荣誉贴职《水浒》中错把宋代的武官虚衔当作唐代的实职而“统领使”可能是指统领,行将兵法后的实职派遣,为统制之副,高级指挥官,在北宋相当于副军长或兵团副司令员假设“制使”真高于统领,任者接近横行一级的“团练使”军衔,怎可能如有人说的只有“中校副团级”?事实上,都监假设领系将禁兵,一般担当将或副将,七品诸司使左右,统领属下而在小说里,都监、指挥使高于团练使,高于“统领使”,大小颠倒更有制使,正、副牌军之类不存在的军职 杨志这样押解花石纲的低级武官,按当时惯例,不过八九品的三班使臣大约相当于连级到营级军官 四、知寨 无此官职,但或可视作巡检寨巡检的别称清风寨的“寨”无疑是指巡检司寨,不是集镇所以“知寨”不是镇长,而实为巡检巡检司为县派驻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清风寨当为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平级,县尉从九品,巡检使臣充,地位相当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水浒》里也有所反映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
巡检司寨一般数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纳都一级编制,类似现今连级个别大的也有五六百人〔电视剧里“知寨府”的匾额应为“XX巡检司”、“XX巡检寨”〕 关胜的“蒲东巡检司”按理也在此类但看其官位不低,应为误用假设非此,那么他这个“巡 检”当指兵马巡检,钤辖、监押一类的官职,与花荣这般的巡检不同五、都头 存在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的末一级,元额一百零一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除禁、厢军外,土兵也采纳都的编制,而弓手按县之大小,北宋十人到五十人不等,一般少于都,头领为十将、将虞侯之类的节级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警员〕的所谓都头,与禁、厢军不同,地位也更低而朱仝、雷横只分别带着几十人,其实只是节级,并非都头且宋代不分马兵弓手、步卒弓手,这是金、元的制度宋代有“马军”称谓者,必为禁、厢军〔宋代缺马,马军未必有马,但是一种身份〕按理县尉司辖弓手,巡检司辖土兵,而书中县尉司既辖弓手又辖土兵,好像不妥 花荣作为副巡检〔副知寨〕应为从九品左右,高于武松、朱仝、雷横之类不入品的节级 六、虞侯 存在虞侯乃节级类无品的小军吏,很卑微。
宋旧军制副都头之下是十将,十将之下乃为虞侯,小而又小因此,陆谦怎么可能相当于有人说的“少校营级军官”?无非是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帅府〕的一个小办事员虽然卑微,但因其在高俅身边办事,与之相熟而受信用也正因为是卑微的小吏,所以会与高衙内厮混,并与同样节级级别的充任教头的军吏林冲交好 “虞侯”与“都虞侯”不行混淆都虞侯是三衙及各军的次副长官三衙的都虞侯往下是某某军各长官、再往下是厢、军、指挥、都各长官,然后是十将,再以下是虞侯殿前司的都虞侯与虞侯,虽然只差一个“都”字,级别却相去十万八千里与监押与都监的“都”区分完全不同 七、都监、总管 存在都监”乃“都监押”省称,监押之资深者地位更高,但职事一样如前所述,宋代各地军事长官路有总管〔部署〕,路分钤辖、监押,州有州钤辖、监押,或兵马巡检、提举兵马、提辖兵甲之类别名州以下某些地方,尤其边地,县、镇、关、堡、寨等屯兵处亦有监押一般当地文职长官主管掌印,总管、钤辖文官兼任,监押多武官专任,资深者均称“都”管辖本地就粮禁军、厢军,以及屯驻禁军〔边地〕此外,本地假设有驻泊禁军〔不带家眷的更戍军〕那么另置驻泊监押/都监神宗行将兵法后,本处监押假设兼将者,亦领将兵,否那么只领本地不系将禁兵与厢兵。
由此可知,所谓“都监”职权大小差异甚大大到分管一路,小到一堡一寨大州的兼将都监所辖可能近万人,而小州的都监可能只领千把人〔禁、厢兵各几百〕大者可达正六品的横行,小者或许只是从七品的诸司副使所以没有固定的现今军职、军衔可以对应有人称州都监相当于“副师级军分区副司令员”实为妄言 误用总管或都总管〔原称“部署”,避英宗“曙”讳改〕乃一路军事长官《水浒》中的大名府、青州都是路治望郡,大名更兼北京当地知府、知州兼路安抚使并马步军总管〔按《宋史?职官志》青州为兵马巡检〕,武职领兵官当为副总管,而非都监〔如大名李成、闻达〕,总管也不行能只管本州兵马而秦明这般的武官亦不似路副总管一类的地方军事大员〔类似军区司令员〕 书中州多有指挥司,领兵官多有指挥使这唯恐是明代卫所制度的反映府州或设卫或 设所,卫之长官即为指挥使,辖五千余人所谓“州指挥司”或许映射明代卫之指挥司,或参仿行省之都指挥使司而宋代一指挥元额不过五百人,指挥使为中下级军官州一级的军事机关实为州监押司或州钤辖司八、统制、都统制 误用统制”乃行将兵法后出现的临时派遣,即统领假设干将执行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后渐成为固定官职,为一军之长。
北宋统制地位甚高,率万至数万人,往往是一路的统兵官〔如陕西各路经略司的统制〕或出征行营的一军统帅,常为路军事长官所任,非用兵处不设据职事大小,重者大约横行一级的高阶武官才可担当南宋前期下降到北宋“将”的等级,将那么相当于北宋的部将南宋后期进一步下降《水浒》可能受了宋末情形的影响,所以秦明这样的军官也称为“统制”而事实上在北宋,秦明这样的将官多半只相当于青州系将禁兵的将,辖五六千人可能在正七品诸司正使大小,地位已高 都统制也是一样的情形北宋后期的都统制类似宋初之都部署、金之都元帅,乃行营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军出征常分数军,每军置统制,而总于都统制为总司令,非资格更老的“统制”南宋前期虽然地位下降,仍是一方镇帅〔如御前诸军都统制〕,到后期因滥授而地位大大下降《水浒》最终宋江诸人受封,动不动就是某州都统制,或许同样受宋末的影响,并非徽宗时的情形呼延灼的所谓“都统制”可能小说中是指资深的“统制”,职事同秦明,但地位更高 九、团练使、节度使 误用如前所述,宋代的“某州团练使”只是武官虚衔而非职事,亦不在当地正任是从五品的官阶,资序高于“刺史”〔武官阶,非知州〕,低于“防备使”。
遥郡是不及从五品武官的荣誉贴职由遥郡升正任称落阶,即去掉之前低于从五品的官阶名〔XX大夫〕,而升正式的从五品团练使官阶故“团练使”不是职务且“刺史”以上已是武官高阶〔类似今之将级军衔〕,三衙都虞侯不过从五品,马、步二司的都指挥使不过正五。












